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西游記 第三十七回:留壩金秋紅嶺幽谷撩咋咧,張良韓信人杰殊歸咋咧嘛?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允許,嚴禁盜用!





推薦閱讀
 
自駕中國序章——相對論

中國旅游地圖

西游記 第一回:感玄奘初踏西游路,經(jīng)木火隨思禪哲宗

西游記 第二回:滄海桑田誕天驕,歸綏百召筑青城

西游記 第三回:別故土落雁美人化匈奴,會包頭賽汗塔拉驚旅人

西游記 第四回:飆空路戰(zhàn)神魂冢康巴什,遇風(fēng)塵大漠長河沙坡頭

西游記 第五回:天堂寺南飛車十二盤坡,拉卜楞北探秘甘加古境

西游記 第六回:黃龍池扼腕枯水驚飄雪,九寨溝絕倫天下還有誰

西游記 第七回:風(fēng)塵泥濘顛簸路,神樹金面三星堆

西游記 第八回:鴿飛花啟夢川藏線,月如日星夜攀雪山

西游記 第九回:高原高城出高人瑜伽士,五色五智化五毒貪嗔癡

西游記 第十回:雪山圣湖亞丁四十九里路,出川入藏怒江七十二道拐

西游記 第十一回:憂疑懼重拾記憶碎片,斷舍離如墜盜夢空間

西游記 第十二回:川藏線落幕飛空路,瞰高原恍然藐樂苦

西游記 第十三回:走舊路會羊湖納木,經(jīng)冰川入后藏新途

西游記 第十四回:第三極仰高冷珠峰,屆百日辨真假自尊

西游記 第十五回:西藏江南接天上阿里,神湖鬼湖遇夕陽奇云

西游記 第十六回:岡仁波齊天葬迷夜路,古格藏尸阿里觀星軌

西游記 第十七回:無人區(qū)離藏入南疆,昆侖路迷城遇香妃

西游記 第十八回:丹霞白湖金山帕米爾,過關(guān)斬將驚魂塔莎途

西游記 第十九回:色即是空源龜茲鳩摩譯典,露電夢影聞烽燧玄奘講經(jīng)

