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具藝術歷史悠久,紅木家具更因其地理位置、制作工藝和設計理念等不同,形成了地域特點,那么紅木家具流派有哪些?各有什么特點?一起來看看你們家的紅木家具又是屬于哪個流派的。
一、 蘇作
蘇式家具是中國傳統家具重要的代表之一,是指以江蘇省為主的長江下游一帶所生產的家具。它形成于明代中期,以用料名貴、結構科學、造型典雅、尺寸合理而著稱,是明代家具風格的塑造者和主流。
蘇式家具造型簡約大方,線條流暢,尺寸合理,在用料上主要以黃花梨、紫檀、雞翅木等木材為主,這些木材堅硬質密、色澤獨特、紋理優美。根據木料的大小,順應木材的形狀,合理地設計出相應的家具造型,做到木盡其用。在體形比較大的家具制作中為了節省材料,通常采用包鑲做法,以雜木為內部框架,外面鑲嵌硬木薄板。
在工藝上,蘇作家具雕刻常見手法是淺浮雕和透雕,追求神似,刀法圓潤且細膩生動。蘇式家具風格簡約清秀,注重注入文化內涵,氣韻高雅,一般沒有過多雕刻修飾。裝飾手法主要為浮雕、線刻、嵌木、嵌石等手法為主,其內容題材大多都是字畫、松、竹、梅、山石、花鳥、山水、風景以及各種神話傳說人物與瑞獸為主。
二、 廣作
廣作家具是紅木家具的一個重要流派,是指廣東地區(中山大涌、沙溪、江門新會、臺山、深圳觀瀾、廣州番禺)生產的硬木家具。多用紫檀木、花梨木或酸枝木等木材制作而成。廣作家具容納了多種文化,其中包括清末比較盛行的西洋文化,顯示出兼容共包的特點,成為宮廷奢華之物,在國內外廣受贊譽。其特點是用料粗大,造型厚重;為講求木性一致,出現很多用料清一色、一木所制的家具,即“一木一器”;裝飾花紋雕刻精湛,刀法嫻熟,磨工精細。雕刻手法以浮雕、高雕、通雕、圓雕、立體雕等為主。
廣作家具用材粗碩,形式繁多,著重雕刻和鑲嵌裝飾。除大面積的雕花外,更突出的是利用各種不同質地的材料,如大理石、玉石、陶瓷、貝殼等進行鑲嵌,其中以鑲嵌大理石和貝殼較為突出。不同質地、不同色澤的裝飾材料加上良好的鑲嵌技術,為廣作家具增添了瑰麗的色彩。
三、 京作
京作是指清宮廷作坊如造辦處在京制作的家具。京作家具外形敦厚端莊,裝飾豪華氣派,造型品種豐富繁多,式樣變化多端,結構奇巧,匠心獨造。在用料選材上,推崇色澤深沉、紋理細膩的珍貴硬木為主,如黃花梨、紫檀等幾種比較名貴木材。
京作家具講究雍容華貴、肅穆正統,彰顯“霸氣風范”。由于宮廷造辦處財力、物力雄厚,家具制作不惜用料,工藝上講究線條挺拔、精雕細琢,還要求裝飾華麗繁富,在家具的表面還常常鑲嵌貨真價實的奇珍異寶。
四、 晉作
山西式樣的家具,行話稱為晉作,作為我國傳統家具的另一個重要的分支流派。晉作家具體量鵬碩,沉默勁挺,且框厚板實在。用料上很大氣,晉南以漆家具為主,以金漆彩繪山水、人物、風景取勝,晉北以木器家具為主,明代風格顯著。
晉作家具用料不局限于紫檀木、老紅木等,本地產老榆木、柳木、核桃木、老槐木也大量運用到家具的制作中。用料粗放,造型似于京作,雕刻柔而不尖立,紋理刀工似于蘇作。
五、 仙作
仙作源于仙游一帶,木雕家具尤為顯著,是明代和清代經典家具款式的延續和創新。其主要表現為線條流暢、比例均衡、華麗中顯出七分恬淡、典雅中透出三分豪放。
仙作家具主要特點是款式典雅、結構嚴謹和用料考究,巧妙地把仙游木雕工藝和傳統家具的制作技藝結合在一起,同時巧妙地結合國畫藝術與家具文化,將形、藝、材融為一體,是追求實現使用性、觀賞性和收藏性相統一的藝術家具。
六、 寧作
寧式家具是指以寧波地區為主生產的傳統家具,在紅木家具領域也有一定特色,按照地域劃分,也有自己一席之地。寧式家具的主要特點是嵌螺鈿、鑲嵌骨石,骨石常被使用在柜子、桌子、椅子上,非常漂亮,工藝欣賞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