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6674字
閱讀時間:因人而異
出版社身份
做為讀者,我們首先得明確一點,憑出版社選書不是完全科學的做法,尤其是今天出版格局多元、市場混雜的時期,而且以后也愈加嚴重。很多讀者朋友在書店都會說到這個出版社好,那個出版社差之類,沒錯,出版社可以作為一個參照系,但今天已經不能絕對化了。
中國現有的出版社580余家,民營出版商、獨立出版人則更多,任何公開發行的正規出版物(書籍)都必須有國家配給的身份證--書號,而書號就分配在國有出版社手中,如果私人(各種出版商、出版人)要出版書必須得到出版社的書號,這就產生了很多書是私營出版而使用出版社的書號,比如《百年孤獨》是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而實際上它是北京新經典文化公司引進版權并策劃編輯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本書和南海出版公司沒有什么關系,它的整個編輯過程和后續的發行都和地處海南的這家出版社沒什么關系。
新經典文化公司是目前國內最有代表性的民營出版公司之一,包括“東野圭吾系列”《窗邊的小豆豆》《平凡的世界》“張愛玲系列”“三毛系列”“愛心樹繪本”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書都出自其門下,可以說實力之強可匹好幾個甚至十幾個出版社了,那有人問了,這么強大的公司,新經典文化為何不自己申請個出版社?沒錯,中國目前還不允許有私人出版社機構,能有出版發行公司已經是“特社”的表現了,并且這種“公與私”的聯姻還將持續下去。
建國后的民營出版公司起源于1980年代末,興起于1990年代,經過三十多年的洗牌,尤其是2010前后數年的合并重組,現在能剩下的民營出版公司多少還是具備其特質的,當然散兵游勇也一直存在。 而且近年的自媒體出版現象風起,越加多元小眾的出版面貌豐富著出版世界。
而出版社這個數十年的事業單位現在也已經是轉制企業了,除了部分帶有 “人民出版社”字樣以及盲文、少數民族文字和軍隊等部分出版社保留事業性質外,其余的出版社都改制完畢,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出版社后面冠有“公司”二字,這樣一來,編輯資源提高了活躍性,而“沒有資源”的出版社要生存也得要想辦法做市場。圖書出版也變得越加紛雜,各種選題、內容層出不窮,好書、劣書馳騁市場。
我們還看出版社的牌子嗎?
是的,此時你明白了,看上去這書是某某出版社出的,但是出版社并不是其“真身”啊,呵,出版社靠得住嗎?
應該說社名大體還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很多出版社是基本不和民營公司“合作”的,比如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上海地區的諸多出版社等,他們出版的書代表了出版社的品質高低,最明顯的比如古籍板塊,中華、上海古籍就形成了一個高度。
出版社和民營公司合作有好有壞,并非民營的就粗制濫造,而出版社的就未必有質量保證,為了驗明正身,還是要看書本身。
以下是筆者梳理的出版社,按質量排列,這個質量的標準是什么呢?基本看這三項:
1
選題內容,寫譯水準
2
編校質量
3
裝幀設計,印制質量
三者的比例也許不一,取其綜合值。
1
商務印書館
1897年誕生,中國最老的出版社,政商背景深厚,民國時期是一個綜合大資本企業,出版過“萬有文庫”、各級課本等風行全國,建國后以引介西哲經典和語言工具書編撰而知名,商務是語言研究重鎮,出版社有多個自己的研究室,可見其深厚底蘊。
近年來,商務一改往昔的選題保守作風逐漸放開出版范圍,并且一度和民間的“三輝圖書”合作,目前旗下也有“文津出版”、地方分社等機構,這些信號都顯示商務在做重大改革,破立之間,有得有失,但是面對商務這塊招牌,其質量保證在比較中依舊是毋庸置疑的!
圖片注釋:1897年商務印書館創業時,初設在江西路德昌里的廠屋。(圖片來自網絡)
2
中華書局
我國“第二老”的出版社,1912年創辦,民國時期與商務是老冤家,1949年后它和商務都保留下來,至今人們提起“中華”二字,都覺得是金字招牌。
沒錯,在古籍出版方面無人能匹,也是最早邁開步伐向流行文化、市場出版靠攏的大社,早期的百家講壇是他們的成功案例,而學術古籍出版這塊一直欣欣向榮,讓人詬病的就是一些重印書不斷提價,中華的國學與商務的西學共同構建中西文化的雙壁。
圖片注釋:解放前,中華書局編輯部內景(圖片來自網絡)
3
三聯書店
三聯一出生就帶著紅色背景,建國后長期并入人民出版社,1986年獨立建制,老一輩文化人在這里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對于三聯的理解是一群革命知識分子的精神后花園,所以他們率先出版過很多別人不敢碰的書,也有出版《金庸作品集》這樣的創舉。
三聯除了一直守住“人文出版”這塊范圍,還有《三聯生活周刊》、《讀書》、韜奮24小時書店等為人稱道的品牌,三聯出版在80-90年代文化思想領域所產生的影響甚至超過任何一家出版社,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 然后,如今的三聯多少還是有些變味,幾經內部風波,人心不似先前!
