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抱怨“這個家里總是亂七八糟的”、“找不到東西,有這時間,我都出門了”、“家太窄了”。。。。。。。這其實是我們居所物質(zhì)過剩的縮影,是我們沒有正確衡量物質(zhì)的“必要性”,同時對居住空間的考量不足,過量囤積物品的必然結(jié)果。讀完這篇文章,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整理房間的沖動。
1、兩個案例,必然有你
現(xiàn)象1:“孩子亂扔?xùn)|西,丈夫不幫我收拾,所有的家務(wù)全落在我身上,我要工作,我要做飯,還要收拾屋子,我覺得我的生活糟透了,我根本感受不到幸福”妻子悶悶不樂、每天家里總是充斥著爭吵、抱怨、哭鬧更甚至于動手打架。。。。
現(xiàn)象2:不止已婚家庭,即使是單身男女,甚至是職場精英,我敢大膽的說,有很多人都生活在這樣的“垃圾房”里,以至于家里家外兩種心境:職場上精明能干、積極陽光、備受好評能力過人的高知男女,下班后亂七八糟的家庭空間及煩悶低落的情緒形成的巨大反差而飽受詬病。
這樣的人屢見不鮮以至于查煤氣查水表都裝作沒人在家、朋友親戚估計從沒接受過這一類職場精英的來訪邀請,即使是突然造訪,也是匆匆忙忙的把雜物和衣服等全部狂塞進衣柜,或者是床下面心理想著:“絕對不能讓人知道我的房間是這副鬼樣子”。。。。
2、“垃圾房”VS“幸福生活”= KO“幸福生活”
類似以上兩種案例相信生活中一定會有很多。
比如第一個案例:物量過剩囤積所產(chǎn)生的“負(fù)面磁場”會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生活體驗,讓所有人都陷入郁悶、恐慌,進而增加生活壓力,讓人感覺不到幸福。
過量的囤積家里的物量,往往來自妻子、孩子、丈夫以及單身男女自身。家中雜物滿地、家里每一個角落都被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那些雜物給人帶來了壓迫感,以及狹窄的空間帶來的阻塞感會讓生活在這個空間里的人變得煩躁、郁悶、遲鈍。
而往往所謂的“收拾”,就是往柜子里塞東西,然后關(guān)上柜門,或者是用東西遮住“眼不見為凈”,更或者是總覺得都是有價值的東西,或者是有意義的東西,無法放手,從而越堆越多。
同時這個“負(fù)面磁場”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吸力”,吸住你的身體,給自己找很多出口“我工作那么辛苦,哪有時間去收拾啊?”之類的惡性循環(huán)動機,然后繼續(xù)跌入抱怨、吵架、郁悶的深淵,與你向往的幸福生活背道而馳。
3、“物質(zhì)軸”思維和不舍得放手——“垃圾房”的成因
在這個物質(zhì)產(chǎn)能過剩的年代,消費型社會里洪水般的物量,讓你有更多的選擇可能,加上對自己的居住空間沒有一個正確的考量,比如說:“這東西買來放在那兒”這個問題在買東西之前是不會考慮的。
我們考慮的更多的是“我覺得這個東西能用”而不會考慮東西買來以后,放在哪兒,或者這個東西我到底需不需要去考慮——以物質(zhì)資料為基準(zhǔn)軸的觀點來進行取舍和判斷這個東西是否需要“入手”。這就是“物質(zhì)軸”
4、斷、舍、離——三步拯救你的家
山下英子老師的斷舍離,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豆瓣搜索斷舍離——山下英子
接下來我將書中的一些好方法總結(jié)給大家
空間認(rèn)識:
再動手整理之前,我們先把家里各個空間的作用,分為三個生命場所,即:
1、肉體生命居所:臥室(放松身體的地方)、浴室(清潔身體及排泄物的地方)、廚房(喂飽身體的地方);
2、精神生命居所:客廳(看電視、放松精神的地方)、陽臺(陶冶性情的地方讓)、小餐廳(享受食物、會友、插花的地方);
3、社會生命居所:玄關(guān)(從外界回家的第一地點,換鞋、丟雜物、迎接或送朋友都會在這里)、書房(提升精神層面的地方,在這里可以與外界相聯(lián)系,比如上網(wǎng)、讀書、繪畫等)
在認(rèn)清了這些地方的實際作用之后,我們可以把家里的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時間、需求進行規(guī)劃整理。
