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國產警匪劇的熱度實在太高了。
對我來講,爽的不是劇情,而是終于有一部國產電視劇把我理想中的制服誘惑明目張膽拍出來了。
咱大陸公安的99式警服,氣勢完全不輸香港O記的阿sir好嗎。
我之前完全不吃黃景瑜的顏,但他的正氣臉太適合演公安干警了。
明眼人一看就是扶老奶奶過馬路的五好青年。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制服是塊萬能磚,要想變帥就得穿。
像黃景瑜這種咖位的顏值,穿上警服就能恃靚行兇。
一身制服,能賦予美少年獨特的禁欲氣質,讓人欲罷不能。香港電影里的各色警察,就是制服誘惑的絕佳代表。
據我瞎jb統計,香港型男之首劉德華,演藝生涯演過最多的就是警察,簡直就是行走的香港公安局長。
華仔氣質逼人,見到他一身警服,就忍不住稍息立正喊首長好,哪有功夫管他是好人壞人啊。
然而,華仔最靚的警察扮相,是1991年的《五億探長雷洛傳》,也算是劉德華90年代排名前五的杰作。
作為全九龍城第一警匪CP,劉德華的《雷洛傳》和呂良偉的《跛豪》,就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兩大惡人。
青年雷洛原本清白正直,最恨警員貪污受賄。在飽嘗資本主義鐵拳之后,他決心暴富,逆襲成為最敢貪最賺錢的香港華探長。
滿臉都是膠原蛋白的華仔,扛起了《雷洛傳》兩集的所有重頭戲,從18歲演到80歲,甚至還演了郭富城他爹。
△看你倆演父子,誰能冷靜啊?
王晶的慧眼識人從來沒失手,這個大探長非劉德華莫屬,只有他懂得一個平民警察在底層和上流之間如何游刃有余。
《雷洛傳》出道即巔峰,之后的影視劇里很少再有這樣亦正亦邪的警察傳說。
△當上探長后的油腔滑調也讓人喜歡
《雷洛傳》完美封存了華仔年輕時的靈氣,自此之后,沒有人演雷洛探長能超越劉德華,連劉德華自己都不行(沒錯我說的就是《追龍》)。
△年輕時的華仔風華絕代,艷光四射
人到中年的華仔爛片一籮筐,但是只要他穿上警服演起警察來,就讓人覺得對味。
那個20多歲囂張跋扈的雷洛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高級督察劉警司”。
不怕母豬上樹,就怕彥祖回眸。
24歲的吳彥祖在《美少年之戀》里就是港島絕色佳人,阿Sam的形象深入人心,離不開對這位青澀警察的塑造。
△我愿被你擊斃,我愿被你逮捕
△這一瞥成就了阿祖銀幕生涯最驚艷的時刻
幼齒阿祖,演技飄忽,但他年輕美好的肉體總能被楊凡導演精確捕捉。
電影中的阿Sam,為情人舍身賣肉,拍制服誘惑寫真賺外快。
沒想到這身制服穿上就脫不下來,他從此成為一名真警察。
《美少年之戀》并不是一部讓人浮想聯翩的情欲電影,其實它講述的是誘惑與沉淪。
阿Sam的這身警察制服,既是他曾經的隱秘和恥辱,也是如今挾持他的道德與負擔。
阿Sam的警察形象,隱喻多于實際意義。穿上制服的他,默認了家庭的責任和道德的困境。
也是這身制服與他的心境交戰,逼著他走向死亡。
然而,吳彥祖的警察角色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魔警》里變態式的表演。
看得出來,吳彥祖要親手推翻關于自己的所有設定:花瓶、玩偶和天選神顏。
40歲的阿祖再次穿上同一套警服。如果阿Sam沒死,或許會成為大開殺戒的魔警?