西游記 第二十回:夏谷冬原越四季獨庫公路,藍波金草醉夕陽賽里木湖

西游記 第二十一回:風(fēng)月全無覽浩瀚星海,紫草古城游五彩伊寧

西游記 第二十二回:小獨庫花海雪山騎天馬,遭隔離順逆坦然應(yīng)八卦

西游記 第二十三回:瓊庫什臺哈族隱田園,九陽連珠蒙人歸西海

西游記 第二十四回:萬里東歸血灑征途英雄志,千年佛塔風(fēng)揚黃沙美人迷

西游記 第二十五回:魔鬼紅眼臨翡翠綠湖,火星公路通水上雅丹

西游記 第二十六回:德令哈詩人想姐姐忘人類,金銀灘歌王唱姑娘永流傳

西游記 第二十七回:五行時輪孕藏醫(yī)藏歷,十相自在括佛界佛果

西游記 第二十八回:洋洋大觀滔滔不絕展浩浩藏史,煌煌彩繪汩汩文脈訴茫茫高原

西游記 第二十九回:紅潤皇后岳中不群稱卓爾,金秋殘雪樹海拔萃映祁連

西游記 第三十回:弱水三千越祁連出青入隴,驃騎一勝釃酒泉南墩北懸

西游記 第三十一回:河西走廊風(fēng)狂卷沙揚,玉門陽關(guān)荒涼曾敦煌

西游記 第三十二回:紅日白鷗出居延逐客船,胡楊黑城逞英雄造夢幻

西游記 第三十三回:丹霞共大佛輝耀金張掖,鄉(xiāng)貌與風(fēng)味不再新金昌

西游記 第三十四回:馬踏飛燕耀武揚威話風(fēng)流,醉臥沙場枕戈山月詞涼州

西游記 第三十五回:出甘入陜沐宗周霸秦風(fēng)云,再度陳倉聞何尊石鼓訴遠

西游記 第三十六回:云橫秦嶺太白初探黃柏塬,秋染古木留壩邂逅黑木蘭



緊接上回,從留壩江西營村外的四千年古銀杏出發(fā),沿中國最美鄉(xiāng)村公路——高江路西行,在終點高橋鋪處再轉(zhuǎn)向東南行不遠,來到張良廟。

秋色濃郁,宛如行進在莫奈的油畫里。


張良廟又稱“漢張留侯祠”,位于紫柏山腳下,傍山依水,古樸典雅,終年云靄繚繞,頗有仙家靈氣,這里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

(張良廟外的牌樓,建于清道光四年)


留壩這個地名,就是因張良的封號“留侯”而來,這里是張良的功成歸隱之地。張良廟中有張良生平介紹,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奇人的一生:

(張良大殿,殿內(nèi)供奉有張良金身塑像)


張良生于戰(zhàn)國末年韓國的貴族之家,父祖五世相韓。青年時遇秦統(tǒng)一六國,國破家亡,弟死不葬,散盡家財,奔走四方,刺秦報韓,義勇震六國。中年時舉兵反秦,歸心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助漢統(tǒng)一,謀略冠天下。功成名就時,堅辭高封,急流勇退,棄世隱居,留下仙名,善始善終,智慧無人比。


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后,張良誓言報仇,為此忍辱負重12年,厚結(jié)豪俠。前218年,在陽武縣(今河南原陽縣)博浪沙狙擊東巡的秦始皇。雖以失敗告終,但此舉使張良名震天下。后張良被全國通緝,從此改名易姓,逃匿江蘇下邳(今江蘇睢寧北),并在圯水橋偶遇神秘老人黃石公,通過拾履進履和三次約會,張良的虔誠和隱忍感動了老人,獲贈《太公兵法》(即姜子牙所著《六韜》,以姜子牙與周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對后代軍事思想影響極大,是后世武將必讀兵書,姜太公因此也被譽為兵家權(quán)謀的始祖)一書。此后十年,張良日夜研讀,俯仰天下大事,逐漸從一個魯莽豪俠轉(zhuǎn)變?yōu)樯蠲黜w略、足智多謀的智者。

(拜石亭,源自張良“圯橋進履授兵法”的典故,傳說黃石公化為石頭,張良曾在谷城山下拜黃石)


(授書樓中的“黃石公授書”場景)


以下是幾件反映張良謀略過人的歷史事件:

公元前206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諸侯王。劉邦被封至偏遠的陜南和巴蜀為漢王,同時一些秦降將被封在秦嶺以北的關(guān)中和陜北(即三秦之地),意在堵住劉邦北出之路。在此形勢下,張良建議劉邦燒絕通往關(guān)中的棧道,向天下表明永無北上東歸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為劉邦贏得休養(yǎng)生息的時間。

(蓬萊島)


公元前205年春,劉邦平定三秦,收降各路諸侯,攻打楚都彭城,兵敗至下邑(今碭山縣)。劉邦采用張良諫聯(lián)三雄、聯(lián)兵破楚的策略,派人游說策反九江王英布,遣使聯(lián)絡(luò)彭越,命大將韓信攻打魏王豹,乘勢攻占燕、趙等地,形成了內(nèi)外聯(lián)合共擊楚國的軍事聯(lián)盟,使劉邦由戰(zhàn)略防御轉(zhuǎn)為戰(zhàn)略進攻。

(辟谷亭)


公元前204年,楚軍將劉邦圍困于河南滎陽,有謀士獻計分封六國后代以削弱楚國力量,對此張良極力反對,面諫劉邦,用筷子比劃,列舉不能分封的八條理由,字字珠璣,切中要害,劉邦聽后茅塞頓開,下令銷毀已經(jīng)刻制完成的印璽,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戰(zhàn)略錯誤,為以后漢王朝的統(tǒng)一減少了阻力。

