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譯文:
做沒有人愿意做的事,出任沒有人愿意出任的職務,品味沒有人愿意品味經歷。不管事大事小事多事少、也不管多大職務的人還是小民百姓、也不管人多還是人少,都以德去回應他們的抱怨。
圖謀一件很難的事情就應該從簡單的方面著手,做一件大事就應該從細微的地方著手。天下的難事都可以從一件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做成的,天下的大事情都可以從一件一件小事情做成。因為這樣所以圣人始終都沒有做過大事,所以才能成就他的大事。
一個人輕易許下諾言就必定沒有多少信用,把事情看的有多容易最后做起來就有多難。就是因為這樣的道理所以圣人在謀畫事情的時候總是會把它估計的比較難,所以最終做的時候就不會很難了。
什么叫做“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一個人如果愿意做別人都不愿意做的事出任別人都不愿意出任的職務品位別人都不愿意品味的經歷(“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那么這個人在做事時肯定會做一些普通人不認識不理解不愿接受的事情而招致人們的抱怨。人們的抱怨就會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抱怨的人也會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抱怨的事也會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大包括抱怨的事大、抱怨的人職務大和抱怨的情緒特別大;小包括抱怨的事小、抱怨的人職務小和抱怨的情緒比較輕;多包括抱怨的事多和抱怨的人多;少包括抱怨的事少和抱怨的人少。這就是大小多少。不管有什么樣的抱怨,在面對這些抱怨時愿意去做這些事的人對付所有這些抱怨的方法就是以德來應對,這就是報怨以德。以德來應對所有的抱怨是如何來應對呢?德是對道的認識理解和踐行。當人們對道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的時候就可以基于這些認識和理解產生按照這類事物的道來處理這一事物時的應對方法并按這個方法踐行,這就是上德;如果個人對道還沒有產生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個人本人就不知道具體應該按什么方法去踐行,這時候正確的做法就是聽從大多數人對這一事物的道的認識和理解并基于這樣的認識和理解所產生的方法去踐行,這就是下德。所以“報怨以德”是什么?抱怨以德就是不管對這件事情及其處理方法不認識不理解的人對這件事情及其處理方法有什么抱怨有什么不滿,如果自己對這件事情的道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那么就按自己對這一事情的認識和理解去執行,而不受對方抱怨的影響,事情該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自己確實不是很了解事情本身的道,不清楚事情要怎樣做最好,即使聽完所有的意見之后還是沒有很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那么就應該按大多數人的意見去做而不應受個別人的抱怨和不滿的影響,大家認為事情該怎么做就怎么做,聽從大多數人的意見。前面一種情況是抱怨以上德,后面說的情況是抱怨以下德,這就是“抱怨以德”。
《道德經》中的德與儒家典籍中的德是有差別的。德者得也,所得者對道的認識理解和踐行;《道德經》中的德是對萬事萬物萬象之道的得,其中包括人們為人處世之道的得和處事之道的得;儒家典籍中的德僅限于對人們為人處世之道的得而且是對儒家認可的為人處世之道的得。換句話說就是儒家典籍中只認同對儒家之道的得為德,這種德只是《道德經》中德的一部分,是人的德行中的一種,是一個人對儒家之道認同的體現。《道德經》中的德包含對萬物之道的得和對為人之道的得,且以對萬物之道的得為優先,視為上德;儒家典籍中的德只有對認同儒家的為人之道的得,也就是《道德經》中下德中的一部分。所以《道德經》中的“報怨以德”和《論語》中孔子說的“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不是一個層面。在《論語》中的德只指人們對儒家之道(儒家學說宣揚的為人處世的道理)的認識和理解并基于對儒家之道的認識和理解所產生的為人處世的方法,是儒家認可的一個人應該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的認識理解和踐行。所以《論語》中所說的德不包括除儒家認可的人們為人處世以外的其它事物的發展變化之道的認識理解和踐行。對于其他事物發展變化之道的認識和理解并基于這種認識和理解所產生的踐行尤其是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之道的認識理解和踐行,《論語》用了另外一個字“直”來表示,所謂直就是客觀的事情該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拐彎抹角。所以《論語》中的“以直報怨”和《道德經》的“報怨以德”中把德了解為上德時的意思是相同的。
在第三十七章中“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于無名之樸”說,如果希望影響一件事情的發展變化時在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有許多非常復雜的事需要去做,那么就可以把這些多而復雜的事情分解成一些非常簡單而容易實施的步驟,按步驟去實施就可以使整件事情變得簡單。就像現代的流水線一樣,把復雜的工作分解成一個個不同的簡單而易行的工序,把每一個簡單而易行的工序都做好,最終這件復雜而宏大的工作就可以用一個個很簡單的方法完成了。這就是“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的一個方面的意思。所有的大事和難事在其成長之初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容易比較細弱的,在這些事情還沒有發展為大事和難事的初生階段就事先把這些事做好引導,這樣這些難事和大事就可以在還是小事和易事的時候就處理好了,這是“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的另一方面的意思。“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也是相同的道理,都可以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什么叫“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大事都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可以完成的,所以圣人不會期望自己一個人做完所有的事。所有大事都是一群人一起完成的,每個人只能做其中的一些小事,把所有的小事有機的結合起來就可以成為大事,圣人也是如此。所以圣人不做大事,只做自己當做之事,把自己當做之事做好了就能成就自己所要做的大事。如果圣人一味的尋求一個人完成一件大事,那么他將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圣人猶難之”。猶通猷,是圖謀的意思。圣人猶難之就是說圣人在圖謀一件事情的時候會非常的重視它會把它想象的比較困難。對困難做足了準備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如果遇到這些困難就不會覺得這些困難是困難了。所以說“故終無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