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今年所帶學生為初一起始年級學生,處于小學到中學的過渡階段,通過對所帶班級學生114人進行調查,目前學生狀況以下態勢,研究分析如下:
1、學生的寫作70%存在缺乏新意、千篇一律的情況,而且所寫作品大多不真實。
2、15%的學生寫作言之無物,空洞而且胡編亂造。
3、10%的學生不喜歡寫作,覺得寫作很費勁,耽誤時間還沒有成就感,還不如作數學練習題。
4、5%的學生有抵觸情緒,經常找借口不完成作業,或者臨時抄一篇來敷衍老師。
5、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文章沒有章法,雜亂、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幾點:
1、教師是寫作的中心指揮者,題目由教師指定,學生只能被動地進行強制性寫作,學生沒有自由創作的空間,更不可能有創作的靈感。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學會短時間內制造創作火花。這樣的方式,從很大程度上說是不科學的,是不尊重人的客觀發展的。試想哪位作家的作品是老師課堂的命題作文呢?
2、題目大多單一,即使有的老師給出了兩個命題,但是學生可以選擇的范圍仍然很小,學生的寫作依然處于被動受限制狀態。這就難免出現無話可說,或者胡編亂造,弄虛做假了。
3、新式的話題作文雖然給了孩子們寬廣的思考空間,可是很多話題是否是從孩子的角度進行命題?面對很多比較成人化的題目,我們的學生如果沒有生活經歷,何以做到文采斐然的進行表達?
(二)針對以上種種弊端,為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我們必須改變以往教師命題,學生被動寫作的局面,讓學生自由進行命題,自主進行創作,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創作的快樂,表達出真情實感,寫出對于生活的靈動的感受。而不是我們制定好一個題目,考查他們短時間的感知。讓學生由衷的熱愛寫作,從而學會把握生活的點滴,學會積累壘土,最終形成千尺之臺,這樣,即使我們再進行一些命題作文,我們的學生就不會束手無策,無話可說了。
二、研究目的:
全面提高初中生寫作水平,培養學生熱愛寫作、學會寫作的能力;培養他們學會細致入微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培養他們瞬間感悟生活并進行自由創作的能力,能夠用恰當的語言表達他們的情感,以適應時代賦予新一代青年的責任。教師需在學生三年的有限學習時間內,指導學生學會寫作,即:寫作能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主動地進行創作,快樂的學習寫作。
三、課題內容和措施:
內容:讓初中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地、自主地進行創新寫作。
措施:1、將音樂、圖片、電影、文學性書籍引入語文課堂,利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片段寫作。
2、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能夠發現生活的真善美丑,會珍惜身邊的小事件,并能夠從中提煉中心,進行即時寫作。
3、循序漸進地進行作文寫作練習。先進行每天一句話練筆。進而每天兩句、三句話、一段……逐段增加,最后再要求每周一篇,每周三篇……
4、設置學生喜歡的題目讓學生寫作,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建立學生作文題目庫,隨機抽條進行寫作。
5、進行作文擂臺賽,通過搞作文競賽,讓學生找到寫作的信心,激發創作的熱情,比如:限時作文賽,我的得意作品展等。
6、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不僅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內容,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7、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存留學生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以及學生的寫作的態度、主要優缺點、典型案例分析記錄。
8、鼓勵學生成立文學社團,自己修改、組稿出版作文集,可以是個人或者是集體的形式進行,讓學生找到自信點,從而更加熱愛寫作。
9、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讓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親身經歷一些事情后在寫作。
四、課題研究步驟和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培養寫作興趣階段。大約一年的時間。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學會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有感而發,并做到感情真摯地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第二階段: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創作階段。一年時間。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能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第三階段:自由創作階段。隨時隨地,鼓勵學生養成寫日記,記周記的好習慣,隨時記錄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內感悟,定期進行整理。
五、預期成果和展示方式:
進行作文競賽和公開課。為學生出版作文集,或者進行投稿。爭取讓每位學生在三年的時間內都有自己得意的作品,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創新作文的訓練下找到自信,學會寫作。
(責任編輯: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