(張良畫箸阻封場景)


秦帝國土崩瓦解后,當時各路義軍協(xié)定誰先攻入關(guān)中誰就當關(guān)中王,但項羽自恃功高,不但撕毀協(xié)議,還想殺掉劉邦。為此,張良巧妙安排劉邦與項伯結(jié)為親家,百般疏通。又隨劉邦赴鴻門宴,向項羽表明心跡,卑辭言和。宴會上項羽猶豫不決,張良巧謀善斷,使得劉邦脫身返回,化險為夷。

(鴻門宴場景)


漢初,國都定都何處,群臣眾說紛紜,劉邦猶豫難決。張良憑借對天下大勢與關(guān)中各方面條件的把握,以戰(zhàn)略家的深謀遠略,力勸劉邦拋棄狹隘的家鄉(xiāng)觀念和小集團利益,以國家大局為重,采納婁敬建議,定都關(guān)中。歷史事實證明,漢都長安不僅對漢王朝的鞏固和發(fā)展有重大意義,對中國歷史進程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劉邦統(tǒng)一天下,大封功臣,作為開國元勛,劉邦讓張良自擇富庶的齊地作為封地,而張良卻謙恭禮讓,僅在地瘠民貧的留縣選擇不足一萬戶的土地作為封地,與其他文臣武將互相爭功攀比形成鮮明對比。其知足知止、功成不居的品德或說智慧備受后人敬重欽佩。


上文提到張良廟也是一處道教圣地,是道教第三洞天,因為張良與道教淵源很深。傳說中張良歸隱后修道成仙,其八世孫——東漢的張道陵是道教創(chuàng)始人,所傳道教也被稱為“五斗米道”;其十世孫張魯是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師,東漢末年在漢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據(jù)政權(quán),統(tǒng)治近三十年,采取寬惠政策,深受當?shù)孛癖姄碜o,后降曹操,封閬中侯,為祭祀祖先張良,最早在紫柏山中修建了張良廟。

(廟中的三法殿、三官殿、三清殿等道教宮殿和奉祀神祗)


張良廟中還有片奇特的拐拐竹林,又叫“張良竹”,春季出筍時,會出現(xiàn)先彎后直的奇特景觀,所以叫“拐拐竹”。


竹林下有一頭石牛,相傳是老子的坐騎青牛,因其馱經(jīng)書至此,忽遇疾風(fēng),經(jīng)書落地成筍,青牛便化作石牛在此守護。


廟中還有處仿漢代石魚的“躍來金魚”,據(jù)說摸一摸可帶來好運。


從張良廟西行十公里,經(jīng)九疊泉,穿過一座隧道,可達情人谷。一路上景色美滴“撩咋咧”,只是有些路段下雨泥濘難行,車身上濺了一層泥,不過瑕不掩瑜。


尤其是到達隧道口后,天氣短暫放晴,云開霧散,且高處視野極佳,漫山遍野的彩林如剛洗過一般,明艷欲滴,藍天白云清新爽朗,冷色暖色相映相輝,林間繚繞些薄薄霧靄,略顯氤氳,氣氛神秘,簡直是一座人間仙境。


(光華山隧道)


到達情人谷時天又陰了下來,幽暗的感覺恰契深谷的浪漫。


傳說古時有一個放牛娃邂逅一位仙女,二人常常在此幽會,后隨仙女升天而去,故名“情人谷”。


谷中有500畝12年生的落葉松林,枝葉遮天蔽日,清幽靜謐,實乃情侶愛人幽會談心享受自然的不二之選。


夜宿留壩縣城,第二天一早來到了柴關(guān)嶺。

柴關(guān)嶺是國道316上的一處關(guān)樓,是這條公路的最高點,過了關(guān)樓就進入鳳縣境內(nèi),這也是留壩與鳳縣的分界樓。


關(guān)樓為仿古建筑,上部是木閣樓,下部為石城門,居高臨下,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氣勢。


