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水園
編輯 / 張芊芊 ⊙ 校對 / 林鳳
泌尿系結石是常見泌尿外科病之一,屬于祖國醫學“石淋”、“砂淋”、“血淋”、“腰痛”等范疇。2006年8月~2010年11月,筆者根據祖國醫學的理論,自擬三金排石湯治療泌尿系結石52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98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齡23~72歲,平均46歲;病程最長5年,最短當天發病;其中腎結石16例,輸尿管結石22例,腎合并輸尿管結石4例,膀胱結石10例;結石最大為1.3cm×1.1cm。對照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20~75歲,平均53歲;病程最長6年,最短當天發病;其中腎結石13例,輸尿管結石24例,腎結石合并輸尿管結石4例,膀胱結石5例;結石最大為1.5cm×1.0cm。兩組在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癥狀:腰腹部陣發性疼痛,向同側腹股溝處放射;腎區或沿輸尿管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叩擊痛或壓痛;實驗室檢查:尿常規示紅血球2個+以上。88例經B超確診為泌尿系結石,有10例經X線腹部平片提示輸尿管結石。
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給予自擬三金排石湯治療。處方:金錢草40g,海金砂(包煎)、生雞內金、滑石(包煎)、石韋、冬葵子各20g,車前子(包煎)、牛膝、虎杖根各15g,生黃芪30g,木通、萆薢各10g。隨證加減:肉眼血尿加大薊15g,仙鶴草30g,三七粉10g;絞痛加元胡30g,烏藥10g;腎虛加杜仲15g,桑寄生12g,山茱萸10g;濕熱重,加黃柏10g,瞿麥15g。每日1劑,水煎1500m1分服。囑患者排尿前做跳躍運動,以利于結石下行。21天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3個療程。
2.2對照組:予口服排石顆粒,每次1包,每日3次,同時大量飲水,配合排尿前作跳躍動作,療程同上。
3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痊愈:治療后癥狀消失,結石排出,并留有結石標本,尿常規檢查正常,B超檢查結石影消失;有效:臨床體征消失,結石排出,尿常規檢查正常,B超復查原有結石減少或縮小;無效:臨床體征無改善,未見結石排出,B超復查結石位置、大小未改變。
3.2治療效果:治療組52例中,痊愈21例,有效2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4%;對照組46例中,痊愈14例,有效17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67.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4病案舉例
朱某,女,22歲。2007年3月4日就診。患者右側腰部疼痛,呈陣發性發作,并向右下腹處放射,伴惡心、嘔吐,汗出,尿頻、尿急、尿痛、尿赤。舌質紅、苔薄膩,脈弦數。右腎區叩擊痛陽性。實驗室檢查:尿常規,紅細胞,白細胞+,蛋白+。B超檢查:右輸尿管上段見1.3cm×1.0cm增強光團陰影。診斷為右輸尿管上段結石。證屬氣滯血瘀,結石成淋。治擬排石通淋、行氣活血。處方:金錢草40g,海金砂(包煎)、滑石(包煎)、生雞內金、石韋、冬葵子各20g,生黃芪、仙鶴草各30g,木通、川萆薢、桃仁、紅花各10g,車前子(包煎)、牛膝、廣郁金各15g。5劑,每日1劑,水煎分數次服。囑多跑步、做跳躍運動。服藥1劑后,疼痛明顯減輕;再服1劑疼痛反而加劇,小便短赤刺痛,急欲小便又突然中斷,后尿出黃豆大小結石1枚,諸癥隨即悉平。上方續服5劑后,復查B超示右輸尿管上段未見結石回聲,尿常規檢查正常。
5體會
《諸病源候論·淋病》指出:“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結石之形成,因濕熱蘊結,膀胱熱灼,尿液受其煎熬,日積月累,尿中雜質結為砂石。故以排石通淋、清熱利尿、益氣止痛為治則,使熱清濕化,結石溶化排出。方中金錢草功擅清利濕熱、通淋排石、解毒散瘀消腫;海金砂、石韋、虎杖根、雞內金加強排石作用;冬葵子、木通清熱利濕通淋;車前子、滑石、草薢清熱利尿;生黃芪補氣利水;牛膝引諸藥直達病所。諸藥同用,共建奇功。同時患者治愈后,并囑日常多飲水,勿喝酒,加強全身運動,以防結石復發。
I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浙江中醫雜志》2011年第9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