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你雪中送炭,你讓我妻離子散”,這不是道德問題,但準確地說也不是人性問題,而是人品問題。
這種恩將仇報的現象客觀存在,很多都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我們比較熟悉的是寓言故事里的“農夫與蛇”,其實在現實生活里也不乏這樣的事例。
比如,傳媒大亨默多克的前妻鄧文迪,她在美國的Cherry夫婦幫助下才得以獲得學生簽證,前往美國大學學習。這對夫婦甚至讓她和自己五歲大的女兒合用一間臥室和一張帆布床,并且承諾資助她的學習費用,直到她學成為止。結果鄧文迪卻“第三者”插足,破壞了Cherry夫婦的婚姻。22歲的鄧文迪與53歲的Cherry先生結婚,又在兩年零七個月之后與之離婚。
再比如,留學生江歌在收留閨蜜劉鑫后,卻被劉的男友陳世峰連捅10余刀,慘死血泊中。結果劉鑫不但毫無悲戚之心,翻臉無情、刺激江歌母親,甚至吃人血饅頭,趁機吸引眼球來賺錢。
同樣令人發指的還有莫煥晶,這個保姆自己都坦言雇主一家待她不薄,但她卻為了一己之私喪心病狂到故意縱火,導致女主人和三個可愛的小孩一起葬身火海中。
這就涉及到道德、人性的區別了。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人性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屬性,這種屬性不是后天的結果,而是人類天性,屬于無條件反射。人品是指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范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或傾向。
所以簡單來說,可以理解成“道德”是后天的,針對社會而言的;“人性”是先天的,針對人類或某類人群而言的;“人品”才是針對個人而言的。
因此,“我為你雪中送炭,你讓我妻離子散”這種恩將仇報的行為,不是道德的問題,因為同處一個社會中的其他絕大多數人,對于這種行為是批判的、厭惡的、抵制的。所以莫煥晶被執行死刑才會人人拍手稱快。
同理,它也不是人性的問題,用“性本惡”是無法解釋通的,畢竟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非常善良可愛的人們。
說到底還是“人品”出了問題,這些恩將仇報的人就是后來心理扭曲了,或者利欲熏心了,或者精神失常,甚至已經“人將不人”、化身魔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