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佛國水天圣地——陪客游蘇州重元寺小記新春佳節,有客自漢來蘇,且是一位篤信佛教之子,詢問古城內有否寺廟勝地可供瞻拜。“去陽澄湖上的重元寺吧。”我思索了一下,說道。
(古剎新姿)“重元寺?沒聽說過啊。”客并非首次來蘇,對蘇州也并非沒有了解。“只聽說過‘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寒山寺和建在靈巖山頂春秋時期吳王‘館娃宮’舊址上的江南第一凈土道場靈巖寺以及因“半堂羅漢”而著稱的甪直保圣寺,何來重元寺呢。
”沒等我解釋,客又有疑慮:“從來也只道陽澄湖上有個沙家浜,湖里盛產青背白肚黃毛的‘大閘蟹’,哪來的佛教圣地。”“出家人不打誑語。”我玩笑道:“你已經多年沒來蘇州了,套用一句‘這個世界變化真快’的口頭俗語來形容這個日新月異的2500載古城一點也不為過。我們現在早已不局限于14.2平方公里的‘古蘇州’了,有城東288平方公里的‘洋蘇州’,稱之:中新兩國政府合作蘇州工業園區;還有城西258平方公里的‘新蘇州’,稱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城南742平方公里的‘南蘇州’,稱之:吳中區和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還有城北496平方公里的‘水蘇州’,稱之:相城區。”
(寺院夕照)說到家鄉,我這個土生土長的蘇州人禁不住自豪萬分:“千年古剎,榮辱興衰。
重元寺古已有之,與寒山寺、靈巖寺、保圣寺同為南北朝梁武帝時期。公元503年,梁武帝蕭衍以佛化治國,一時上行下效,全國崇佛,重元寺應運而生,可惜后被毀。盛世修廟,傳承歷史。恢復重建的重元寺就位于‘洋蘇州’的唯亭鎮淺水灣。”“重元寺可有三個‘全國之最’呢。”我不無炫耀的說道:“一為大殿。大雄寶殿,面積達2400余平方米;二為高像。寺內一座室內觀音像有33米高;三為巨鼓。鼓身是用青銅做成,高度和寬度都是2.8米,鼓皮直徑2.19米,重達4噸。”“重元寺最大的特點是……。”我故意賣了個關子:“這可要你們去了才知道呢。”
(慈航普度)客人的好奇心被我勾起來了,說走就走。
從我家到重元寺有30來公里,但近幾年來,環蘇州古城建了東、西、南、北相連的四條高架快速路,路好走,且一路景色不錯,并不顯得太遠。上了東環快速路,一會兒就到了園區的主干道——現代大道,一式的雙向四車道,黑色的瀝青路面,寬敞筆直,路兩旁綠化規整,各類建筑物高低錯落,鱗次櫛比,間或有大小不等的綠地夾雜其間,形態各異的建筑小品惟妙惟肖。本田車在快速地行進著,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蘇州變高了,蘇州變大了!”客人由衷地感嘆道。確實啊。過去蘇州人囿于古城的“一畝三分地”,高樓不能建,怕擋住古建筑;路不能拓寬,怕破壞了古城的風貌。現在,蘇州人“跳出蘇州建蘇州”,眼前豁然開朗。中西合璧,“古”“洋”并舉。我們既有令人自豪的具有2500多年的古城,也有不輸世界現代化水平的新城。
(鳥瞰無余)這不,剛過金雞湖大橋,一座“地標式”建筑儼然聳立在我們的眼前。“看,像不像鳥巢?”我提醒著客人。“啊,還真像!”客人也被引得興奮異常。遠遠望去,在金雞湖的碧水藍天倒映下,這座“馬蹄”形的建筑顯得氣勢恢弘,這就是總建筑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蘇州科技文化中心。建筑外墻由玻璃幕墻和金屬幕墻組成,在玻璃幕墻外圍,又拼貼了無數的金屬“鋼絲”,與北京奧運會主場館的“鳥巢”外墻十分類似,蘇州人因此親切地把科文中心稱為我們的“鳥巢”。
(蓮花佛國)“去年的第16屆中國金雞百花獎頒獎晚會就在這里開的哦。”我自豪地說:“今后,它將成為電影金雞獎永久性評獎基地呢。”我們依依不舍地逐漸遠離了科文中心。眼前的路更寬了,兩邊碧水連天,一望無際,在陽光下閃現著迷人的光彩。“瞧,這是金雞湖!”“瞧,這是青劍湖!”“瞧,這是陽澄湖!”我不停地指點著:“現在是冬季,景色差多了。如果春、夏季來,那真稱得上美不勝收啊。”沿著陽澄湖,過了唯亭大橋,我們駛入重元寺所在地——陽澄半島。
透過車窗遠眺,廟宇屋頂已歷歷在目了。寫道這里,我想停筆了,并不是無東西可寫,而是我這支“禿筆”,難以表述重元寺的壯觀。還是以照片為證吧。
(大慈大悲)最后要交代的是,客人游過以后說出了重元寺的最大特點:這就是:蓮花佛國水天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