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2/08
15:22
漢初三杰就是幫助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的三位杰出人才。甚至漢高祖劉邦當著眾大臣的面肯定三人的能力,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得天下,完全是依賴于張良的運籌帷幄、蕭何的后方支持、韓信的攻伐必取。可惜,這三位為大漢立下不世奇功的人物,在功成名就之后,并沒有得到意想之內的封賞,而是一個被殺、一個被囚、一個歸隱。
漢初時期,劉邦下定決心翦除異姓王的時候,張良更多的是保持沉默極少參與謀劃,反而蕭何成了主要謀劃和執行者。雖然蕭何在此過程中獲利不少,但是最后也給自己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此后,漢室皇族的爭斗中,張良更是保持中立,采取“疏不間親的策略。正是張良的不居功,懂得知進退,讓劉邦以及后來的掌權者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殺他,也不給當權者制造麻煩,所以他順利躲過了“敵國破,謀臣亡”的悲劇結局。
張良不是一開始就跟隨劉邦,是半道殺進來的。鴻門宴后,張良回去韓國故地,只送了劉邦到半道就離開了。后來,由于張良復國無望,又過來投靠劉邦。所以,張良明白自己并不是完全受到劉邦的信任。天下平定后,雖然劉邦讓自己選擇封地,但是他還是拒絕了。他知道劉邦只是跟他客氣一下并非真心,就算當時是真心的,以后也會遭到清。因此,他選擇拒絕劉邦的封地。
張良對于劉邦是亦師亦友,劉邦非常的敬重他,并且相信和采取他所提供的建議。所以張良也夸贊劉邦是天下的神仙下凡,從側面可以證明自己的計策多么高深。在劉邦執政的時期,作為漢初三杰的韓信蕭何都因罪獲刑,要么慘死要么坐牢。只有與世無爭的張良放棄了榮華富貴,保住了“身”與“名”,劉邦臨死前,張良獻出最后一計――幫助呂后讓劉盈順利成為太子,再次穩固甚至挽救了大漢江山。沒有任何麻煩平安的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