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鵬汽車的消息很多。
從近處說,1月30日,小鵬汽車正式宣布,王鳳英出任公司總裁,將全面負責產品規劃、產品矩陣以及銷售體系,并向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匯報。稍遠一點兒的新聞,其實也沒有多遠。
1月17日,小鵬宣布啟動旗下G3i/P5/P7等新能源車型的新年新價格體系,起售價分別為14.89萬元,15.69萬元和20.99萬元,最大降幅達約13%。同時,小鵬汽車對公告發布前一年內訂購G3i/P5/P7的首任車主,同步給予新春回饋。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鵬汽車宣布降價的十多天前,1月6日,特斯拉剛剛降到了史上最低價。
我們先來看看小鵬此番降價的細則。
自2023年1月17日14點起,小鵬G3i/P5/P7三款車型的價格整體降幅為2萬元至3.6萬元。
其中,小鵬P7為上述三款車型中價格最高的車型,也是本次降幅最大的車型。小鵬P7起售價直降3萬至20.99萬元;625E車型則由28.59萬元降低至24.99萬元,降幅達3.6萬元。
此外,小鵬P5售價從17.99-22.59萬元降至15.69-20.29萬元;小鵬G3i售價從16.89-20.19萬元降至14.89-17.69萬元。
降價之外,小鵬還給出了老車主的安撫政策:前一年內訂購G3i/P5/P7的首任車主,小鵬將提供整車質保延長至10年/20萬公里,贈送4年基礎保養的政策。
從調整細則來看,小鵬汽車比特斯拉做得更有人情味一些;而選擇在特斯拉降價后不久就官宣降價,從時機上看起來,卻不太合適宜。
一方面,特斯拉宣布降價之后,Model 3的起售價已經來到22.99萬元,價格區間為23萬-33萬之間,這與小鵬P7形成了直接的競爭關系,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選擇在特斯拉降價之后就即刻官降,這在所有人眼中,都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對于品牌形象而言,十分被動。
另一方面,1月17日已經臨近春節,很多消費者都已經開始準備過年,很多店面已經準備休假。此時宣布官降,并不能為銷量帶來立竿見影的提升效果;再加上特斯拉的“降至史上最低價格”所引起的轟動效應,小鵬的降價并沒有帶來更多的吸引力。這兩重疊加影響,對小鵬的此番降價效果,都帶來了稀釋的作用。而選擇在春節長假前降價,也再次暴露出了小鵬汽車目前在營銷方面的不成熟。
其實,在小鵬汽車行動之前,針對特斯拉此番降價,最先做出反應的是AITO問界。
1月13日,AITO問界宣布部分車型降價,是特斯拉宣布降價后首個跟進的車企。
具體來看,問界M5 EV調整后售價為25.98萬元起,問界M7調整后售價為28.98萬元起,全系車型的降價幅度在2.88萬-3萬元。
但與小鵬相比,AITO問界的降價并沒有讓華為蒙受損失,影響的是生產商賽力斯的利潤空間。據悉,受到降價消息的影響,1月16日賽力斯股價大跌5.63%,隨后兩天股價繼續下挫;截至1月18日收盤,賽力斯股價報收39.5元/股,在降價消息公布后三天已經跌去了6.22%。問界的運營模式與小鵬不一樣。這樣看來,小鵬此番選擇跟進AITO問界降價,確實是有點冒進。
盡管2022年已經過去,但蓬勃發展的新能源市場,為2023年埋下了一個幾乎可預見的伏筆:新能源車市將駛離快速發展模式,駛入更穩健的調整模式。據彭博社預測,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360萬輛,增幅在30%。相較于過去翻番的增長率,出現了一定下降。隨著競爭日趨激烈,調價和優惠,成為了近期車市的主旋律。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價格戰的本質,實際是對市場份額的攫取,所以小鵬降價的目的也顯而易見,就是銷量。但如果以這樣的方式獲取銷量,小鵬的得與失又是什么?
財報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小鵬實現總營收68.2億元,其中汽車銷售收入為62.4億元,同比增長14.3%,但環比下滑10.1%。凈利潤方面,小鵬依然是處于虧損狀態。財報顯示,2022年三季度小鵬凈虧損為23.8億元,同比擴大了48.99%。
在市場和投資者更加關注的毛利率方面,小鵬的表現亦不如從前。2022年第三季度小鵬的汽車銷售毛利率為11.6%,去年同期為13.6%,汽車毛利率有所降低;整體毛利率為13.5%,去年同期為14.4%,同樣有所下滑。
這就意味著,小鵬的盈利能力不如競爭對手。
根據最新數據,去年四季度,特斯拉毛利率為25.9%;“蔚小理”雖然還沒有公布去年四季度財報,但從去年第三季度數據來看,蔚來毛利率為16.4%,理想汽車為12%,小鵬汽車的11.6%顯然在“蔚小理”中排名末位。
這樣的現狀,意味著小鵬汽車最不適合價格戰,因為一旦目標沒有達成,對小鵬來說,就是一場生死考驗;即使銷量顯著回升,對小鵬來說也是“殺敵一千,自損九百九”的效果。筆者認為,小鵬汽車針對P7、G3和P5的降價,最好的結果很可能是只能勉強維持之前的銷量,很難起到擴大銷量的作用。而事實上,降價過去半個月了,市場上關于小鵬降價的效果也基本沒有任何反饋。
另一方面,據最新數據,2022年,特斯拉單車平均利潤高達10458美元。這意味著,特斯拉還有極大的降價空間,而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說,特斯拉未來繼續降價的概率都很大,屆時如果特斯拉再降價,小鵬汽車就面臨著三個問題:1、跟不跟進?2、降價多少?3、如何生存?
事實上,無論是小鵬還是AITO問界的降價,在面臨特斯拉這只行業鯰魚的時候,中國車企顯然是緊張的。
但筆者認為,相比于特斯拉的“科技公司”身份,一味降價所帶來的“內卷”,最有可能的是導致中國車企的彼此傷害。畢竟,被動應戰、疲于應戰的最終結果就是死于戰場。如何改變?“短期內找到自己的節奏和品牌價值,長期看核心技術”才是發展的王道。
不信,看看比亞迪就知道,有一個真理永恒不變:在汽車行業,不盲從者和堅定的戰略執行者更容易獲得身位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