從小的地方、容易產(chǎn)生成就感的地方入手,不用立目標(biāo)。因為根據(jù)我的觀察,很多人在立理了目標(biāo)之后往往更容易放棄去執(zhí)行,總是找很多借口,如果你不斷的鼓勵自己,并且獎賞自己,我覺得效果比立Flage更好。
嚴(yán)格把控“進”(購置物品、制造垃圾),盡力梳理“出”(扔掉、清理、整理)
然后客觀的面對你那“垃圾場”一樣的屋子,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只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認(rèn)清現(xiàn)狀”:分時段,分類別進行整理,按照每次一計劃要進行整理的空間,打開你的所面對的“門”,比如:櫥柜門、衣柜門、鞋柜門、儲藏室門、冰箱門,書架門、洗漱臺柜門。。。等等,并且根據(jù)你當(dāng)天規(guī)劃整理的地方,把所有要整理的東西全部擺在你面前,俯視它們。
第二步,“選擇取舍”:從已經(jīng)毀壞的、過期的、不能吃的、不能用的、不穿的、不合適的、作用不大的、已經(jīng)遺忘的東西開始整理,逐步以“必要、合適、愉快”為標(biāo)準(zhǔn) 壓縮你的物品數(shù)量。
第三步,“收納整理”:有5種收納整理法分享給大家
NO.1:“三分法”:大分類、中分類、小分類。
用廚房的整理給大家舉個列子:
分類的方法沒有絕對,大家可以根據(jù)你的生活習(xí)慣來進行分類。不過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開始,無從下手,那就推薦使用“7、5、1法”。
NO.2:“7、5、1法”:“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占7成(衣柜、櫥柜、抽屜等關(guān)上門就看不見的地方收納度占該類收納空間的7成,留3成方便取用物品);
“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占5成(玻璃柜、碗筷架、調(diào)料格、書架等看得見的地方,收納度只能占該類空間的5成,留5成方便取用和日常使用,同時增加美觀整潔度);
“展示性的收納空間”占1成 (各類桌面、走廊裝飾柜、掛畫下方的玄關(guān)、電視機柜等需要展示的地方,點綴性的放點不需要挪動的小物件,或者是精美的牙簽盒等,整體會顯出美感,大幅度提升增加家中的美觀和整潔度。)
NO.3:“1out1IN法”:
在按照“7、5、1法”收納好自己喜歡和必要留下的物品后,加入你突然忍不住又買了一件物品,就要去掉之前的Tpo10末位的物品,而補入這個新物品。有意識的進行“先出后進”,才能喚起良性循環(huán),從而提升自己的“獲得”質(zhì)量。
NO.4:“one touch法”:
我們在進行雜物整理和收納后,如何檢驗我們的收納度,那就是“one touch法”,即取用物品的時候只需要做到:“打開門→拿出來或者放回去”一鍵取用,不需要再增加其他的動作,這樣一來才能證明你收納度良好。其實只要多動動腦子,留心收納,家務(wù)活會越來越有意思。
NO.4:“自立、自由、自在法”:
自立:收納物品時,要注意讓物品能自由、整齊、美觀的站立,同時方便拿取;
自由:選擇的時候,不需要翻動其他物品就能進行選擇;
自在:內(nèi)褲、襪子、T恤等衣物,團起來可以很閑散的在收納箱里并且方便選擇。
體驗:
在閱讀了《斷舍離》這本書后,我也產(chǎn)生了整理房間的沖動,真真切切的體驗到了,把雜物清理出去,獲得來自內(nèi)心的暢快與愉悅,斷舍離不僅僅是把雜物清理出了我們的家,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提倡一種整潔、規(guī)范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節(jié)省出了大量的“找東西的時間”,保持心靈的“晴朗”,提升生活的品質(zhì),凈化心靈的空間,回歸本真,提升居住空間的“新城代謝”能力,讓你的生活品質(zhì)、人際關(guān)系更上一層樓,讓我們從“浪費”、物質(zhì)過剩、“懶惰”的生活中解脫出來。所以,看完這篇文章,我相信,你也會有開始整理你的家的沖動,那還等什么,對照著步驟,動手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