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生活壓力這么大,很多都是父母上班,孩子讓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幫著帶。老人家愿幫我們帶孩子,我們當然要心存感激,但感激歸感激,有時候,遇到一些教育孩子的分歧時,要跟老人家好好溝通。
如果老人家老是拿著他們的老經驗來壓我們的話,我們也應該就孩子的教育問題堅持原則,但這些都要跟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好溝通,爭取能達成一致意見。
1. “我們都不吃,這些全是給你的,專門給你的”
家里有老人的可能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一些孩子愛的吃零食、水果或什么其它吃的,一股腦兒給孩子,并著重強調“這些都是你喜歡的,我們都不吃,全是給你的,專門給你留著的”。
雖然大人對這些東西可有可無,也不會和孩子爭,但長期這樣下去會讓孩子覺得,他是這個世界的中心點,他所有的擁有都是應該的,孩子長大了會形成以凡事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不懂得感恩。
2.“別動……別碰……不要……”
這是我見過一個老人帶孩子的經典臺詞。一兩歲的孩子,正是好奇心重的時候,就是屎尿都想玩一把才算數的。如果老人帶孩子就會以自己的經驗覺得那樣對孩子不好而設置很多禁令。
比如孩子想自己吃飯,老人怕他把衣服弄臟或弄濕了,就一直給喂,又怕孩子吃不飽,就追著追著給孩子喂飯,結果孩子上幼兒園都不會自己吃飯。孩子看到爸爸在剪腳趾甲,突然想嘗試一下,奶奶會跑過來說,別動指甲刀,不要把手剪到了。
事實上,像指甲刀這樣的孩子沒有力氣剪是很安全的,結果孩子失去了探索的樂趣,什么也不會做。長大了人們還怪他什么都不會。
3.“你不會,放著,我來!”
這也是老人帶孩子的一句經典臺詞,老人帶孩子總是怕把孩子傷著,燙著。我鄰居的小孩六歲了,自己喝奶都不會兌,因為每次他想喝奶時,奶奶總是說,“你不會,放著,我來!”
水太燙了會把奶粉里的營養物質燙死,水太涼了奶粉沖不好,所以她每次會加一點涼開水再加熱開水自己兌。孩子想自己兌奶時,奶奶總怕他不會不讓做。
結果孩子真不會,其實孩子兌不好又怎樣呢,水燙了營養少點也沒什么,孩子第一次不會,第二次不會,總一次他會兌到好的時候,你讓他做,他就永遠不會做,也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他才能成長啊。
4.“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在兒童時期,孩子沒有勞動力,他必須依賴父母或家中成員才能生存,他的安全感來自父母和家中其他成員的愛,而無條件的接納是安全感第一步。
當孩子做錯事,或沒有聽大人的話的時候就說:“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分明是威脅孩子要聽大人的話,這樣孩子會給孩子傳達一種不好的理念,想別人聽自己話的方法是威脅別人。
而且孩子正在成長期,性格可塑性很強,他會覺得要聽話才能得到安全感,這樣容易讓孩子養成沒主見、不能正確表達自己意見的性格。
其實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對孩子的愛絕對不比父母少,只是他們愛孩子的方式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更重視對孩子品格的培養,所以遇長輩經常對孩子說這幾句話時,一定要阻止,好好與他們溝通,達成教育孩子的共識,才能給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