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夏
2019年4月15日,巴黎時間晚上7點,在夜幕未降臨之前,巴黎城市中心,西提島上的天空上冒出了濃煙。
數(shù)分鐘以后,全球的新聞媒體,已經(jīng)爆炸性地報道這場讓人異常心痛的火災(zāi)。身在美國的我,被告知著火的是巴黎圣母院的時候,我下意識地把眼睛和嘴巴張成了三個圓洞……
先生覺得是個國際性大新聞,因為巴黎圣母院是歷史古跡和熱門旅游景點,燒了挺可惜。不過對于學習建筑和音樂的我來說,我知道這場大火對于圣母院的建筑、歷史、宗教、社會人文的影響意味著什么……
2017年1月
巴黎圣母院的圣詠
我去過三次巴黎圣母院,其中兩次是在同一天進去的。那天我起了個早,因為我想趕去周日早上的彌撒。
對于新教基督徒的我,去天主教的教堂參加彌撒,也是一個新鮮有趣的體驗,更何況,是來到世界聞名的巴黎圣母院。
我從音樂學院畢業(yè)后又在建筑學院進修,曾希望寫一篇專門探討教堂建筑與音樂相關(guān)的論文,雖然文章未成,但在如此歷史性的建筑中體驗圣詠,確是無與倫比的享受。
高挑的層高,讓聲音有更好的共鳴空間,那種直通天際式的聲音效果,是來自建筑石壁間的回音和跳躍,也是建筑師對于天堂之音的美好幻想。
當日的彌撒詩班的唱詩視頻
彌撒的流程單及曲譜
【注:他們使用了從中古時期流傳下來的紐姆譜記譜法方式來打印曲譜,它是五線譜的祖先,也是西方音樂記譜系統(tǒng)的雛形。】
而我沒想到,那天,我坐的地方,就在今天燒毀的那片拱頂高塔之下……
來自Twitter的巴黎圣母院現(xiàn)況
公元12世紀50年代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
據(jù)記載,巴黎圣母院建造于1163-1250年間,距今約800年。
在歐洲中世紀時期,宗教是人民生活的核心,教堂建筑自然是城市規(guī)劃的核心。
看看如今許多歐洲城市的地圖,你不難發(fā)現(xiàn),城區(qū)住宅,是以環(huán)形興建,而中心便一定是該區(qū)域的主教堂。
1615年巴黎城市地圖
巴黎圣母院是按照當時最流行也最先進的“哥特式建筑”的形式建造的?!案缣亍边@個名稱是后來被安上去的,開始是因為它又高又尖又多叉的外形,被習慣于敦厚結(jié)實的古羅馬式圓頂教堂的“點評家們”詬病長得“太丑”……
哥特式建筑追求高空間,明亮的光線和細致的體量感。這是因為它的前輩羅馬式教堂由于建筑結(jié)構(gòu)的原因,如果拉寬空間距離的話,會很容易倒塌,并且因為承重的關(guān)系,墻壁需要建得特別厚重,要在墻上開洞的窗戶就不能太大,以免影響墻壁的穩(wěn)固。因此在羅馬式教堂里,光線和空間都特別不足。
體量厚重的羅馬式教堂,墻壁窗戶小
羅馬式圓頂容易倒塌
哥特式的尖拱則堅決了這個問題
哥特式的承重結(jié)構(gòu)解決了承重的問題,因此空間的拉高和拉闊就不再困難了。這為挑高的空間和大型的窗戶做了結(jié)構(gòu)上的準備。
巴黎圣母院高度與人體比例
(來源于:
http://www.pitt.edu/~medart/menufrance/pndmain.html)
教堂建筑,當時被天主教會認為是神臨在人間的處所,如同人間的天堂,是神圣而榮耀的。
建筑師們希望通過理性的結(jié)構(gòu),把神的神性帶入人間,也讓凡人可以在建筑中領(lǐng)會天堂之美。
因此哥特式建筑高聳的塔尖,夸張的挑高空間所營造出來的聲音效果,巨大的花窗所撒入的絕美光線,都被認為是人在世界對于天堂的最好詮釋。
正如美國著名藝術(shù)史家H.W.詹森(H.W.Janson)在《詹森藝術(shù)史》中所說:
“他們運用邏輯清晰的工程學原理揭示神啟,運用物質(zhì)力量去創(chuàng)造精神體驗的和諧,正如經(jīng)院哲學家運用闡明與澄清來構(gòu)筑他們精心創(chuàng)立的論點。”
論到哥特建筑對光線的運用,他又說:
“……強調(diào)明亮的光線是新建筑所取得的最重要成就。……“這不可思議”的經(jīng)由“最神圣”的彩色玻璃窗充溢在祭壇周圍的光線乃是神之光(Light Divine),是對上帝神靈性質(zhì)的揭示。”
攝于巴黎圣母院中堂
圣母院中巨大的花窗,有近800年的歷史
哥特式教堂被越建越高,以展示精湛的建筑技術(shù),在他們的理解中,似乎從某個層面來講,高度可以表達對上帝虔敬的渴想。
而如今天被燒毀的那個高塔,則是圣母院的最高點。在那個用高度來表達與“天堂”的距離的年代,這高塔正是建筑師的驕傲。它落在圣母院建筑的中心,是中堂與耳堂相交的十字中點。
圣母院平面圖
教堂內(nèi)部架構(gòu)使用了52英畝的木材作為主架構(gòu),我約略換算成平方米,有21萬平方米面積的木材!沒錯,是整整21萬平方米!
室內(nèi)架構(gòu)也因此被戲稱為“大森林”(“the forest”)。今天的火之所以如此難以控制,了解這點后,也就不足為奇了。
圣母院燃燒起火的中層閣樓,全木架構(gòu)。
(圖片來源自巴黎圣母院官網(wǎng))
被燒毀斷裂的中心高塔
2019年4月15日
巴黎時間晚上9時許
大火滅了,余燼仍未熄。烈火之后,天空中那個曾經(jīng)驕傲地,成為全城人辨識城市地理中心、也是信仰中心的巨大坐標,在濃煙中消失了。留下的,是坍塌后在教堂穹頂上一個巨大的焦黑的窟窿。
被損毀的中堂穹頂
余燼未熄的現(xiàn)場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略得安慰。至少,火勢沒有延續(xù)以至于讓教堂整體坍塌的情況。也慶幸,在這次事故中暫時沒有人員傷亡的報導(dǎo)……
結(jié)語
在文章結(jié)束前,我無意間在照片堆里翻到了這張照片:
這是我那年在這片被燒毀了的穹頂下照的照片,如今,這個藍底白畫的圣母抱圣嬰像,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
三年前隨手拍下的這片穹頂,
如今已成回憶……
這座有800年歷史的建筑,是人工和理性智慧的結(jié)晶與瑰寶。若是這一場火不憐惜,不住手,最后,又能剩下什么呢?
▼
讀者回應(yīng):
作者: 梧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