登上關(guān)樓,可見兩側(cè)山巒起伏,翠色連綿,景色秀麗壯觀。關(guān)外一座石碑上寫著“羌族故里”,指的就是鳳縣。 


柴關(guān)嶺下山向南10公里來到紫柏山進入入口,這里緊鄰前一天逛過的張良廟,傳說張良歸隱的地方就在紫柏山。



紫柏山上有不少紫柏,其山岳巍峨,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草木蔥茂,蒼翠欲滴,山頂云霧繚繞,山下溪水淙淙,青山綠水,風(fēng)景如畫,陳倉道穿山而過,堪稱秦巴千里棧道“第—名山”。


紫柏山的一大看點是其特有的草坦,號稱“亞洲第一天坦群落”,有“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紫柏歸來不看草”的美譽。眾多草坦位于海拔2600米以上的紫柏山巔,形狀如盆,深度一般在數(shù)十米到百米不等,中央多有垂直向下的無底洞或甘甜豐美的泉水,又被稱為“天坑”。人們把這些天坑按其特點命名為長青坦、鍋底坦、牧羊坦、臥云坦、迷魂坦、貝母坦等,并賦以美麗動人的傳說。

(草坦和下方的無底洞)


下圖為七星坦,傳說王母娘娘帶領(lǐng)七仙女路過此處,仙女們被美景吸引,變出七個天池沐浴嬉戲,后仙女回歸天庭,將天池留給人間,便是如今眼前的七個天坦。


除了天坦,這里還有復(fù)雜多樣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形成了形象的諸葛撫琴、雞冠崖、火龍門等奇觀,堪稱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諸葛撫琴)


(雞冠崖和火龍門)



紫柏山景區(qū)很大,全部走完要十多公里,而且有不短的爬山路程,我轉(zhuǎn)了東部的一些景點,時間已然從上午來到了下午,要想遍覽美景,至少需要留出一天。

傍晚時分,來到了獅子溝牧場。

夕陽西下,光線柔和,天晴云稀,造就了眼下如電影畫面一般的美景。我國的草原牧場大多位于西北,西北干旱少雨,草原廣闊的地方一般是灌木、喬木的禁區(qū),所以常見的草原總是與童山荒嶺為伴。而這片草原地處秦嶺南麓,氣溫舒適,雨水充沛,使得植被垂直帶盡聚一處,盎然綠意從腳下的草甸一直延伸到遠方的山巔天際,這是動畫片里才有的景象吧!


獅子溝牧場北側(cè)不遠處即是太子嶺,這是留壩之旅的又一個高潮。遺憾的是我去的時間稍晚,太陽已沒入西山,漫山遍野的紅黃綠稍顯黯淡,不過依然十分壯觀。這里的紅葉是一路所經(jīng)景觀中最為鮮艷、彌漫最為廣闊的絕色。一般情況下,照片比肉眼所見更漂亮,但太子嶺的風(fēng)光恰好相反,因為照片只能顯示局部,無法體現(xiàn)360度立體環(huán)繞的絢爛多彩,且,秋色足夠濃郁,已然像加了飽和、開了濾鏡的大片。


日落太子嶺,樹魔戲珠影。


是夜,沿著古棧道路線,南下80公里來到漢中。



要么說陜西歷史悠久呢,隨便拎出來一個城市就是歷史文化名城,之前剛剛經(jīng)過周秦文化的發(fā)祥地——寶雞,這不又來到了漢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漢中。

漢中,簡稱“漢”,古稱南鄭、興元、梁州,位于陜西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部為漢中平原。漢中因境內(nèi)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而得名,是漢江的源頭,自古有“天漢”之美稱,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我們中華民族的主體被稱為“漢族”,語言被稱為“漢語”,服飾被稱為“漢服”,莫不與發(fā)祥于此的漢文化有關(guān),漢中還被譽為“漢人老家”。

