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干。主產于河南省、安徽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北省、廣東省。以河南省、安徽省產量大,并以亳桑皮質量佳。
【性味歸經】甘,寒。歸肺經。
【功效】瀉肺平喘,利尿消腫。
【別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皮、桑根皮
【應用】
1. 用于肺熱咳喘、痰多之證。桑白皮能清肺消痰而降氣平喘。可與地骨皮、甘草同用, 如瀉白散
2. 用于浮腫、小便不利之水腫實證。本品能利尿消腫。常與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等同用,如五皮散。
此外,本品尚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可用治高血壓病。
【用量】10? 15g。
【趣味小故事】
唐代《養疴漫筆》載一桑枝治嗽養生案:“越州一學員叫仇山村,少年苦嗽纏身,咳嗽不止,百藥不效。成年后,一老師授一單方,教他取桑樹,用南向柔枝一束,每寸折納鍋中,共二十一枝,以水五碗煎至一碗,盛瓦器中,渴即飲之。服一月而愈。”
經典方劑——五皮散
【組成】
生姜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用法】
上為粗末,每服9g,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硬物。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利水消腫,理氣健脾。
【主治】
脾虛濕盛,氣滯水泛之皮水證。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腫,苔白膩,脈沉緩。
配伍特點
五藥皆用皮,取其善行皮間水氣之功,利水消腫與利肺健脾同用,使氣行則水行,則皮水自已。
【運用】
本方藥性平和,為治療皮水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一身悉腫,心腹脹滿,小便不利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便寒者,可加附子、干姜等溫陽利水;偏熱者,可加滑石、木通等清利濕熱;妊娠水腫,可加白術等健脾利濕而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