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新挑戰,新機遇:新時空、新方式、新渠道,探索新途徑:思想觀念、手段方法、網絡陣地、凈化環境
【摘要】新媒體的發展,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務,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面對信息時代的機遇與挑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實效,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一、新媒體的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挑戰
1.新媒體發展條件下的信息垃圾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挑戰。就目前而言,隨著信息網絡教育的普及與發展,大學生上網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因為網絡是全球最大的信息資源庫,不存在國界,它是一個跨越地域的交易場所。網絡信息包羅萬象,但又良莠不齊,大量的信息垃圾泛濫,對大學生的精神世界造成嚴重的侵蝕。西方發達國家通過他們在網絡社會中占有的壟斷地位,向其他國家強勢傳播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等不健康內容,這些東西極容易破壞大學生固有的道德觀、價值觀和文化觀,甚至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千辛萬苦培養出來的觀念和原則毀于一旦。個別大學生自控能力差,過度迷戀于電腦娛樂和網上游戲,有的甚至因此而荒廢學業,導致退學,有的整日沉醉于網絡世界,造成人性的扭曲,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對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響,等等。這些都是網絡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嚴峻挑戰。
2.新媒體的發展對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通過灌輸教育、個別談心、座談討論以及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進行,這種方法的最大缺陷是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而網絡時代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大學生的主體選擇和自主吸取,單純的灌輸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這就要求德育的手段應從以灌輸教育為主轉變為引導選擇和灌輸信息并重,尤其要運用現代信息新媒體作為德育傳播的工具,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網絡世界,使網絡豐富的信息成為培養學生多方面素質和良好道德品質的有效補充。
3.新媒體的發展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質的挑戰。現實生活中,大學生運用網絡的能力,遠遠地超教師,相比之下好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對信息網絡知識和技能知之甚少,甚至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學校的網絡管理與迅速發展的新媒體遠遠不相適應,這就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普及與運用,使教學中心由“教”轉變為“學”,教師角色的這一變化對教育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時代的教師在嚴格履行傳統師德規范的同時必須融入現代化的思想意識,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信息技術能力,特別要熟練的掌握網絡信息技術,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學習網上教育方法,提高政治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新媒體的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機遇
新媒體的發展在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挑戰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
1.新媒體的發展拓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時空。眾所周知,網絡具有信息量大、覆蓋面廣、不受時空約束等特征,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濃厚的思想內涵,其多變性、傳播速度快和信息更換頻率高,對于求知、求新欲望強烈的大學生來說有著非凡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這就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從學習方法、生活習慣、文明禮貌和社會交往等多方面關心學生,通過網絡獲得覆蓋面上的優勢,使網絡成為德育傳播的載體,學生能夠從網上受到理想與信念、道德與法制、形勢與政策等生動形象、有效可信的“主旋律”教育。此外,還可以通過網絡就某一問題和一人或數人開展討論,在獲得更多的價值信息和豐富德育資源的同時,及時發現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和現實表現,并及時采取措施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和答疑,達到用科學理論、正確的輿論、高尚的情操、優秀的作品激勵人和塑造人,使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網絡教育較之傳統的教育方式具有更強的實效性、吸引力和滲透力,它集多種宣傳手段于一身,圖文并茂、生動直觀、形象具體,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學生通過上網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大量信息,自由地與外界進行思想交流。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全新的載體和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及時關注、研究和增補大量學生生典型、敏感和棘手的問題進行教育、激勵、引導和調控,還可以組織網上討論、辯論,通過聊天與學生交流思想,這種雙向交流和多選擇性,能促使大學生有針對性地接受教育和實現自主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做不到的。
3.新媒體的發展拓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網絡時代,信息高速公路利用各種現代大眾傳媒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辟了新渠道,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網絡。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進行新媒體競爭,以取得對外傳媒信息的優勢。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德育傳播策略來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建立既能發揮德育宣傳功能、又能監控有害信息傳播的德育網絡系統。因為網絡的隱蔽性,學生可以毫無顧忌地說出心里話,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生思想的真實性,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比較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針對性。由于網絡不分國界,沒有地域的局限,這就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廣泛的傳播途徑。只要形成全員德育的網絡格局,不同地區的大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共享德育資源,又可以在網上向教師咨詢思想問題或“兩課”的疑難問題以及與其他同學開展討論和交流等。通過網絡渠道,促使他們提高綜合素質,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
面對網絡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積極地行動起來,探索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
1.更新高校德育觀念。新媒體作為20世紀最具革命性的科學技術之一,必然會以其不可阻擋的推動力促使人們思想的大解放。網絡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活躍了人們的思維,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而大學校園作為接受新生事物最具活力的場所首當其沖,落后、封閉、保守、愚昧的觀念首先被拋棄,創新、實效、信息、競爭的觀念則被普遍認同,這在客觀上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從“以教師、以課堂、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觀念和僵化的模式中解脫出來,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以教育自居、居高臨下的角色觀念和那種單一說教、灌輸、命令、號召的生硬方式,使德育教育觀念順應網絡時代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充實教育內容,更新教育手段,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不斷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素質,更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新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課外學術講座、報告會、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專刊等各種寓教于樂的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是高校校園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方式。在網絡環境下,傳統方式存在諸多局限性。新媒體的發展與普及,無疑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辟了新的途徑,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網絡能夠也必然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嶄新載體,如網上宣傳隊等,都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只要因勢利導,充分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必將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聲有色。為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即優秀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多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只要進行網絡應用的適當培訓,使其熟練地掌握網絡知識與操作技能,就可以勝任網上的思想政治工作。
3.運用校園網絡系統,構建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絡陣地。就目的而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因此,構建新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絡陣地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對網絡時代挑戰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高校校園網絡得到快速發展,為高校運用高科技手段創建新型教育陣地奠定了物質基礎,但當務之急是要組織力量建設具有時代特色、體現高校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站。1994年由學生黨員建立、被媒體稱為“全國第一家以思想政治為內容”的網站———清華大學“紅色網站”。自建成以來,已有超過數十萬人訪問該網站。實踐證明,優秀思想政治校園網站對廣大師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有利于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同時,也弘揚了校園文化。
4.加強網絡倫理和法制教育,凈化校園網絡信息環境。國務院頒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為網絡管理提供了政策方面的依據。在管理上,高校應在國家法規下制定相應的網絡管理規定,要控制信息源頭,加強對網絡信息、網絡行為的監控和管理,及時處理有害信息,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進行滲透活動而發布的有害信息。同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強對網絡時代的大學生網絡法制意識的教育,樹立正確的網絡倫理道德觀念,引導大學生正確運用新媒體,自覺抵制網絡垃圾的侵蝕,做遵紀守法的文明網員,維護網絡秩序。只要措施到位,方法得當,網絡就能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服務于高等教育。
總之,新媒體的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面對網絡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高校必須認真加以研究,趨利避害,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充分利用新媒體,大力構建具有社會主義高校鮮明特色的網絡系統和網絡文化。只要全體師生統一認識,共同努力,全校上下齊抓共管、措施得當,就能以健全的法制制度、完善的道德規范、先進的科學技術,來確保高校德育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和安全運行,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