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人類思想的長河,我們既有那些書本哲學家,致力于研究和分析先賢們的思想遺產,也有那些獨立自主的思想家,以獨特的視角去探索并建構自己的哲學體系。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而重要的區別。書本哲學家們常常只是泛泛地重述既有觀點,并將其進行比較、評判、權衡。他們如同歷史的調查者,試圖通過現存資料來還原一個個哲學觀點的真實面貌。而獨立自主的思想家們則呈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特質,他們的思考是獨立而自由的,不受任何思想桎梏的束縛。
思考是一項神奇而奇妙的活動,我們無法隨時隨地地進行思考,它需要外界條件、內在情感以及精神集中力的完美結合。我們不能強迫自己去思考,而是要在恰當的時機等待那股思考的沖動自發涌現。然而,這種沖動往往來去如風,于是我們必須輕車熟路地閱讀,因為閱讀是思考的替代品。通過閱讀,我們獲取了他人思考的成果,盡管不完全符合我們自身的方式。但我們必須注意,過度閱讀可能會導致我們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氣,成為別人思想的盲從者。
獨立思考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經常無法抽出時間仔細思考各種依據和理由,而是被其他雜念所纏繞。對于思考的厭倦和不情愿有時也是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因此,我們需要靜候思考的契機,等待適宜的時機到來。這種時機常常是突然而自發的,而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也會因此獲得不同的角度和光線。這個緩慢而有序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深思熟慮。
理論問題的思考同樣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即便是那些擁有偉大思維能力的人,也無法隨時進行深入的思考。因此,閱讀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閱讀為我們的思維提供了素材,盡管這些思考并非我們自己的。然而,我們必須謹記,過度閱讀可能會使我們的思維方式變得僵化,導致我們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在閱讀和思考之間取得平衡,以避免盲目跟從他人的思想路徑。
1
書本哲學家耗費如此之多的心力或許會讓我們感到奇怪,因為我們認為,只需要專注于事物本身,稍加獨立思考,他們就應該能夠迅速達到目標。然而,這里存在著一些微小的難題,因為獨立自為地思考并不由我們的意愿所控制。
'人唯有心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叔本華深知思考的重要性,他認為思想的自由是人們真正追求的目標。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無論我們多么努力地尋求思考的自由,它都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輕松到來。
禪的境界就像一池清澈的湖水,在湖面上倒映出無盡的天空和云彩。思想的自由便是這個湖水,而我們的內心則是湖水的源頭。
“在寧靜的湖中,心靈可以觸及更深遠的思考。”當我們逐漸平靜下來,放下外界的雜念,我們的思緒逐漸清晰起來。就像湖面上的倒影一樣,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思想和感悟。
'心靈之光在寂靜中閃爍。'只有在寧靜的環境中,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內心的閃爍之光,喚起思考的火花。
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都是獨特的,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正如蘇格拉底所說:'認識自己'是人類最重要的使命。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我們才能更好地與內心對話,明確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人們常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等待那股東風的到來。只有當外界的條件、個體的情緒以及精神的集中程度相得益彰時,我們的思考才能夠自發展開。
'你必須擁有深淵的智慧,才能深深地看見深淵。'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敢于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和困惑。只有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弱點和缺陷,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思考之道。
2
即使是在涉及與個人利益相關的事物時,整個思考過程也能夠解釋我所說的觀點。這種思考過程,有時候并非由我們的主觀意愿所主導,而更多地受到情緒和思維狀態的影響。當我們需要做出決策時,我們常常無法全神貫注地思考,而是心不在焉,被其他事物所干擾。我們對于思考的厭惡和不愿意,往往成為了這種現象的根源。
叔本華曾說:“沒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東西比空虛的頭腦更可怕。”這句話深刻揭示了人們對于思考的抵觸情緒。空虛的頭腦無法產生真正有意義的思考,只會被瑣碎的雜念所充斥。因此,我們不能強迫自己去思考,而應該等待適合思考的情緒自然到來。
然而,這種情緒并非總能按照我們的意愿而來,它時常會突然襲來,也會反復出現。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我們對待同一問題的態度和觀點也會截然不同,就如同不同的光線照射在同一物體上,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和質感。
思考是一種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它需要分成幾個階段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會注意到許多被忽略的細節和因素,它們會引發我們對事物更深層次的思考。同時,我們對于思考的厭惡和不情愿也會逐漸消失,因為一旦我們對思考的對象有了清晰明確的認識,我們會發現它們并非像我們之前所想象的那樣棘手,而變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整個思考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傾聽內心的聲音,還需運用哲學的智慧,來指引思維。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人獲得知識,而是為了使人們善良和德行。”這句箴言告訴我們,思考并不是空洞無物的,它的最終目標是塑造我們的品行和美德。只有通過不斷的思考和反思,我們才能逐漸成長為道德高尚、有智慧的人。
3
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名叫「智慧之眼」。故事中,一群人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眼罩,戴上它后可以瞬間獲得無窮的智慧。然而,這些人墮入了一個陷阱,他們變得愈來愈依賴這個眼罩,無論面對什麼問題都只會求助於眼罩,而忘記了自己的智慧。 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重要的哲學觀點:思考是一種需要時間和空間的活動。即使是那些擁有卓越思維能力的人,也無法時刻都自主地進行思考。因此,在不進行思考的時候,利用閒暇時間閱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閱讀,正如我之前所說,可以被視為思考的替代品。透過閱讀,我們可以獲得新的知識和觀點,拓寬我們的思維范圍。閱讀時,作者為我們思考事物,以其獨特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一個不同的世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不能過度依賴閱讀;只有這樣,我們的頭腦才不會習慣於思考的替代品,而失去了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那麼,如何在閱讀中找到平衡點呢?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思維方式保持警覺,不要盲目追隨他人的思路,而偏離正軌。 叔本華認為,真正的思考是一種勇氣,是一種超越常規思維框架的能力。而這個超越的能力只有通過反思和自省才能夠達到。 正如一位哲學家所說:「思考是人類最高貴的行為。」這句話啟示我們,思考是一種折磨和挑戰,但也是一種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過程。當我們在閱讀中思考時,我們應該將閱讀材料視為參考和啟發,而不是絕對真理。 智慧并非來自於外界的眷顧,而是源於內心的探索和努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只依賴閱讀,而忽略了我們內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