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古詩詞一定要押韻嗎?
首先捋清楚幾個概念。從大的方面來講,詩歌包含了所有詩詞文體,不論是現代詩、古代詩、還是古代詩中的近體詩、古體詩,甚至國外的“poem”,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詩歌。
我們從遠的講起,國外的詩“poem”翻譯過來就是“詩、韻文”。
用我們中國話來說,就是“詩是韻文”。
這個大概念的詩歌都必須要押韻,中國古代詩歌這個小分支一定要押韻嗎?
那是必然的,不押韻的作品,我們是把它剔除在詩的概念之外的。
不押韻的作品就不是詩。
這個定義即便是用到今天亂七八糟的當代詩,也必須遵守這一規則。
你可以隨心所欲,寫不押韻的短句分行,但是不好意思,你的東西無論多么優美,多么難得,都不能稱之為詩。
現代詩和古詩詞的區別就在于格律的完全背叛,然后格律的拋棄不代表可以拋棄押韻。
詩是精煉的,有節奏感的適合吟誦的韻文。
我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對押韻與否產生懷疑。你們連最簡單的滿足A條件,達成B結果的邏輯關系都分不清嗎?A就是押韻,B就是詩。押韻的不一定是詩,但是詩絕對是押韻的。
古詩詞中分為古詩和詞牌。古詩又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
近體詩不但要遵守平仄格律,同時對押韻有更嚴格的要求,押平聲韻,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押鄰韻。
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和詞牌區別在于詞牌平仄關系的固化,古體詩的格式則更自由,但是他們都是必須押韻的,相對于近體詩來說,古體詩和詞牌的押韻就更寬松些,可以押仄聲韻,可以平仄通押,可以中途轉韻。
但是,絕對不能不押韻。
為什么一定要押韻?
再說一遍,是文人們從民間采風上來的歌,本身就帶有節奏感和韻腳,集合成“詩”。而韻腳最早的作用就是分“句讀”,告訴我們在什么時候斷句,比如讀到押韻的字時,就知道這里是一句完結,和上一個韻腳位置對應——一直到民國才在西方文化入侵中出現標點符號,所以“識句讀”是非常重要的小兒啟蒙常識——而押韻就是最基本的斷句方式。
因為斷句,才能打造出節奏感——所以押韻最早也是形成節奏感的重要因素。而節奏感就是為了演唱和吟誦,這是詩歌這種文體存在的意義。
是押韻和節奏感決定了一首作品是否能稱之為“詩”,而不是我們為了寫“詩”去押韻。
搞清楚因果關系,下次不要再有這種疑問了。
不韻非詩,古今中西,概莫能外。
不要問我是誰說的,做不做得了準。你不信是你的事,你寫出不押韻的東西來有人稱之為好詩的話,這個人一定是居心不良。不是你長得好看,對你有意思,就是因為你是他的直接領導,這馬屁非拍不可,再不然就是嫉妒你有才,要把你捧殺在屎一樣的“詩”里面。
這段話就是我說的,你去摸摸他的良心,就會發現我沒說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