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更多
項目管理干貨/培訓資訊
關注
溝通是每個項目經理一生的功課。而會不會說話,也成為評判一個項目經理溝通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
下面這十個技巧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01
關注當下,避免想法遷移
我們職場交流往往有一個習慣,就是容易在交談過程中因某件事情而引發想法的遷移。當與他人溝通時,往往會因此引發自我的聯想、經驗的觸發,注意力因此會從談話上轉到自己的念頭上,這個時候對方的話實際上是沒有聽進去的。
也有些伙伴會因為事情比較多,在一個談話進行的同時,腦子里還在轉著七八件其它的事情,比如一會兒這個會完了,我要去看看老板在不在,我有一個想法太好了,一定要記住,一會兒要問一下……
無論發生哪一種情況,我們的注意力在這個時刻都已經發生了遷移,這樣的結果會使談話效率低下。規避這種情況的辦法只有一個:處在當下,活在當下的情境中,抱著好奇心與對方交流,不要操心這之外的事情,那些都與談話無關,當下最重要的是你面前的這個人。如果不能夠做到,說明你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還不如立刻中止這個談話。
02
不要好為人師
隨著經驗的越豐富,我們越愿意分享自己的經驗,我們好期待自己的分享能夠給他人帶來幫助,但卻忽略了交談的對方并不是這樣想的,他需要有一個人好好談談,卻并不需要你教給他什么。
假設你想在交談中表達自己的觀點,那么用探詢的口氣,遠比那種高高在上的、過來人的、不可辯駁的、擲地有聲的口氣更容易引發大家的共鳴。因為任何一種那樣的表達都可以迅速關閉掉談話的大門。
你還需要了解,每一次談話其實都是一個獨特的學習機會,你的學習首先來源發自內心的交流。比爾伊奈說:“每一個你將要見到的人都有獨一無二的東西。”
03
不要用“不”開頭
談話中引起對方注意的最好方法是說“不”:“你的觀點不對、你的意見我不同意、我反對你的意見……”長期的教育使我們相信事情是二元論的,尤其是面對重大事件的時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手握著唯一正確的觀點。因此,習慣性的先否定對方,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殊不知,這種表達意見的方式會使談話走向爭論、對抗、辯論,最終可能會以不愉快的一拍兩散收場。如果你想表達自己的立場,那么直接表達自己意見就好了,完全沒有必要否定他人的想法。
04
使用開放式的問題
開放式問題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打開我們的談話,讓更多的想法、思考與意見獲得表達。我們可以選擇用“誰、什么、何時、何地、為什么或如何”來做開放式提問。封閉式的提問會讓答案限定在很小的范圍。
我們在婚禮現場采訪新娘:“你現在感覺到幸福嗎?”答案只有“是”或“不是”;如果我們這樣問:“是什么讓你笑的這么開心?這種感覺是什么樣子的?還有呢?”效果顯然不同。開放式的問題,更容易讓對方描繪具體的情境,獲得更深入交談的可能性。
05
讓想法“涌”出來
一個好的談話進行的過程中,好的想法是“涌”出來的。這個詞是我在一次讀書會的現場強烈感受到,并且脫口而出的。那次的讀書會上,我們的關注焦點一直在討論的話題上,思維像飛一樣,大量的想法都從腦海中迸發出來,不是在其它人發言的時候頭腦里轉的那些,而是在現場被其它人的談話所激發自然而生發。我后來用“涌”這個詞做為總結發言,在場的伙伴們都很認同。
“涌”的關鍵在于,當他人發言的時候,你要關注于談話本身,而不是關注于一會兒輪到我發言的時候,我應該如何措辭。讓一切順勢而為就好,因為每個人都是生而不同的,當你不需要和別人找尋觀點不同的時候,就是差異的開始。
06
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夸夸其談者一定不是一個受歡迎的談話者。可能有的伙伴希望自己為大家所重視,但最好的辦法是在談話過程中謹言慎行。別因為自己的莽撞成為不受歡迎的,也不要因為不懂裝懂影響到大家的情緒與氛圍。畢竟沒有不透風的墻。
如果不知道、不了解,那么就直接說出來,正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的機會。
07
不要把自己的經歷和別人比較
曾經發生過一件事,當一個朋友和我說起在某高架橋上被三輛車追尾事故的時候,我順勢提起了前兩天被大巴車沖撞的事故,然后開始介紹我是如何處理的、當時遇到了哪些困難的、后來怎么交涉的等等。
一番談話之后,才發現我說了很多,而關心他卻很少,甚至于最后他是自己開車被追尾,還是坐出租車被追尾這樣簡單的事實我都沒有搞清楚。后來才知道,原來他是想告訴我,他們不但很好地處理了這件事,還共同建了一個“高架追尾群”以紀念他們認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