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表劑 1、辛溫解表 2、辛涼解表 3、扶正解表 二、瀉下劑 1、寒下 2、溫下 3、潤下 4、峻下 5、攻補兼施 三、和解劑 1、和解少陽 2、調和肝脾 3、調和寒熱 四、清熱劑 1、清氣分熱 2、清營涼血 3、氣血兩清 4、清熱解毒 5、清臟腑熱 6、清虛熱 五、祛暑劑 1、祛暑解表 2、祛暑利濕 3、祛暑益氣 六、溫里劑 1、溫中祛寒 2、回陽救逆 3、溫經散寒 七、表里雙解劑 1、解表清里 2、解表溫里 3、解表攻里 八、補益劑 1、補氣 81、玉屏風散 | 《究原方》,錄自《醫方類聚》「方得人心」 2、補血 3、氣血雙補 4、補陰 5、補陽 94、腎氣丸(八味腎氣丸、崔氏八味丸) |《金匱要略》「方得人心」 6、陰陽并補 7、氣血陰陽并補 九、固澀劑 1、固表止汗 2、斂肺止咳 3、澀腸固脫 104、桃花湯 |《傷寒論》「方得人心」 4、澀精止遺 5、固崩止帶 十、安神劑 1、重鎮安神 111、磁朱丸(原名神曲丸) |《備急千金要方》「方得人心」 2、補養安神 十一、開竅劑 1、涼開 118、至寶丹 |《靈苑方》引鄭感方,錄自《蘇沈良方》「方得人心」 2、溫開 120、蘇合香丸(吃力伽丸) |《廣濟方》,錄自《外臺秘要》「方得人心」 十二、理氣劑 1、行氣 123、金鈴子散 |《太平圣惠方》,錄自《袖珍方》「方得人心」 1、降氣 132、四磨湯 |《濟生方》「方得人心」 十三、理血劑 1、活血祛瘀 2、止血 147、小薊飲子 |《濟生方》,錄自《玉機微義》「方得人心」 十四、治風 1、疏散外風 2、平息內風 十五、治燥 1、輕宣外燥 2、滋潤內燥 166、瓊玉膏 | 申鐵翁方,錄自《洪氏集驗方》「方得人心」 十六、祛濕 1、化濕和胃 2、清熱祛濕 3、利水滲濕 4、溫化寒濕 182、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腎著湯) | 《金匱要略》「方得人心」 5、祛濕化濁 185、萆薢分清飲(萆薢分清散) | 《楊氏家藏方》「方得人心」、 6、祛風勝濕 十七、祛痰劑 1、燥濕化痰 190、茯苓丸(治痰茯苓丸)|《全生指迷方》,錄自《是齋百一選方》「方得人心」 2、清熱化痰 203、滾痰丸(礞石滾痰丸) |《泰定養生主論》,錄自《玉機微義》「方得人心」 3、潤燥化痰 4、溫化寒痰 5、治風化痰 十八、消食劑 1、消食化滯 To Be Continued... 參考:《中國藥典》2015版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9版)《方劑學》 本內容僅供中醫藥學習參考及其文化傳播 請在醫生的處方下正確用藥 非專業人士請勿試藥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