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一種平放桌上,右手彈奏,左手輔以按音、泛音等各種指法的彈弦樂器。
琴體為上下兩塊狹長的木板構成,面板外狐內空,底板平整,經膠合稱為共鳴箱,長約120厘米左右,寬窄不一,約20厘米左右,一般頭寬尾窄。所用木材多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楠木(底板)等。經刨制后,上下板用漆灰粘合。底板腰部插放兩個雁足,琴身全部上以中國大漆。
琴首“承露”、“岳山”,及琴尾“焦尾”(冠角)、“龍齦”皆為硬木,岳山、龍齦用以支架琴弦。
琴徽,普通多用加工成圓片的螺鈿,亦有用金、玉、珍珠等其他材料制成。
在琴底板有兩個發音孔,即龍池(長約20厘米)和鳳沼(長約10厘米),分別位于四至七徽以及十至十三徽之間。
琴弦古時用純絲制成,現在多用鋼絲(外纏尼龍)弦。
琴軫是專為調弦所用,以控制音的高低,多用硬木、玉或牛角等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