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粵港澳灣區城市群發展
更為一體化的制度框架下,大灣區戶籍、居住、就業、置業、創業的寬松,激發6000多萬人的生產力,規劃加速融合與發展。首要任務是保障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第一事項是交通互聯互通,進一步的結果是科創、人才、資金流通,帶動珠三角經濟全面發展,成為全國對外開放的標桿。
佛、廣、莞、深、港這5個大城市通過廣深港高鐵一線牽,虎門二橋明年通車,人口流動帶來消費力,互動交流合作潛力非常可觀,并不僅限于金融服務、智能制造或房地產開發,空港、海港、文旅、養老、農業園都有空間。
2018年6月21日,東莞發布系列招商政策,超千名企業家聚東莞。
到2024年之后,深中通道、深湛高鐵啟用后,中山、江門、珠海才有追趕佛山、東莞的可能性。
高強度基建投資、同城化趨勢加強,人口持續流入,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香港、深圳部分制造業、科研企業可以轉移到深汕特別合作區、潼湖科技小鎮、肇慶新區。延伸閱讀 灣區發展不平衡
跨海大橋和鐵路有助于推動珠江西岸欠發達區域的經濟,惠及珠海、江門、中山、南沙、高明。珠海駕車30分鐘可走完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這個經濟體再進一步發展,進而帶動周邊北部灣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本篇主要講交通的短板。目前先打造廣清城際鐵路、規劃廣州-清遠-永州高鐵,帶動清遠發展。
要有更加開放的胸懷去融合
世界級創新中心,還需要政策推動融合,產業協同體系是最大的優勢,機制、法律、戶籍、行政能效、營商環境、思維的差異是最大的難處。格局決定結局,要擅于算大賬、算長遠賬。不能以自我為中心,不敢開放、不愿合作,怕別人搶飯碗是難以進步的。
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云機場、深圳寶安機場2017年旅客吞吐量分布為7290萬、6581萬、4561萬人次。設計客流量為5000萬人次的高明機場將開建,旅客最需要的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太慢。
跨灣區的8條高速公路+7條鐵路規劃中,目前僅有虎門大橋、廣深港高鐵、黃埔大橋在使用中,十分滯后。大城市應估算未來人口增長所帶來的交通需求,前瞻規劃軌道交通,珠三角的小汽車再增長會超出城市的承受能力,特別是深圳、廣州、東莞、佛山。
打破禁錮和守舊,11個城市間互聯互通,同城化進一步加速廣深制造業外遷與人口轉移,高鐵、城際軌道交通網絡等重要基建項目的鋪開,讓一小時同城生活圈逐步拉大范圍。除了交通,在規劃綱要發布后,三地還會探索以行政體系改革推動全新發展模式,用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模式解決稅收分配。
在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規劃下,香港、澳門、前海、橫琴、南沙、翠亨新區、東莞濱海灣新區、松山湖、琶洲、中德工業服務區之間都將1小時內互聯互通。目前耗時最長的是橫琴到前海。
廣州,濱海城市夢
廣州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創建航空、航運和科技創新三大國際戰略樞紐;按2500萬人配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聚焦IAB產業,打造富士康、思科、琶洲集聚區;建設一流大學和學科,優化大學城、五山-龍洞高校聚集區、國際創新城環境。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畝用地指標專門支持工業項目,優先先進制造業項目。
最近一年,積極南拓。一是開建廣州地鐵18號快軌直達南沙;二是設定南沙為唯一的城市副中心;三是規劃廣州1號公路,打通主城與南沙;四是南沙區的常住人口目標大躍進。
作為珠三角地理中心的南沙,交通條件還需加強,最多等6年,南沙1小時內可達大灣區11個城市主城區。在南沙樞紐,可以搭乘深湛高鐵、中南虎城際、地鐵通達各地。