(天漢樓廣場)


三國時劉備的政權(quán)叫“蜀漢”,漢中夾于巴蜀和關(guān)中之間,孕育出獨特的陜南文化。風(fēng)味濃郁的陜西方言在這里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像四川話一樣的方言。由于陜西話辨識度極高且易模仿 ,一路走來自覺跟陜西人交流已經(jīng)“么麻達”咧,然而一到漢中就傻眼了,如果當?shù)厝瞬徽f普通話,我基本聽不懂。

漢中市區(qū)有西漢三遺址——古漢臺、拜將壇和飲馬池,是展現(xiàn)西漢文化的勝跡,在訪古之前,我們先逛逛其他仿古建筑,了解一些古城漢中的概況。

濱江新區(qū)有處天漢長街,是本地人購物休閑娛樂的商業(yè)街,與其他城市商業(yè)街不同的是,一條小溪貫穿全街,溪中彩魚嬉戲,溪畔灌木青翠,繁華中添了一抹清幽。


天漢長街有一座漢中展覽館,展出了漢中各縣風(fēng)物景致,從中可了解到漢中“中華聚寶盆”的盛名來源。

漢中地處秦嶺、巴山之間的盆地,云霧多,土壤含硒豐富,自古為產(chǎn)茶圣地,漢中茶葉以“香高、味醇、形美、耐炮”著稱,所產(chǎn)“漢中仙毫”名揚海內(nèi)外。

漢中城固是張騫的故鄉(xiāng),盛產(chǎn)糧油、柑橘、中藥材、大鯢等,享有“天然藥庫”和“大鯢之鄉(xiāng)”的美譽;洋縣歷史悠久,是造紙術(shù)發(fā)明者蔡倫的封葬地,是世界珍禽朱鹮的唯一人工飼養(yǎng)種源地和主要野外棲息地,被譽為“朱鹮之鄉(xiāng)”;寧強為漢江源頭,是古羌族的聚集地之一;略陽盛產(chǎn)杜仲、天麻、豬苓等中藥材,被譽為“杜仲之鄉(xiāng)”;佛坪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境內(nèi)有130多只野生大熊貓,被譽為“大熊貓的家園”,也是全國山茱萸三大基地之一。

天漢長街外不遠處是天漢濕地公園,園中常可見白鷺、紅嘴鷗、鸕鶿等鳥類,不少當?shù)厝嗽诖舜道瓘棾蜻\動健身,怡情冶性,和諧美好。

(公園雕塑)


市區(qū)另一處仿古建筑是天漢樓,主樓高達69米,外七層內(nèi)九層,雄偉壯觀。樓下是天漢樓廣場,廣場上有“天漢神曲”雕塑群,塑有戰(zhàn)爭、兵馬陣列等威嚴形象,盡展雄漢風(fēng)采。


接下來我們?nèi)ス涔湮鳚h三遺址。

古漢臺、拜將壇和飲馬池都位于漢臺區(qū),相隔不遠,是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分封為漢王,在此養(yǎng)精蓄銳、筑壇拜將、操練士卒時留下的珍貴遺存。劉邦在漢中僅四個月時間,采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北越秦嶺,占領(lǐng)關(guān)中,繼而統(tǒng)一天下。“漢中開漢業(yè),漢臺筑漢基”,漢中成為漢王朝的發(fā)祥地,漢臺、漢中、漢王朝、漢文化一脈相承,名傳千古。

(拜將臺棋盤廣場)


首先是拜將臺。

拜將臺始建于公元前206年,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古壇場遺址。韓信被拜為大將后,統(tǒng)帥三軍攻取關(guān)中,繼而北征東進,逐鹿中原,百戰(zhàn)百勝,從軍事上輔佐劉邦成就了帝業(yè),建立了西漢王朝。



