昨天說了祛濕的思路,有朋友要我說說濕氣的方子,我來說一個我常用的方。
看到有朋友留言說我們身體很多是水構成,祛濕是不是要全部祛了,我就納悶了,難不成不能喝水了?我說的水濕多了,超過了平衡你才要祛濕啊,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但如果體內的水濕太多了,就會泛濫,這和下暴雨是一個理,雨水太多你下水道排不過來。
你看陰雨天的時候,地面潮濕,太陽也出不來,人是不是容易乏力困重,精神都會感覺壓抑,這個就是濕氣重的表現。
這個濕氣就好像是水,水要及時排泄,暴雨來了考驗的就是城市的排水系統,這個系統你可以理解是我們身體的脾胃,脾胃是運化水濕的,這個大家要注意,脾虛就容易水濕平衡失調。
祛濕要健脾,仲景有個方就很不錯,我常用來加減應用,這個方叫苓桂術甘湯,組成茯苓、桂枝、白術、炙甘草,和它的名字一樣,就四味藥組成。
這個方適合寒濕的人,因為有的偏溫,要看舌苔是不是胖大、齒痕、舌苔白厚膩,人表現有困倦乏力,那么這個方就很適合。
你看仲景的用方的奧秘,水濕重,陰霾沒有太陽,用上一味桂枝強心陽,相當于在身體升起了太陽,太陽一出陰霾自然消散,地面的水就會被蒸發。
祛濕要健脾,白術這個藥不用多說了吧,健脾燥濕的一把好手,就好像地面上潮濕的土地,這白術就用搞定這些,讓土地干爽起來。
我說過水濕你要給個出路它出去,中醫叫利濕,你看一些積水,你疏通好之后是不是可以排出了,所以用到了茯苓,茯苓能滲濕啊,還健脾,不溫不燥,不寒不熱。
這樣三味藥,桂枝出太陽,白術在地面上燥濕健脾,茯苓在通水道,可以說是海陸空合力排濕。那么前面在打仗,你得有后勤啊,所以用上了甘草,炙甘草坐鎮中焦脾胃,牢牢地守住大本營。
簡單四味藥可不簡單的呢,以此方來加減更是精妙。
最后想說,文中有方,用方需辨證,如有不解應尋求醫師辨證。
#中醫來了##中醫##清風計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