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人為峰
孔子的學生對他的評價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可以說,孔子的學生對他的學識及人格魅力仰慕之至。這一生,我不可能達到孔子的學識和修養,但我可以把孔子作為我心中崇尚的一座高山,努力向上攀登,使自己在專業成長道路上更進一步。“山高人為峰”是我心中的一種境界,我期待著有朝一日,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把語文教學這座“高峰”踩在腳下。通過研修,我認識到自己的專業發展之路還很長,也存在很多的困難。但我有信心去最終改變自己。
讓生動的故事發生在我的課堂上。教學過程就是一個讓感動存在,使體驗產生的過程,每節課,尤其是小學語文課,在孩子們的眼中應該是一個知識的萬花筒,一個喜怒哀樂的情緒體驗站。這時,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個故事都應該是我教學的一筆財富,我要及時記錄下來。然后反思一下:“今天這節課,孩子們快樂嗎?我給了他們什么?還有哪些不如意的地方?今后怎樣做才更好?”有個名人說過:“一位教師寫一輩子書不可能成功,但如果他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一定會有所成就。”我不圖有多大的成功,但我會把這一筆筆財富,及時記錄下來,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
亦師亦友好和諧。這次教改的課程標準對老師的角色進行了新的定位,把教師定位為教學的組織者,交流者,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學過程的引導者等。今后在課堂上,我要撕下自己的威嚴的面具,做孩子們學習伙伴,讓孩子們親近我,理解我,從而信服我,愛上語文課。
讓教學研究成為我工作的一種常態。無論是聽評課,還是寫教學反思,無論是集體備課,還是遠程研修,我都要認真對待,利用一切學習提高的機會,改變自己,成長自己。
讓網絡助我教學一臂之力。去年開始,我就通過博客發表一些教學反思和教學心得、通過QQ、電子郵箱,與其他老師和家長探討教學問題。自2010年開始我通過中國教師報論壇,與全國許多著名的教育家進行交流溝通。在這個平臺上我接觸了當代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這對于我的專業發展幫助很大。我寫的帖子有三個被選為精品帖,受到了專家和許多老師的一致肯定,有兩篇文章被推薦到報紙上發表。今后我會繼續利用網絡,聯通天下教育精英,學習先進教育思想,使自己離自己的教育夢想再進一步。
讓讀書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視頻中有個專家說到:“一個人思想的深度與他所讀的書摞起來的高度是相同的。”這句話使我重新認識到讀書對一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意味著什么。讀書,讀好書,如與圣人言。從書中,尤其是教育書籍中,我會學到許多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還有一些讓人難以忘懷的教育故事。從《給教師的建議》中我認識到教育對于蘇霍姆林斯基來說,其實是一件簡單而快樂的事;在《窗邊的小豆豆》中,我見到了尊敬的小林宗作先生,領略了他帶給孩子們的自信和快樂。
以優秀教師為榜樣,像他們那樣進步成長。一位優秀教師周圍會形成一種強大的磁場。我知道這種力量來自于優秀教師的那種對事業的追求和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在我們學校有很多專家型的教師,像李富榮、賀斌、張志剛、張全霞等,他們的那種精力,真的像陽光一樣在光照校園,深深影響著周圍的老師們。
像視頻中老師講的:“每天進步一點點,在不斷超越自己中成長。”我們尊敬的楊成秋校長的博客名為“登山農夫”,可見他對人生和事業追求的執著。我也要像他那樣做一個登山者,不管山有多高,只要不畏艱難,就能最終登上專業的最高峰。山高人為峰,學高堪為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奮力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