圖片注釋:三聯書店·24小時書店
4
人民文學出版社
人文社歷史悠久,社號是02,可見其重要性,新中國文學出版的老大哥,在早些年代,此社可謂現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出版的風向標,能在人文出書是無上光榮。
到了2000年后,引進《哈利波特》的同時,“外國文學名著文庫”也匆匆收尾,外國文學這塊有些停滯,而國內當代文學佳作的減少也很明細,這兩大塊的好書都急劇下滑,他們的副牌外國文學出版社已改為天天出版社。
時代洪流下,人文社仍在整合優質資源,原創、翻譯這兩大塊本身就是要實力,靠這吃飯理家的人文社依舊有新動作,比如今年的新版“網格本”;同時上海99讀書人也與人文社保持合作,我們期待人文社有更多的創新。
圖片注釋:新版“網格本”
5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78年創立,上譯社今天雖然有些沒落,甚至被部分人認為不如譯林出版社了,這讓老一代外國文學愛好者情何以堪?而且上譯和人文一個很大不同是出版了大批社科學術精品,至今放在五星區域依舊合適。
但是,上海出版人的底牌還是硬的,上譯每年還是奉獻出一批文學作品,盡管包裝上被文藝小資推崇的風格占領,盡管紙張不盡如人意,設計還是很新潮的。“守正出新”這個詞用在90年代的上譯社甚好,而現在只有新,那些“正派”的經典貨還是要出的,翹首期待。
6
北京大學出版社
此社可謂是大學社里面人文出版綜合實力最強的,不卑不亢是我對此社的理解,他們很多書如果放在廣西師大出版社出肯定大放異彩,但是北大社就是這樣自顧自的出著,不疾不徐,如“博雅”等品牌,在裝幀設計、印制上面北大社也毫不遜色,大氣而嚴謹,或許因為他們有教材出版和特色板塊支撐,人文社科書不大做營銷,這也是他們的一種風度吧。
7
上海人民出版社
地域性出版社中,上人社一直是獨當一面的,其綜合出版的力量不容小覷,80年代以來一直處于思想前沿陣地,2000后領頭組建世紀出版集團,現在旗下的主要出版品牌包括“文景”公司等,這家老出版社新意不斷,但是在今天滬版書普遍消沉的時期還是頗令人扼腕的。
8
上海古籍出版社
這是一個專業出版社,除了各種古籍,似乎別的都不沾,這是與中華書局很大的一個區別,從選題到裝幀都保持八九十年代的范兒,在這里更能窺看老牌的作風吧。
9
法律出版社
法律社除了專業書籍出版的領先,還在于他們的人文情懷,他們出版很多人文思想類的書,比如胡適、金觀濤等,甚至曾經有一本周耀輝的書。
中國政法出版社近年也出版有“雅理”等反響不錯的叢書。法律社在中國目前的法制建設中我覺得擔當了一種夯土工的角色,人們噴-擊“公知”,而法律出版人洞若觀火,他們始終用寬厚的胸膛承擔土地的作用。
10
中信出版社
這是一家以引進版經管圖書立業的出版社,經過多次改組,資源整合,現在已經是中國出版業的一艘航母型的出版機構。
各種類型都有涉及,如此多的品種都打榜重印,各工作室與出版項目的合作,使得該社綜合實力迅速攀升。
理解出版社背景
誠意是做事情的出發點,誠意帶來認真的過程,從而成果才有長久的價值。做出版,開書店都是如此,不得不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出版界盡管有諸多緊箍咒但還是因為很多富有激情的出版人創造性的構建出豐厚的果實。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盡管并不是所有的出版社都會想法子出些好書,但是大多數人在那個干勁十足的年代都愿意付出才智辛勞,有幾個人不愿意揮灑青春而荒廢光陰的呢?尤其是那些經過浩劫、動蕩后的老出版人,他們帶出了很多新人...所以那時的出版社普遍都可以拿些東西出來,而不至于像今天某些出版社經年都難以貢獻出什么了。
進入21世紀,19年已過,出版社機構幾經變遷,市場的洗禮可謂大浪淘沙,讀者對書的喜好傾向、感受可謂今非昔比。
出版社是按性質分工而產生,大體分為幾大類:
1
第一是負責理論宣傳的人民出版社。
人民社的綜合實力最強,尤其是地方的一些文藝、美術、少兒等出版社都是在80年代從人民出版社分離出來而組建的,比如譯林出版社其前身為江蘇人民出版社《譯林》編輯部。
2
第二是隸屬國家部委聯及相關單位的出版機構。
比如解放軍出版社(總政部)、世界知識出版社(外交部)、華夏出版社(中國殘聯)、電子工業、人民郵電出版社(工信部)、氣象出版社(中國氣象局)等等,另外中國作協有作家出版社,中國影協有中國電影出版社,中國攝協有中國攝影出版社等,名目繁多。
3
第三則是各省市的分類出版社。
一般包括教育、文藝、科技、美術、少兒以及古籍出版社,比如江西目前有如下出版社:江西人民、江西教育、百花洲文藝、江西科技、江西美術、二十一世紀(少兒)、江西高校(大學社)共七家(音像出版社不計),江西以前還有名為豫章書社的古籍社,后撤。
