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親現象”正在崛起,越來越多的90后,已經不怎么和七姑八大姨什么的親戚往來了。
一、獨親
在當下的中國,朋友之間的三觀一致將代替血緣關系、同學同事朋友關系,成為一種新型的人嗎際關系。其實許多發達國家早已經如此。
不必抱怨人情薄涼,人情本來就是一件季節性外套。到了一定年齡,成熟到一定程度,維系我們關系繼續保持親近的,唯有三觀的相近。在父母那一代人中,大都特別喜歡走親戚。如果遇上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是人來人往,一片歡聲笑語的景象。
隨著年輕的一代逐漸長大,這樣的現象不復存在,不但很多親戚之間難得再有來往,而且還會慢慢地斷了聯系。
因此,有人說,現在“斷親”現象很普遍,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二、生活壓力大
現代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人回到家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卻和氣,總會不知不覺失去很多,等到幡然醒悟,身邊早已空無一人。
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當你心里不再只有自己,發脾氣也不會來得太輕易。
心理學有研究發現,人在憤怒的時候,會出現“意識狹窄”現象。眼里盯著壞事,看不到別的,自然都是負面情緒。但只要你停下來,聽聽音樂,看看書,都比吵一架舒服。等到你舒緩下來,遇事平和,面對愛的人,可以有話好好說。
有人往好處看,孩子愛看電視,她就制定了計劃和獎懲規則,每次孩子完成了,她就發自內心地贊美。老公下廚,她本來覺得理所當然,也開始夸他,漸漸覺得在大門口就聞見飯菜香,真的很舒服。
感恩多了,就造就了快樂,快樂積攢多了,好事就會源源不斷。再討好外人,你也不過演著他們生命中的配角。笑對身邊人,你才真正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想想我們窮極一生,不過為了眼中景,碗中餐,身邊人。
三、過年不回家
年關將至,但相比較以往完全沒有年味,很多90后的年輕人壓根沒有回家探親的打算,他們也從不牽掛家鄉的親戚。如果不是有血緣關系,那些一年都見不了一次面的人,對他們來說和路人甲乙差不多。
這一現象被稱為“獨親”,顧名思義就是隨著時間變化親戚之間斷了來往。心理研究發現,我們會更信任那些經常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人。而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使得親戚朋友之間鮮少有相處的機會,我們不參與對方的生活,對對方沒有深入地了解。
互不了解的兩代人僅憑血緣關系,其實很難產生情感的連接。雙方對彼此都沒有熟悉感,自然就會產生不信任,即便逢年過節聚在一起也會覺得消耗時間、消耗精力,沒有意義的事情結果當然就是消亡。
沒有利益維系!人是社會的產物,當社會運作模式轉變后,人際關系自然就會產生轉變。
由于經濟發展的差距,年輕人都聚集在經濟發達的地方,工作生活和家鄉通常不會產生太大的聯系,也就是說沒有利益往來。
而人與人的關系若要長久,要么有極強的吸引和共情,要么有持久的利益往來,如果兩項都沒有,關系即便存在,也似有若無,不會激起實際生活的漣漪。
久而久之,便沒有往來走向斷裂。
四、心理創傷
相比較前兩項原因,“斷親”如此普遍的最重要原因其實還是心理創傷,如果一個人和親人之間有良好的親密關系,他們能在對方需要的時候互相體諒理解,給予安慰,即便沒有前兩項條件,關系依舊可以維持,人畢竟是一種需要情感寄托的物種。
但不可否認中國傳統的親子模式存在大量弊端,很多父母對子女始終抱著“你是我生的,所以我對你有絕對操控權”的態度。
這種不尊重的模式,使得很多人對家并沒有歸屬感和眷戀。逢年過節很多人寧愿窩在出租屋里煲劇,也不想回家面對父母親戚。
很多年輕人一回家面對的就是父母的指責催婚,親戚們的攀比,他們根本不在乎年輕人在外面究竟生活好不好?壓力大不大?
年輕人在他們眼里只是一種談資,和獲得一定物質回報的搖錢樹,這才是“斷親”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
人骨子里刻著權衡利弊,當一件事情不再能帶給個體情感或物質的利益,個體便失去了去做這件事情的動力。
過去囿于道德的制衡,即便和親戚們相處很痛苦,很多人也會忍著,但今天社會流動性的急劇增大,使得道德無法再約束個體的行為。當然就沒有人愿意去維系這些雞肋的感情。
且相比較前幾代人,90后是自我意識覺醒的一代,強調“我”的重要性,不會為了場面好看而委屈自己。
五、城市化的影響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口遷移不多,大家都居住在附近,有的甚至住在同一個村里,即使是在城市里,城市的規模也不會很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遷移,城市變得越來越大,人們居住的地方越來越遠、越分散,甚至遍布全國各地。
即使是逢年過節,親戚之間再想走動也變得困難,再加上工作、子女讀書等原因,很難有時間聚在一起,互相之間的往來也變得更少。
自我意識增強!在上世紀末,獨生子女逐漸成長起來。他們由于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以及父母和長輩的寵愛,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因而養成極強的自我意識。
在他們的心目中,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感覺為重,只關注自身的利益,以做好自己的事為原則,不喜歡受到別人的打擾。
所以,也不愿意與親戚往來,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害怕受到拖累!在以前,人們之間的感情比較單純也重信用,愿意互相幫助,只要一家有難,大家都會伸出援手,共同度過艱難困苦的時光。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有的人變得比較自私,一遇困難就會向親戚開口借錢買車買房,或者尋求其他幫助。
由于人性的復雜,容易產生一些矛盾和糾紛,這讓一些親戚很為難,既害怕他們會拖累到自己,也害怕如果拒絕會讓他們埋怨,從而影響到互相之間的關系。
所以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很多人改變了過去的做法,主動地與這些親戚斷了聯系。
兩代人之間存在代溝!在同輩人之間,因為共同經歷過種種艱難,存在著深厚的感情,親戚之間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關系。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兩代人之間由于存在代溝,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容易產生誤解和隔閡,這就讓隔代的親戚之間不再來往。
所以,民間一直有“一代親,二代表,到三代以后認不倒”的說法,關系變淡也是正常的現象。有人說,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然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更遠了。面對同樣的事物,人們的想法不同,也缺乏基本的信任。如果看重的不再是感情,怎么還能繼續保持從前那種親密無間的關系呢?
因此,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面對“獨親”現象,人們應該從多種角度進行深刻的反思。
?
??BG1BGB免責聲明
圖文來自網絡,本人對文中觀點不持立場,對文章觀點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