與張良、蕭何并列“漢初三杰”,韓信的故事同樣傳奇而引人入勝。

韓信是江蘇淮陰人,家貧少孤,衣食無著,曾受過寄人籬下的冷眼,也曾得到過被人饋食的恩惠,還曾受過胯下之辱,少年時代在艱辛與磨難中度過。

韓信父母早亡,年輕時無以為生屢遭人們的白眼。有一次一個屠夫?qū)n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但你膽子其實很小,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韓信自知勢單力薄,硬拼肯定吃虧,就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屠夫胯下鉆了過去。這就是“胯下之辱”的故事。


韓信少時雖貧,卻胸懷大志,熟讀兵書,滿腹文韜武略,又喜歡刀劍,練就一身武藝。秦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后,他仗劍從軍,先后加入項羽和劉邦的隊伍,但一直未得重用,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

在劉邦那里,韓信只被任命為一個負責管理倉庫糧草的小官,韓信心灰意冷,不辭而別。善于識人的蕭何看出了韓信的才干,連夜追趕,上演了“月下追韓信”的千古佳話,后劉邦聽從蕭何建議,以隆重的拜將儀式拜韓信為大將。拜將時劉邦與韓信進行了一番戰(zhàn)略對談,被史學(xué)家稱為“登壇對”,韓信高瞻遠矚地提出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戰(zhàn)略,又制定了近期奪取關(guān)中的計劃,這成為此后楚漢戰(zhàn)爭中漢軍的指導(dǎo)思想和軍事方略。

韓信的登壇對策大大增強了劉邦戰(zhàn)勝項羽的信心,也使劉邦真正認識到韓信的才干,對韓信言聽計從。手握大兵的韓信如魚得水,創(chuàng)造了“明修暗度”、“背水布陣”、“濰水半渡”等諸多載入世界軍事史冊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被后世民間譽為“兵仙戰(zhàn)神”。


拜將后,韓信立即展開軍事行動,派樊噲、周勃率軍萬余大張旗鼓地搶修褒斜棧道,做出一副要由漢中東面棧道北上進攻的樣子,暗地里自己親率軍隊繞道西面的陳倉道,翻越秦嶺,攻入關(guān)中。這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至今被奉為軍事史上避實就虛、聲東擊西的教科書級戰(zhàn)例。

后韓信平趙國、克齊國,隨著戰(zhàn)功的顯赫,其權(quán)力欲望逐漸膨脹,徑直向劉邦要求“假齊王”(代理齊王)的封賞。那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一帶,這使劉邦勃然大怒,認為韓信是乘危要挾。雖在張良和陳平的建議下,劉邦同意了韓信的要求,但此事影響了劉邦對韓信的信任,成為后來韓信被殺的重要原因之一。

(拜將壇世紀大鐘)


濰水之戰(zhàn)平定齊國后,韓信的勢力達到頂峰,成為劉邦、項羽之外的又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韓信手下力勸其據(jù)齊自立,但韓信感念劉邦知遇之恩,終未背漢。

公元前202年,劉邦、韓信等五路漢軍約30萬與10萬楚軍于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展開決戰(zhàn),韓信率軍居中,設(shè)下“十面埋伏”誘敵入圍,又令漢軍卒夜唱楚歌以瓦解楚軍軍心。在漢軍的強大攻勢下,楚軍徹底崩潰,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

公元前197年,代相陳豨謀反,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征討,留呂后、太子和蕭何鎮(zhèn)守長安。此時,有人密告韓信謀反,呂后采納蕭何建議,引誘韓信進宮,在長樂宮鐘室捕殺韓信,隨后韓信三族被誅殺,數(shù)千無辜血染長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就是韓信悲壯的結(jié)局。


