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 Enfield rifle-musket
恩菲爾德 1853 步槍(Pattern 1853 Enfield rifled-musket)是一款采用米尼型槍彈的前膛裝填來復槍,來復(rifled)的意思就是說槍管內壁帶有膛線。該槍于1853-1867年間作為大英帝國軍隊的制式武器。
恩菲爾德1853步槍的開發部分要歸功于法國人克勞德-艾蒂安.米尼(Claude-Etienne Minié ),他在前輩們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于1847年開發出米尼彈丸,或稱為米尼球(Minié ball or Minie ball)。
Claude-étienne Minié
米尼彈丸是一種前面圓錐后面圓柱的鉛彈,外部帶有儲存油脂的環形凹槽,底部有錐形凹面。米尼隨后于1849年開發出米尼步槍。后來凡是采用米尼彈丸槍彈的步槍通常都被稱為米尼型步槍了。
1855 Minié ball design
Minié balls
米尼的發明創新相對于當時普遍使用的滑膛槍等槍械在性能各方面均有較大提升。但由于當時法國政局動蕩,米尼型步槍在他的故鄉法國并未得到足夠重視,也并未進行大規模生產和裝備部隊。而在英國和美國卻很快得到廣泛采用。今天我們就說一說這款英國制造的米尼型步槍恩菲爾德1853.
Enfield 1853
恩菲爾德1853 步槍在英國恩菲爾德的皇家輕武器工廠設計制造,并因此而命名。該槍長1400mm,重4.3公斤,口徑為.577英寸(14.7mm),該槍為火帽槍,前膛裝填模式,每分鐘可擊發3-4次。槍口初速380米/秒。最大射程為1140米。恩菲爾德輕武器兵工廠總共生產了大約150萬支。
Enfield 1853
恩菲爾德1853步槍作為19世紀中葉英國制造的一款代表性步槍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多場戰爭,包括克里米亞戰爭,1857年印度戰爭,美國南北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日本戊辰戰爭等。在清朝太平天國運動當中也能見到恩菲爾德1853步槍的身影。
Enfield 1853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曾經進口了大約90萬支恩菲爾德1853步槍,被南北雙方廣泛使用,其數量僅次于另一款美國制造的米尼型步槍-春田1861步槍。美國內戰結束后,有大量恩菲爾德1853步槍被轉賣到日本用于戊辰戰爭。
Confederate dead after the Second Battle of Fredericksburg on May 3, 1863.
1856-1860年間,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一路殺到大清國首都北京,火燒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咸豐皇帝逃到熱河避難。其中英國軍隊所配備的正是這款恩菲爾德1853步槍。
Battle of Palikao
British troops taking a fort in 1860
目前,這款老槍在北美仍受到眾多古董槍支愛好者的追捧,一些公司甚至運用現代制造工藝進行復制并在民用市場銷售。
Enfield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