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易傳》成書時是各自獨立的。七十年代出土馬王堆西漢帛書《周易》與《易傳》就是各自獨立的。不僅如此,帛書《周易》與《易傳》與通行本都大不相同。
上博館楚簡,阜陽漢簡,兩個《周易》盡管殘缺,但各不相同,也不同于通行本。且無《易傳》。
這說明,西漢時,《易經》與《易傳》是分離的。《易經》與《易傳》合為一書,在西漢之后。
通行本《易經》,卦辭爻辭,誰寫的?《易傳》的說法,“《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并沒確定是周文王。且卦辭爻辭多有文王之后之事。于是有人猜測,周文王卦辭,周公作爻辭。然而,僅僅是猜測而已。
《尚書洪范》,據說是武王克紂后,箕子獻給武王的九條治國大策,其中一條“擇建卜筮人,乃命卜筮”。卜筮,龜卜,筮占。《易經》為筮占。
即,筮占之事,有專職官員負責,不需周文王、周公親自操作。故,《易經》既不是周文王也不是周公所作,而是專職人員之作,且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考古發現多個不同內容的《周易》,足以證明,《周易》,出自卜筮官員,逐漸成書。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成書于西漢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