韓信功蓋天下,最終卻命喪鐘室,成為西漢初年第一個被殺的開國功臣。是咎由自取,還是千古奇冤?是帝王多寡恩,還是功臣多負屈?韓信的成敗功過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感慨評說。

韓信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中國歷史上不乏名震一時的蓋世英雄和風(fēng)流人物,他們大多無法抗拒被歷史淡忘的規(guī)律,但韓信的故事卻成為一個個我們耳熟能詳?shù)某烧Z,一代代被傳承下去。與韓信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多達數(shù)十條,這在我國歷史人物中是極為罕見的,它們有:一飯千金、匹夫之勇、婦人之仁、背水一戰(zhàn)、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大張旗鼓、時不再來、功高震主、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肝膽照人、為民請命、國士無雙、韓信點兵、寒溪夜?jié)q、一軍皆驚、逐鹿中原、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反其道而行之、置之死地而后生......

(拜將臺亭臺水榭)


漢中三遺址也是漢中市博物館所在,在拜將臺還展出有名為“天漢古韻”的漢中歷史文物展,下面了解一些漢中的歷史。

當夏族在中原地區(qū)建立起中國古代第一個王朝時,秦嶺以南的有褒氏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在今漢中地區(qū),建立了褒國。褒國享國時間悠久,歷經(jīng)夏商周三朝,尤其是西周時,褒國雄踞秦嶺以南,又稱“周南”。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為搏美人一笑,那位美人就是誕生于褒國的褒姒。

(商代銅人面具,與三星堆面具有某種淵源)


今天的城固、洋縣等地出土了大批青銅器,器型多樣,紋飾精美,見證了當年漢中文明的繁華。

戰(zhàn)國時秦國經(jīng)商鞅變法逐漸強大,后橫掃六合,統(tǒng)一全國,廢分封,設(shè)郡縣,漢中成為全國三十六郡之一。秦滅亡后,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在漢中開漢業(yè)。劉邦以退為進定三秦,憑借足智多謀的蕭何、韓信和張良建立西漢帝國。后張騫鑿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石門書法光耀千秋,東漢末年張魯統(tǒng)領(lǐng)漢中數(shù)十年,是漢中成為全國最安定的一塊富庶之地。

(漢代陶倉)


三國時期,漢中風(fēng)云激蕩,曹操兩臨漢中,劉備漢中稱王,諸葛亮在此屯兵,休士勸農(nóng),六出祁山。南北朝時,這里政權(quán)更迭,征戰(zhàn)頻仍,無有寧日。

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曹操親臨漢中征討張魯,張魯投降。當年十二月,曹操率部凱旋,派夏侯淵等駐守漢中。建安二十四年的定軍山之戰(zhàn),黃忠刀劈夏侯淵,劉備率部取得勝利,曹操聞漢中告急,率軍來到漢中欲與劉備一較高下,劉備拒不出戰(zhàn),曹操駐扎漢中數(shù)月后,無奈返回長安。

(魏晉尖嘴銅鳥)


唐代漢中是秦嶺以南的軍事重鎮(zhèn),設(shè)在這里的山南西道幾乎統(tǒng)管秦巴地區(qū)。宋初漢中地位顯著提升,朝廷將很多皇族貴胄冊封在這里。南宋時,宋金隔秦嶺對峙,漢中重兵集結(jié),風(fēng)云際會,成為抗金重鎮(zhèn)。

(唐代銅鏡)


元代在漢中設(shè)興元路總管府,為漢中隸屬陜西的開始。明代徐達率軍入興元,改興元為漢中府,清代繼續(xù)沿用漢中府名。這一時期,湖廣移民遷往秦巴山區(qū),漢中成為首選聚居地,帶來了大規(guī)模的文化交流融合,對今日漢中社會各方面影響深遠。

(明代天王銅造像)


