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為儒家圣人,一貫給人的印象是克己復禮,謙謙君子的形象。萬世之師的圣人怎么會罵人呢?其實孔子作為一個學派的長者,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百家爭鳴并逐漸壯大,這過程中少不了針對、理論。真君子并不虛偽,孔子經常發表各種言論,同時對自己的學生也是該罵就罵,所謂“教不嚴,師之惰”,孔子罵人的話很多,《論語》中也有記載。
但是要說臟話,看臟話怎么定義吧?在我們今天來看,文言文罵出來,怎么都文縐縐的。我們看孔子比較著名的幾句,流傳到今天大家還在用的罵人的話。
朽木不可雕也
這是流傳得最廣,也最接近臟話的一句了,畢竟提到了“糞土之墻”,意思是“腐朽的木頭,不堪雕琢之用,沾滿了糞土的墻壁,不能再讓他污穢了!”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學生宰予白天上課的時候睡覺,孔子見到之后,感覺他已經無可救藥了。于是孔子一氣之下,說了這句話。這也成為大家形容一個人不可救藥時的口頭禪,但是我們今天大多只取前一句“朽木不可雕也”,而自動回避了后句帶些臟味道的“糞土之墻”。
孔子之所以會說出這句話,只是因為宰予的學習態度很差,并不是他的天資愚鈍。畢竟宰予位列“孔門十哲”的言語科,是天資聰穎,能言善辯之人,而且儒家的光大,宰予功不可沒。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句話也是如今感嘆頗深的一句話,罵“小人”如“女子”性格多變,捉摸不透,當然也可以形容女人的性情沒有定準。其實這句話后面還有,說明了“小人”與“女子”的相似之處。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這里我們一般把“為”字省略了,變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將“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論,這句話也成為了孔子歧視婦女的鐵證。
其實孔子這句話并不是這個意思,因為古文沒有標點符號,只有依靠讀者自行“句讀”,所以這句話的正確斷句應該是: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唯,助詞;"女"通"汝","與":跟隨、效仿;"為":思想行為;"小人":思想境界不能突破"得失"的人;"難":災難、禍患;"養":形成;"近之、遠之":這里的主語是"與小人為"產生的結果,可理解為世俗的成功;"不遜":驕傲不知敬畏;"怨":痛苦、抱怨。
這就是另一個意思了:“你的子女學習小人行徑,實際上是養虎為患,災難、禍患已經潛伏。成功了,會因為驕傲自負產生禍患,而失敗了,則會因為怨恨產生災難。”
不過現代人已經完全不在乎他的本意了。
老而不死是為賊
不錯,這句話也是孔子拿來罵人的。出自《論語·憲問》: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不過孔子并非罵人“老不死”,他沒有不尊老的意思,我們要結合前面兩句和說這句話的背景看。原壤半坐半蹲地等著孔子(古時東方夷俗坐如此,故謂之夷。俟,待義。夷俟,謂踞蹲以待,不出迎,亦不正坐),孔子覺得太沒有規矩,就罵他:“年幼時,不守遜悌之禮。年長了,又一無成就來教導后輩。只是那樣老而不死,不過是個偷生之賊!(原壤練氣)”邊罵還邊用手中的拐杖去打原壤的腿。
其實孔子說這番話并不見得就是真地批判性質,而是類似于笑罵,這從“以杖叩其脛。”也可以看出來,只是輕輕叩打,并不當真。
所以“老而不死是為賊”比較貼切的翻譯是“老了還給別人做壞榜樣卻不去死,這是個害人賊啊”,總的來說還是勸人立德、復禮,發揮一個老人該有的標榜作用,并不是不尊老。
不過這句話到現在大多也偏離了本意,用來辱罵對手,并沒有希望對方到老了作榜樣的意思。
斗筲之人
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貢》中的子貢問士: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已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徑徑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貢問什么樣的人才能叫做士?孔子回答了三類可稱為士的標準,他認為有羞恥心,在外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這樣的人才能叫做士。稍差一點,宗族稱孝,鄉黨稱弟。再次一點的至少能做到“言必信、信必果”。而子貢又問當今的執政者能夠叫做士嗎?孔子以一種不屑的語氣回答,像他們那些氣量狹小的人,怎么能算作士?這里的斗筲是容量單位,形容氣量很狹小。
“斗筲之人”就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氣量狹小,見識短淺。
鄉愿,德之賊也
孔子很喜歡罵“賊”,“鄉愿,德之賊也”出自《論語·陽貨篇》: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鄉愿是指社會上那種不分是非,同于流俗,言行不一,偽善欺世,處處討好,也不得罪鄉里的,以"忠厚老實"為人稱道的"老好人"。這種"鄉愿",言行不符,實際上是似德非德而亂乎德的人,乃德之"賊"。世人對之不可不辨。
所以孔老夫子遠遠不止于一個“謙謙君子”,他對自己的思維、觀點有明確的認識,在遇到不同的觀點和需要批判行為的時候,一點都不畏手畏腳。
君子絕對不是老好人。
敢于罵人的君子才是真君子,孔子罵人的句子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概就是這幾句,要說帶有臟話,并且成為口頭禪的,最有可能還是第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因為其他的雖然也都罵人,但和“臟”關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