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提問:老師請幫忙,采用漁洋絕句十二法第四法創作七絕一首《送別》?
【法四】:前二句說今事,第三句追憶疇昔,多用年來、憶、記等詞。
以上是問題和問題補充,以下是回答。
既蒙相邀,就說兩句。“漁洋絕句十二法”其實是王士禎對絕句的文法一種細致的歸納。就好像普遍文法“起承轉合”,以及絕句文法“起承轉放”一樣,只是歸納得更加詳細,詳細到用哪些字來進行轉換、體現。
這就好像為小學生練字打好了格子,避免把字寫出框去了。這在學習絕句的最初階段是有一點幫助的,但是方框不只會規范你的文法,也容易格式我們的思維。
為什么唐宋之后的詩分出“神韻”、“肌理”、“性靈”這么多門派,卻永遠無法再超越盛唐,甚至唐以前的時期?
因為文化越來越細致。而絕句實在是短小精悍,必須要像唐朝文人一樣,把重點放在詩外,才能寫出留白的盛唐意象。這種畫格子的“十二法”對小孩子練字看起來是有益處的,但是對于絕句這種詩歌中最精煉的文體,在思維上的開放激活上是沒有幫助的。
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禁錮的作用。
這也就是很少有人提到“十二法”的原因。哪怕是“起承轉合”,一般也只是用在律詩文法,絕句必須與眾不同。
當然,并不是與眾不同寫出來的絕句就不合乎“漁洋絕句十二法”,因為都是從過往文人的手法中歸納出來的。撐死了二十八個字,寫不出更多的花來。
議論歸議論,答題歸答題。
【法四】:前二句說今事,第三句追憶疇昔,多用年來、憶、記等詞。
題主想用這種寫法,寫出《送別》的詩來。按法寫詩,實在是相當容易的事,難在讓別人看不出是按法寫詩。
注意幾個要求:送別,律絕,一二句說今,三四句追憶發感慨。
安排。
《送別》
江天一色相知老,時見沙鷗趁亂鳴。
曾記關山千里遠,與君長夜話平生。
這是一首平起不入韻,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七言律絕。
格律沒有問題,寫法上也大致符合一二句寫告別場景,三四句追憶往事的“漁洋絕句十二法”的第四法。
水平有限,將就著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