這部濃濃cult味的電影口碑兩極分化,但我還是覺得林超賢的才氣擋都擋不住。
他以香港著名的殺人警察徐步高為原型,創造了獨特的惡魔警察。
瘋子當警察,殺多少人都攔不住,更可怕的是這個人物竟然真實存在過。
△為了表現出真實的精神崩潰,吳彥祖豁出去了這張俊臉
△從走路的姿態都可以看出來,吳彥祖是多么認真地在演變態
同樣是演警察,吳彥祖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精神狀態,恨不得把20年間修煉的演技都一股腦發泄出來。
△神似萊昂納多《飛行家》的洗手梗
△林超賢說,魔警的角色就是要摧毀吳彥祖的帥,才能建構起全新的魔警
丹尼爾吳演遍了各種好人壞人,但他最出彩的警察角色都不是普遍意義上的“好警察”,能挖掘出他的陰郁氣質的導演才是真的狠人。
△誰不想當個扶老奶奶過馬路的好青年啊?導演不讓啊
說到警裝制服誘惑,除了吳彥祖這樣的俊俏青年扮靚,哪能少了絕色女警?
朱茵在《強奸2·制服誘惑》這樣一部三級片里,出演的就是一個性感尤物兼女警察。
這部王晶的R級片堪稱敢想敢做,他把男性對女性的制服想象拍到極致。
大家不是說制服誘惑低俗嗎?OK那我就拍出最低俗的給你看。
男性警察的角色內涵不外乎正義與邪惡之間的纏斗。
而女性不同,除了警察身份本身自帶的光環外,這身警服還賦予女性身體多重的內涵。
其中就包括禁欲與權力。
而對制服女性的解讀成為另一個極端,另一種想象,也就是所謂的制服誘惑。
警察身份與女性身份結合,成為了究極性感的存在。
△三級片只是一個噱頭,朱茵從頭到尾都沒有暴露,反而是穿起警服的鏡頭更性感
在電影中,朱茵以兩種形象出現,一是現實中的正義女警,一是性變態臆想中的誘惑佳人。
這正體現了男性對女性形象的極致想象。
△正的極端
王晶作為香港導演中的俗透地心第一人,他總能用最恰當的女演員,去描繪社會中最矛盾也最香艷的女性想象。
制服不僅是外表的裝扮,還是一種權力象征,也是秩序守衛者們的剪影。
制服加持下的男孩女孩們不僅養眼百分百,而且從社會學意義來講,多了一重社會身份,這一身份的嚴肅性,既神秘又令人向往。
第六代導演刁亦男的處女作《制服》,就講述了關于制服的另一種誘惑。
裁縫小建生活在古城西安,底層生活讓這個青年郁郁寡歡。
但沒想到時來運轉,他在裁縫店里撿到了一件遺失的警服。
小建穿上了這件警服,同時披上了一個讓他揚眉吐氣的新身份——成為一名假警察。
這個身份幫他如魚得水地游走在底層社會的各個邊緣地帶。
換上警服的他來到了一個平行世界,曾經對他吆五喝六的人現在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小建在裁縫之外用另一重身份填補苦逼生活的缺憾,每天在街上給汽車貼違章罰單還能小賺一筆。
小建甚至因為假警察身份開始了一段怪奇戀情,邂逅了制服控女孩莎莎。
兩個年輕人在虛假身份建立的世界里相愛,每天都在玩命躲避殘酷現實。
男孩小建就像暗夜里的蜘蛛俠,制服就是他的終極秘密。
小建對警察的執迷,并不是為了撈錢,而是陶醉于警察身份為他建構的那個如夢似幻的權力秩序。
而這身警服,就是他進入權力秩序的通行證。
只有披上這層狐假虎威的畫皮,小建才得以艱難立足于畸形的社會。
和權力交織在一起,制服化身為一個抽象的概念。
它既是權力,也是向上攀爬的纜繩。
而制服誘惑,它作為一種景觀經濟的產物,帶領著廣大觀眾調戲權威,挑戰現實社會堅硬的壁壘。
它制造出一個虛擬的秩序幻象,誘導大家參與其中,再合力打破它。
而這正是制服誘惑的快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