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草湯(豨簽草、伸筋草、老鸛草)
三藥均有祛風濕、通經絡作用,常用于各種風濕痹痛等。豨薟草 “治諸風、風濕癥,……手足麻木,痿痹不仁,筋骨疼痛,濕氣流痰,癱瘓痿軟,風濕痰火”等(見《滇南本草》)。老鸛草,《本草綱目拾遺》言能“去風,疏經活血,健筋骨,通絡脈。治損傷,痹癥,麻木”。伸筋草舒經活血通絡,可治筋脈痙攣疼痛。三藥合用,能改善中風后肢體運動失靈、拘攣疼痛等病癥。
頸椎方(葛根、雞血藤、木瓜)
取《傷寒論》中葛根湯治療“項背強幾幾”之義。葛根能解外感之頸項強痛,緩解頸項之攣急;雞血藤活血舒筋,木瓜祛濕舒筋,三藥以養血活血、舒筋活絡為主,無論外感、津虧、血瘀、濕濁引起的頸項不適,均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適合頸椎病、強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上述癥狀。
腰椎方(丹參、杜仲、續斷)
“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腰椎病多與腎臟相關。杜仲、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作用,為治療腎虛腰痛之要藥。《本草匯言》言:“續斷,補續血脈之藥也。大抵所斷之血脈非此不續,所傷之筋骨非此不養,所滯之關節非此不利。”丹參養血活血,能通利血脈,《別錄》言有“腰脊強”作用。三藥配伍,可用于腰椎病所致疼痛、仰伏不利、輾轉不側等疾患。
上肢痛方(桂枝、桑枝、伸筋草)
桂枝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言有“利關節”作用,現作為溫經散寒、通脈和營常用藥物;桑枝能祛風濕、利關節;伸筋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三味能通關節之血脈、散痼結之寒凝、伸不展之經絡。且枝類藥物升散向上,善治上肢肢節疼痛等疾患。
下肢痛方(羌活、獨活、牛膝)
羌活、獨活均辛溫,歸腎、膀胱經,具有散風寒、祛風濕、止痹痛作用,二藥常配伍使用,治療風寒濕痹,腰腳疼痛、四肢不仁等癥。而牛膝功能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通利關節,引血下行。《醫學衷中參西錄》言牛膝“善引氣血下注,是以用藥欲其下行者,恒以之為引經。故善治腎虛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屈伸,或腿痿不能任地。”三味配伍,善治下肢諸肢節疼痛者。
肩背痛方(秦艽、威靈仙、海桐皮)
秦艽辛散苦泄,質偏潤而不燥,為“風中之潤劑”,前人認為為“三痹必用之藥”,凡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酸痛,無論新久,均可配伍使用。威靈仙通行十二經絡,對全身風濕痛均適宜。海桐皮祛風去濕,行經絡達病所。現代研究證明,三藥均有消炎止痛作用,對風濕引起的肩背痛尤為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