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貞觀政要》里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君子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則為小人。”
說得更通俗點:
若問誰是君子,但看遇事肯吃虧的便是;
若問誰是小人,但看遇事貪便宜的便是。
我們聽了很多辨別小人的道理,卻依然躲不過與他們的斗爭。
生活中也是如此,明辨是非易,懲惡揚善難。
1
人惡人怕天不怕
小人亦是天地所生,指望他們自行消失?那是不可能的。
那么跟他們拼個魚死網破,與惡勢力同歸于盡,就是明智之舉嗎?顯然不是。
對待小人,最好的辦法是:
不跟他們一般見識。
人們常開玩笑:被狗咬了總不能咬回去。
同樣的道理,被小人算計,倘若也原樣算計回去,那么我們跟小人又有什么分別呢?
俗話說:君子不與小人斗,惡人自有惡人磨。
小人再陰險,也總有能夠懲治他們的人。
小人再狡猾,也逃不脫法律的約束、道德的譴責。
正所謂一物降一物,鹵水點豆腐。
世間的事,本就是這般因果使然。
相傳,古時候有兩位高僧,一位名喚寒山,一位名喚拾得。
寒山在市井中修行,經常無端遭受惡人欺辱慢待,便向拾得問曰:
“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答道:“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去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我們要作的,就是始終相信:多行不義必自斃。
壞事作得多了,小人的丑惡嘴臉遲早會被大家看穿。
而我們則應學會與世界和解,不要把寶貴的生命浪費在跟小人糾纏。
2
人善人欺天不欺
君子為什么“斗不過”小人?
是因為:
君子在明,小人在暗;
君子講道理,小人講歪理;
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陽奉陰違;
君子嚴以律己,小人暗算他人;
君子顧全大局,小人因私廢公;
君子腳踏實地,小人弄虛做假;
君子襟懷坦蕩,小人鼠肚雞腸。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蛋。
君子持身端正,所謂行得正、坐得端。
俯仰無愧于天地,行思無愧于己心。
在這樣的正人君子面前,小人空有一肚子伎倆,根本找不到施展的空間。
因此看上去好人總在吃虧,實際天道公平,自有輪回。
人在做,天在看。
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君子的品德,就像天上的太陽,照得世間黑暗無處遁形。
不僅照亮了別人,也溫暖了自己。
曾子曰:“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你的善良,就是你自己的護身符:
戒貪心,就不惹邪禍;
除私欲,就遠離是非。
種善因,得善果。
一心善念起,福報滾滾來。
福報不在別處,就在自己的修行。
善惡得失終有報,說到底是我們每個人做出的選擇。
面對自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面對人世,“善惡自有天作證,人善人欺天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