南沙發展定位是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要提升慶盛站綜合交通服務能力;推進建設南沙與廣州主城區,香港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廣州南站暢達的高速交通走廊,實現30分鐘直達大灣區主要城市中心區和重大交通樞紐;產業重點發展國際航運、國際服務貿易、國際創新金融、科技創新等。
南沙面向港澳實施更大程度的先行先試和更高水平的開放政策,加強與港澳在離岸貿易、高技術服務、教育培訓、高新技術產業、高端醫療產業等領域的合作;考慮港澳人士生活需求,完善出入境、通關、居留等服務設施,引入國際知名學校、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醫療機構。
下面第一幅圖片描述粵港澳大灣區通道互聯、主要創新載體。環珠江口建設用地豐富,交通規劃較好,支撐未來十年發展空間。目前規劃的過江通道,大部分與南沙相關。原創圖片作者微信:TPKCSHEYING
珠江口兩岸公路通道:
1、黃埔大橋(通車)
2、蓮花山通道(規劃)
3、虎門二橋(2019年通車)
4、南沙至虎門新通道(規劃)
5、虎門大橋(通車)
6、深中通道(在建,2024年完工)
7、深珠通道(公鐵兩用,遠期規劃)
8、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
珠江口兩岸鐵路通道:
1、佛莞城際鐵路(在建)
2、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即將開工)
3、廣深港高鐵(通車)
4、深湛高鐵(即將啟動過江隧道)
5、深圳-玉林-南寧高鐵(與深湛高鐵共線)
6、中山-南沙-虎門城際鐵路(規劃)
7、深珠通道(公鐵兩用,遠期規劃)
(嚴禁盜圖文)
2、廣州與深圳、珠海
交通制約了融合程度。廣州CBD、南沙新區、廣州大學城、國際創新城、東莞濱海灣新區、中山翠亨新區、深圳大空港、深圳前海新區、深圳灣、香港、澳門如何加強聯系?廣東省交通廳此前已經發布正在規劃獅子洋通道、伶仃洋通道。
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兩端的深港珠中江澳,6個城市與廣州需要更近的連接在一起。廣州金融、總部、科技創新資源聚集的黃金三角(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需要廣州東部干線、廣深沿江、廣深高速、廣珠西線、廣澳高速等公路通達灣區,也需要廣佛環線、穗莞深城際鐵路、琶洲支線、廣汕高鐵、廣州18號線快軌等鐵路通道。延伸閱讀 九大高鐵樞紐
港珠澳大橋7月正式通車
廣深港高鐵9月全線通車
廣州1號公路接珠江西岸18條公路干線
2017年10月發布的《2035年廣州城市總體規劃》設計專項終期成果顯示,廣州謀劃一條100公里長的“廣州景觀1號公路”,連接廣州第二CBD和南沙新區,從金融城一直通到南沙龍穴島尖。
2018年廣州還計劃建設1號公路,由現狀的京珠高速及規劃的南大干線、東部干線組成的廣州1號公路,長41.2公里,串聯廣州第二CBD、南沙蕉門河、明珠灣、萬頃沙等重點片區,并連接中山翠亨新區,是廣州融入灣區發展的大動脈,對廣中珠澳發展更重要。
該公路完美串接新化高速、南大干線、廣明高速、黃埔大橋、蓮花山隧道、虎門二橋、京珠高速、南二環高速、南沙港快線、虎門大橋、東新高速、中山東部外環高速、深中通道、中開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廣珠西線高速、金琴快線、港珠澳大橋。
大灣區去年集裝箱總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今年港珠澳大橋開通后,南沙港疏港鐵路2020年開通,香港深水港、南沙港還會進一步提升貨物運量。江門鶴山、珠海洪灣、南海丹灶、中山南朗可望加速發展物流基地。南沙港疏港鐵路開通之前,廣珠鐵路沿線物流基地無法發揮“陸鐵海”聯運價值。作者微信:TPKCSHEYING
廣佛江珠城際鐵路未開工
2017年4月20日,廣東省鐵投集團與中國金茂控股集團在廣州簽署合作意向書,中國金茂將以不低于20%資本金的額度,全面參與廣佛江珠城際鐵路投資、建設、運營、土地綜合開發和資產經營等工作。
廣東省政府規劃廣佛江珠南段(江門-珠海段)升級為350時速的高鐵,與未來新建江肇鐵路(350時速)形成珠海機場-新會-高明機場-肇慶新區的高速通道,真正做到一小時交通圈。
廣佛江珠城際鐵路連接廣州白鵝潭、南海千燈湖、佛山新城、江門南站樞紐和珠海機場,和南深高鐵、深湛高鐵、廣湛高鐵、江肇鐵路,補齊珠三角西岸交通短板。延伸閱讀 為什么要1小時交通
3、深圳與珠海
