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議論文的特點
內容具有理論性,結構具有邏輯性,語言具有概括性。
二、議論文的分類
1.議論文按表達方式分為理論性較強的議論文和文藝性較強的議論文兩種。
2.議論文按論證方式分為立論與駁論。
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正面闡明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和主張,從而樹立自己的正確論點。
批駁的方法有三種: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方法。
三、議論文的要素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和論證。
1.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它是議論文的靈魂。
只有準確地把握文章的論點,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所要解決的問題。
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
區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并不難。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之間的關系,就能區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論據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
常見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3.論證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聯系的紐帶。
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么”的問題;
論據解決“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
論證則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
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論證方法 | 知識歸納 | |
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 標志 | 有這樣一個例子……/有這樣一個故事…… |
特點 | ①真實。所舉例子必須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才具有說服力。 ②典型。舉例論證不在于所舉事例的多少,而在于所舉事例是否典型,能否揭示問題的實質。 ③新穎。論點和所舉事例都要新穎,不能一味地舉很多文章中已經用過的事例。 ④充分。充分不是要求多舉例,而是要求所舉事例能透徹深刻地揭示論點的內涵。 | |
作用 | 列舉……的例子,生動形象地論證了……的論點,使論證更具體、更客觀、更有說服力。 | |
示例 | 課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指出傳統教育的弊病時,以王陽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為例,說明王陽明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這是由儒家傳統的看法決定的。(八年級下冊) | |
道理論證(用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 標志 | 大家熟知的道理……/某人說…… |
特點 | ①公眾所承認的道理。 ②多用引號標明所引用的內容,有時也會直接揭示,如“某某曾說過”。 ③引用名人的言論、古語、諺語、俗語等。 | |
作用 | 引用大家熟知的道理(名言或俗語),充分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使論證更概括、深入,更具有權威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 |
示例 | 課文《敬業與樂業》中引用孔子“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和百丈禪師“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的話,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九年級上冊) | |
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 標志 | 將……與……對比(作比較)。 |
特點 | 將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論證論點。 | |
作用 | 將……和……進行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論點,使觀點更鮮明,更具說服力。 | |
示例 | 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二段運用對比論證,首先從人的角度正面論證磨煉的好處,然后從國家的角度反面論證磨煉的好處,最后證明了“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論點。(八年級上冊) | |
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 | 標志 | 像……/猶如…… |
特點 | 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將深奧抽象的道理講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 |
作用 | 將……比作……,生動地論證了……的觀點,變抽象為具體,更具說服力。 | |
示例 | 課文《驅遣我們的想象》中“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作者把“文字”比作“橋”,生動形象地論述了欣賞文藝作品要學著驅遣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九年級下冊) |
1.議論文的整體結構大體可分為三部分:
(1)提出問題(引論),文章開頭部分,引出文章要論述的問題;
(2)分析問題(本論),是議論文的主體部分,即運用論據來證明中心論點的部分;
(3)解決問題(結論),即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部分。也可把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分為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
2.議論文在論證中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是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叫“縱式”;
二是并列展開的論述結構,叫“橫式”。
其他各種結構是從這兩種結構中派生的。
如“橫式”可派生為“總分總”式、“總分”式、“分總”式;
“縱式”可派生為“層層深入”式、“起承轉合”式等。
五、議論文的語言
議論文的語言要準確嚴密,概念使用要準確,判斷要恰當,推理要合乎邏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因為議論文要把抽象道理講清楚,要以理服人,如果寫得過于具體、細致,陷入具體細節中,往往喧賓奪主,不利于說理,導致讀者分不清文體。
在歷年全國各省市中考語文試題中,議論文閱讀往往被作為與說明文閱讀按年輪考的內容。
因為議論文講求的是“以理服人”,因此,議論文文本除了可以作為檢閱考生閱讀能力的材料之外,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還對考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引領熏陶作用。
以下幾類議論文文本較受命題者的青睞: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議論文;
彰顯新思維新觀點的議論文;
帶有哲思漫談風格的小品文。
近幾年來,各省市中考議論文閱讀逐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考點,其中高頻考點主要包括:
歸納中心論點
分析論證方法
分析論證思路
補寫論據材料
另外,還涉及篩選概括內容、分析語段作用、闡發閱讀感悟等考點。
近幾年來,各省市中考議論文閱讀設題以3~4題居多,題型以簡答題為主,間有選擇題、填空題穿插其中。
(摘自《初中生世界·九年級》,作者賈厚明:江蘇省首批教學名師,江蘇省鹽城市學科帶頭人)
優惠活動截至202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