4
第四類則是大學出版社。
包括全國各地區的大學,目前已經有110多家高校、大學出版社。 其他還有一些城市出版社,如南京、杭州、寧波、沈陽等。
出版社的創立和建制隨著時代的變化,在市場經濟作用下,很多專業出版社不再是那么專業,而有些出版社本不是自己的業務卻變得“專”起來:
比如現在中國電影出版社的電影書籍沒有幾本被人提及,反而是后浪圖書、廣西師大等一些出版者在出電影書;
而中國戲劇出版社還能大量出戲劇曲藝的書嗎?必定是沒有幾個普通讀者的,所以他們思考的也許是大眾市場類型的圖書。
而少兒讀物也不再只是少兒出版社一家的蛋糕,因為少兒市場的廣袤似乎人人都想上來分杯羹。
選擇出版社越發變得不能看名字入手。
走近民營出版人
最后,我們還要了解更加“神秘”的民營出版公司,民營出版公司可以簡單說就是私人出版,盡管不一定就是某個人或幾個人的,只是相對國企出版社而言。
另外還有不少與國企出版社合資合股的出版公司,這些原先的民營公司與國企出版社合作各占不同比例的股份,比如新經典公司和十月文藝出版社就曾經是這種關系,曾經叱咤青春文學和大眾暢銷領域的長江文藝出版社也因為有北京長江新世紀的核心競爭力而揚名市場;
而當今很多名氣大的出版品牌不少已經是國企控股的,比如號稱國內實力最強的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就陸續收購了多家民營公司,這種選擇是強強合作還是逼上梁山,都有可能。
鳳凰傳媒打造的文化MALL(圖片來自網絡)
民營出版公司的名字不是出版社,但是在有些圖書的封面上或者版權頁、書側勒口和編輯說明中仍然可以發現其端倪,留意的讀者大可以在其中發現奧妙。
在網絡發展的今天,民營出版公司也在宣傳自己的品牌,通過各種途徑傳播,我們知道了人文領域的后浪出版、理想國、三輝圖書、上河文化、楚塵文化、漢唐陽光、浦睿文化、啟真館、鐵葫蘆、立品圖書、六點圖書、鹿書等,至于大眾系的讀客、讀庫、未讀、果麥、中南博集、紫圖、最世文化等都擁有自己的讀者群,而類似果殼、譯言等文化品牌旗下也會有出版板塊。
民營出版正在以多種面貌、形式策劃出版未來,而我最為敬佩那些有宗旨有規則的長期耕耘者,他們不是唯市場而動,而是把文化追求做為行業的內動力,限于所了解的僅有幾家,其中包括后浪出版、理想國、三輝圖書、楚塵文化、立品圖書、六點圖書等。
出版品牌參考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下,我還是列出以下出版社名錄,僅供參考。
但是排座次,評星級已經無法客觀的展示出版社、出版公司的面貌,尤其是非人文科學的理工、財經、技術等領域的出版社難判高下,對于以后的發展變化更是難以估量,所以請讀者謹記:專業圖書找專業作者和專業出版社大體錯不了,冒出的大黑馬也可以刮目相看,但是畢竟還是少的。
理想國譯叢(圖片來自網絡)
人文社科出版及少量其他范圍值得關注的出版社:
風口浪尖弄潮兒
◆廣西師大出版社之理想國,前廣西師大北京貝貝特公司創立的品牌,北京貝貝特最早由呼延華等策劃圖文書起家,后呼延自創朗朗書房,2003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副總編劉瑞琳女士入主后,公司面貌一新......至今成為青年人追捧的“范兒”。 “理想國”幾經波折,現在已經在多家出版社出書,不再限于廣西師大社。
社科專業戶
◆人民出版社,老牌社科綜合社。其副牌名東方出版社。 人民、東方現在已經在編輯發行上有所獨立,東方出版社在品牌耕耘上愈發用功。
◆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品牌所在地,后有“九色鹿”品牌問世,一個出人文社科書不眨眼的出版社。
甲骨文系列
◆中央編譯出版社,編譯局旗下出版社,但近年市場圖書大增,不似當年老編譯的底氣。
◆華東師大出版社,“六點圖書”駐地,還有本社大量的優質出版,可謂上海地區人文氣息最重的大學社。
◆華夏出版社,90年代領風騷的人文社科大社,在陳希米(史鐵生夫人)編輯常年打理下形成哲學出版優勢。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科院老牌社,《劍橋中國史》、“西方現代思想叢書”(波普爾哈耶克等作品)、“克爾凱郭爾文集”等;一度出版很多論文書,后有所改觀。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方向多,層次高。
變化中的新銳
◆新星出版社,一個曾經以宣傳歷史年輕的出版社。出版趨向以年輕讀者為主,“午夜文庫”是該社品牌書。
