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這個詞牌名始于花間派詞人韋莊,但是一直都是單調,直到蘇軾才發展成雙調,雙調一體,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韻。
蘇東坡就無需過多介紹了,北宋時期巔峰人物,詩,詞,書,畫,玩,吃,佛,道,無所不會,無所不能。尤以宋詞成就最高,開創了豪放派詞風,為宋詞能與唐詩并稱于世立下最大的功勞。而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就是他豪放詞風的代表作: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075年,蘇軾由于反對王安石變法,自請出京,調密州任知州,頗有官聲。這首詞記錄了他當時作為地方長官的一次出獵。其實蘇軾是個文官,所以這種大規模出獵對他來說是相當震動。
我們賞析詩詞,要學會抓眼。比如在前幾次問答里面用截取法賞析律詩,其實就是抓詩眼。詞也一樣,有詞眼。這首詞的詞眼第一句就出來了,“狂”。其他所有的筆墨都是圍繞這個字在寫。我們具體來看。
蘇軾時年四十歲,卻自稱老夫,又聊發少年輕狂心態,為何?心中有郁結。聊發是什么意思,姑且發作。“且看老夫像少年一樣狂放,左手牽著黃犬,右手右臂擎著蒼鷹,穿著貂皮,戴著錦帽,率領上千騎隨從像疾風卷過平坦山崗。”聲威何其雄壯!“為感謝百姓們傾城而出追隨于我,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以饗眾人。”上闋寫密州出獵的壯闊場面,氣勢恢宏,豪情滿天,英雄氣概,不可一世。
下闕更狂了。為啥?喝了酒壯了膽子了。“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胸間膽氣更壯,便頭發斑白,又有什么關系!”膽子更大,便開始抒發郁結之氣,當然,文人還是要用典,這樣曲折遮掩一下,才顯得高級。雖然是用典,但意思明明白白的,“天子何時啟用我呢?我一定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因小罪削職。后來漢文帝派馮唐持符節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宋神宗時期,國力薄弱,與遼和西夏兵爭不斷,皆處下風。忠君報國之人,都是心中郁結。
下闋借出獵表達了蘇軾抗敵的政治主張,抒發了他欲報效朝廷的一腔熱血。狂嗎?狂,但是潛藏在狂下面是對國家和天子的無比忠誠。
同年早些時候,也就是蘇軾赴密州上任之時,在驛館夢見了十年前去世的前妻,一時傷感,同樣寫了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紀念亡妻: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大家都熟悉,我們就不解讀了。這里列出來就是告訴大家一個知識點,蘇軾的詞,同樣的詞牌,可以豪情壯烈,飛鷹走狗,也可以悲痛欲絕,感人至深。我們稱其為豪放派,是因為他開創了豪放派,但是如果僅用豪放派來稱呼他是片面的,他的婉約詞同樣或纏綿悱惻,或清新婉轉。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蘇軾的詞要么豪放,要么婉約,兩者之間并不兼容。而后來的辛棄疾是真正的集兩派大成,水乳交融,奇經八脈全部打通,在詞的藝術性上創造了另一個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