2017年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和城市新中心”,至今前海對佛肇珠中江和粵西地區輻射依然很弱,源于交通條件阻礙了人員、信息、貨物的來往。港珠澳大橋單丫的弊病需要通過新增通道解決。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先行,加強珠江口東西岸連接。灣區六個新交通項目(含規劃):虎門二橋、深中通道、深湛高鐵、港珠澳大橋、深珠通道、廣州一號公路,進一步加速11城融合,與現有的廣深高速、虎門大橋、廣深沿江高速、京珠高速、廣深港高鐵、莞惠城際等,形成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同時減輕穗莞深一線高速公路負擔。
珠海最重要的是直達前海
深珠通道此前已出現《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和《珠三角城際軌道線網規劃》中。駕車從前海到珠海北站后,向南走金琴快線到珠海市中心、澳門;向西走西部沿海高速到陽江、茂名;向北走中山東外環高速到中山、佛山。城際鐵路東西端分別接穗莞深、廣珠城際鐵路。
珠海市交通運輸局透露,深珠通道就是伶仃洋通道,公鐵兩用。
對于土地成本、房價遠高于佛山的珠海,激發生產力最好的辦法只有直達深圳,引入新資源、開辦新企業、落戶新人才(購買力)。《廣東地理》最期盼深珠通道,珠海通過城際鐵路,半小時內到達深圳南山、寶安機場,向東可達潮州、廈門、福州。珠海3萬+的房價高嗎?深圳、香港的土地成本、房價才叫高。
珠海市公路局發布的《高新互通(金琴路口-興業路口)立交工程立項》公告顯示,伶仃洋通道遠期和珠海金琴快線北延段接駁。
鐵路方面,通過高鐵列車,珠海直達深圳,不再需要廣州南站中轉,這樣才能解決珠江東西岸巨大的落差。珠江口完美形成“△”型鐵路通道。
4、深圳對外連接的雄心
為了加強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區域輻射力,更快連接珠海和澳門,6月14日,深圳出臺《深圳市高快速路網優化及地下快速路布局規劃》,更新路網結構和交通組織。全市交通干線規劃十橫十三縱,機荷高速變雙層;主城區新增一批地下通道;南坪快速路西延與沿江高速銜接,并西延對接深珠通道。
規劃今年5月通過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
深圳規劃八大交通項目
其中深珠通道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東起前海,西至珠海北站。深圳直達珠海,將極大減輕廣深高速、廣深沿江高速、虎門大橋、京珠高速的交通壓力。主城區通過深珠通道過珠江西岸,深圳主城外通過機荷高速、深中通道過珠江西岸。
穗莞深城際鐵路目前施工進展順利,琶洲支線也即將開工,未來前海到琶洲200時速列車直達。實際發車還可以琶洲-東莞-惠州。
灣區11城融合,關乎交通、科教、產業、就業、房地產、民生等所有內容。深圳人口密集,為了承載未來更多的人口需要,正在籌劃廣東省最大的淡水資源補給工程。延伸閱讀 順德引入
廣東省政府網站6月14日發布《粵桂扶貧協作和區域合作工作清單(省級層面)》,其中交通方面提及4條高鐵,其中深圳-玉林-南寧高鐵與深湛高鐵共線過珠江口。
廣東十三五規劃的中南虎城際鐵路也有可能利用此線過江,該城際鐵路還將進一步東延至深圳龍崗。
深圳市內核心區土地資源緊張,大空港填海、南山填海、深汕擴張,還在主城區既有通道的下方新增地下通道,有效增加道路供給。福田南側的落馬洲河套地區將成為深港合作科技創新平臺載體。作者微信:TPKCSHEYING
深圳剛確定建設五個城市客廳
深圳灣、前海、大運新城、香蜜湖、大空港
5、再進去一點,里面還很空
珠江伶仃洋這個口,香港、深圳、澳門、中山的建設用地即將用完,進一步發展受制于資源無法落地,人口密度已經非常高,是否加速往內陸遷移一部分企業?對于招商引資進來的肇慶等地、對于轉移產業出去的深圳、佛山等地,需要加強聯動。
東莞謀篇新布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等五大領域,構建“一核三帶十區”的重點產業空間布局。“招商引資重特大項目十條”、“高質量利用外資十條”、“促進總部企業發展”等政策陸續發布。
東莞在松山湖片區高速發展的同時,向灣區中心拓展,與廣州同步。即將在濱海灣新區實施填海造地8000畝,發展芯片科技產業,落地藍思科技和紫光集團,推動華為、OPPO、VIVO等三個手機品牌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