接下來去轉(zhuǎn)轉(zhuǎn)古漢臺。

古漢臺是劉邦“王巴、蜀、漢中,都南鄭”時的駐蹕遺址,為人工夯筑而成,最北朝南,北高南低,呈三級臺地,又名“七星臺”。劉邦由此發(fā)跡,建定帝位,定國號為“漢”。


如今景區(qū)內(nèi)有始建于南宋的望江樓,雄踞高臺,為漢中地標建筑。各仿古建筑中開辟有佛、道文化陳列、石門十三品、古褒斜道、宗教造像藝術(shù)等專題展覽,其中石門十三品是國之瑰寶。

(望江樓)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古代中國西部的南北交通,阻于秦嶺天險。先民不畏艱險,開辟了跨越天塹的諸條道路,其中褒斜道最負盛名,其縱貫秦嶺,修建規(guī)模之大,沿用時間之長,當為棧道之冠,與長城、大運河同被譽為中國古代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奇跡。

石門隧道是褒斜道的一段,鑿?fù)ㄓ跂|漢永平年間,是世界上最早用于通車的人工隧道。其東壁傍水,西壁依山,長約16米,寬約4米,高約3.7米。從東漢至明清,古人相繼在洞內(nèi)外鐫刻了上百種摩崖石刻,著名的《大開通》、《石門頌》、《楊淮表》、《石門銘》等皆在其中,被列入國寶。

(褒斜道石門段模型)


這些摩崖石刻也被稱為“石門十三品”,書法風(fēng)格隸中帶篆,頗有古韻,全國僅此一種。 其中《石門頌》隸書極佳,代表著古代隸書的最高水平,奔放質(zhì)樸,渾壯飄逸,是千百年來書法家競相臨摹的佳作。《玉盆》相傳張良所書,位于石門南褒河中,形如巨盆,色澤如玉,“浮浪玉盆”是清代褒谷二十四景之一。《袞雪》由曹操書寫,是他第二次來漢中時見褒水浪花飛濺如滾雪之狀乃書。


最后去看看飲馬池。

從古漢臺穿過一片老舊街區(qū),街道上大都是“周易研究中心”和古舊的書店,頗有神秘氛圍,神秘街道盡頭一池不起眼的湖水,就是古飲馬池了。


這里相傳是劉邦軍隊駐扎在漢中時的飲馬處,湖岸古柳,隨風(fēng)搖曳,閣影倒映,蕩漾湖中。湖周由古磚砌有花墻,池西花墻嵌有清光緒九年的幾方石刻,,見證著飲馬池的歷史悠久。


市區(qū)北15公里處有褒城和石門棧道景區(qū),市區(qū)東30公里處的固城縣(張騫故鄉(xiāng))有張騫墓景區(qū),路過打個卡足矣,在博物館中已然了解不少。


漢中之旅到此結(jié)束,我們即將前往咸陽。漢唐都長安,秦都咸陽先,這座西安西邊不遠的古城,曾上演了不少秦漢大唐的悲歡分合......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漢中行
為什么助劉邦打敗項羽的第一功臣不是韓信,不是張良,而是蕭何?
西成高鐵開通,追尋“西成古道”上的愛恨情仇
漢朝因此人而得名,鴻門宴上保護劉邦,項伯最后的結(jié)局是什么?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張良的計策,還是韓信的計策?
千古謀圣之張良,3條計策助劉邦化險為夷,并迅速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南华县| SHOW| 滦南县| 长汀县| 垦利县| 岐山县| 鄂尔多斯市| 长白| 昔阳县| 绥芬河市| 宜黄县| 西华县| 绿春县| 镇坪县| 玉门市| 吐鲁番市| 五家渠市| 澄城县| 丹巴县| 涟源市| 新泰市| 罗源县| 广饶县| 卢龙县| 金塔县| 台前县| 舟山市| 襄垣县| 盐池县| 金堂县| 株洲县| 利辛县| 东乌珠穆沁旗| 巴楚县| 黑水县| 漳平市| 衢州市| 夏河县| 应城市|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