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 言 】
大家好!
現在的生活節奏,人們已離不開手機,由于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刷屏太快,很多患者朋友向我反映,我推送的文章時常看不到,翻閱我的公眾號查找也不知從何下手?為了把癌癥預防治療康復的相關知識和信息,及時傳遞給有需要的人,筆者將隔一段時間,再次推送一些重要的科普文章,供閱讀和收藏。
也煩請大家在微信群之間轉發,傳播正能量、傳播大愛,多做科普做公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感謝!
如何煎熬湯藥 使其療效最佳
臨床中,有一些患者反映,中藥苦水沒少喝,但效果卻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沒有對癥下藥;二是所用藥材質量不好;三是煎藥方法不當。這里重點談談如何煎熬湯藥的問題。
實際上煎中藥也是一門學問,只有恰到好處地掌握一些重要環節如煎藥器皿的選用、浸泡的時間、用水及加水量、煎藥的火候與時間、特殊藥的處理方法及服藥的時間和禁忌等,才能發揮中藥的最佳療效。正如李時珍所說:“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則藥亦無功。”
關于煎藥器皿:最好選用陶瓷器皿,如沙鍋、砂罐,因其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并且導熱均勻。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銹鋼鍋。切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因這些金屬元素易與藥液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致使療效降低,甚至還可產生毒副作用。
關于浸泡時間:勿須沖洗藥材,浸泡最少在半小時以上,二小時以上最佳。天冷時浸泡半天,甚至一宿也可。這樣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才能被完全浸泡出來溶于水中,浸泡時間的長短和藥液的濃度成正比。
關于用水及加水量:自來水即可,但必須用涼水浸泡,禁用溫熱水。因熱水泡藥會使一些含有蛋白物質的藥材表面突然凝固形成一層膜,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影響藥效。用水量,頭煎因為是干燥藥材,加水量要多些,以淹過藥材一寸為準。上火前再確認一下,用手掌使勁按下藥材,水能淹過藥面一到二橫指即可,如果不夠再續水。當手撤離,藥材會漲起,可能又見不到浮水、但加熱后水即會顯露出來。第二煎加水量稍少于頭煎,因為藥材里的水分已飽和。第三煎加水量稍少于第二煎即可。為什么一劑藥可煎3次。因為煎藥時,藥物的有效成分首先會溶解進入藥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后再擴散到藥材外部的水液中,當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滲透壓平衡),其藥材的有效成分就不再往外溶出了,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滲透壓隨之改變)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溶出來。當3次煎完后應榨渣取汁,才會使有效成分全部釋放出來。每次煎煮出藥液約為150—200毫升。然后混合三次藥液,再分三次服用,這樣藥力均勻,效果好。
關于煎藥的火候與時間:開始是武火(大火),開鍋沸騰后調成文火(中、小火),煎15分至20分鐘左右即可。因大部分藥材是根、莖、葉藥、草及果實類,不宜久煎。如果久煎,藥物的有效成分會分解、揮發,反而降低藥效。另外,煎好藥后要馬上倒出藥液,如不馬上倒出會出現藥液回吸現象,藥量會明顯減少,切記這一點。
關于特殊藥材的處理方法:
有些藥物因其質地、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所煎煮的時間也不同,有的需作特殊處理。
1、先煎:礦石、貝殼、毒性大的藥,如生石膏、代赭石、牡蠣、川烏、草烏等,可單獨先煎15分鐘至30分鐘,放涼后兌入浸泡好的藥劑中再一同煎。
2、后下:含有氣味芳香及易揮發類的藥物,如砂仁、薄荷、佩蘭、大黃、番瀉葉、鉤藤等,應在其它藥煎好前10分鐘左右兌入。
3、包煎:易糊鍋底沉淀及含有刺激咽喉的藥,如車前子、滑石、旋覆花等。要用紗布包上后(不要包太緊)再與其它藥一起煎。
4、另煎:一些貴重藥應單煎以防浪費,煎好后再與其它藥一起合服,如冬蟲夏草、西洋參、人參、炮山甲、川貝母等。
5、沖服:有些藥因內含皂甙、蛋白質、脂肪、激素等有效成分,為防止同煎發生復雜的化學變化影響藥效宜沖服,如三七粉、鹿茸粉、紫河車粉、蛤蚧粉、靈芝孢子粉、芒硝、竹瀝、川貝母散等,可用煎好的中藥湯液沖開服用。
6、烊化:一些熬好的膠塊和膏類藥宜用少量開水溶化或用剛倒出來的中藥湯液趁熱溶化一起服用,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枇杷膏、益母膏等等。
關于服藥的時間和禁忌:每日2次或3次,溫服。正常應早飯前、晚飯后服用,但胃腸不好的病人應都放到飯后20分鐘或半小時服用。惡心、嘔吐的病人也可改為少量頻服或代茶飲,保證全天總劑量就行。服藥時應忌生冷、油膩、腥臭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吃豆制品要和服藥時間隔開半小時以上,防止解藥降低藥效;腎臟不好忌食過咸食物;服補氣藥忌食蘿卜;服鱉甲忌莧菜;服荊芥忌魚蟹;服天門冬忌鯉魚;服白術忌桃子、李子;服地黃、何首烏忌蔥、蒜;服薄荷忌蟹肉;服茯苓忌醋;服蜂蜜忌生蔥。
( 另外,腫瘤病人不宜多吃糖,嫌湯藥苦往里多加白糖也不好。因為糖有利于癌細胞生長,是癌細胞的催化劑,癌細胞分解糖的能力非常強,是正常細胞的70—80倍。通過癌瘤的血液,其中70%糖會被腫瘤消耗掉,血糖的酵解作用會損害免疫功能,使白細胞的吞噬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