◆南京大學出版社,銳意改革進軍人文領域,“精典文庫”成為一道風景。
◆河南大學出版社,因為楊全強轉會河大社成立“上河出版”,一時面目全新。
◆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駐地。
◆北京聯合出版,以“未讀”等多個品牌孵化出多元化出版格局。
文藝
◆譯林出版社,外國現代文學出版重鎮。
◆作家出版社,國內文學出版大戶。
◆上海文藝出版社,曾經是南方地區最大的文學出版社,2015年上海99圖書人合作的新起點,如“企鵝經典”等。
企鵝經典精選第二輯
◆海豚出版社,小精裝的風已經停刮。
◆浙江文藝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漓江出版社等各地區,很多地區的文藝社近年來大放異彩。
藝術
◆人民美術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以及各地區美術社。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在連環畫鼎盛年代,此社是塔尖上的閃耀者。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此社的工藝圖書真棒。
◆榮寶齋出版社,畫譜很有歷史。
◆故宮出版社,原名紫禁城出版社,明清文化藝術出版特色顯著。
◆北京美術攝影社,近年引進畫冊頗多。
◆人民音樂、上海音樂、湖南文藝、安徽文藝等社音樂圖書。
古籍
各地的古籍出版社水平不盡相等,文化發展較強的省市出版格局也強些。
◆上海書店出版社,80-90年代影印古籍質量最強的出版社。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原書目文獻出版社,一度名為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中國書店出版社,古籍出版、影印業務銳減。
◆廣陵書社也類同。
少兒出版
此板塊是值得專門介紹的,也是出版社、民營出版分庭抗禮的大舞臺,日后需專文分析。
◆少年兒童出版社(上海),中國第一家少兒社,有點老成持重。在80年代絕對是這家社的少兒書在滋養著祖國的兒童。
◆明天出版社,山東。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江西,最早與蒲蒲蘭合作成規模出版國外繪本的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廣西。
◆新蕾出版社,天津。
◆江蘇少兒、浙江少兒,市場圖書激烈競爭者
工具書
◆商務印書館,漢語、牛津必選。
◆外語研究與教學出版社,外語工具書專業戶。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不能輕信百科全書的作用,但是該社就是為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而誕生的。
◆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曾經領時代風騷,詩詞鑒賞權威。
專業出版
◆科學出版社,社號為03,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科技出版機構,由前中國科學院編譯局與30年代創建的龍門聯合書局合并,于1954年8月成立。漂亮的社名由郭沫若題寫,撇開人文科學出版,科技自然范疇的出版科學社做的很足,尤其是他們的用紙、印刷一流,值得信賴。
◆法律出版社,早在1990年代末期,做為專業社的法律出版社在封面設計上就做了全新的改變,那時候我發現這一點---他們比其他的一些大社要早行動很多,并且在法律人文出版這塊有所突破,而不再是只出法規條文、案例解釋一類,社標也很有特色。
◆機械工業出版社,除了機械工科專業,經管類書是該社的拳頭產品。
◆外研社,外語專業,還會出《胡適英文文集》《梁思成中國建筑史》等人文圖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基礎教育課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教材。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大量國內外建筑理論圖書、使用標準。
(本文作者為中圖網資深采購)
欲購更多好書
圖片來源 | 中圖網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