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7:20 舜網(wǎng)-濟南日報
蘇州,人杰地靈,歷代文人騷客數(shù)之不盡,而目前在讀書、著書、編書、藏書圈里就有一位聞名全國的吳地才子,其文、其人讓很多人交口稱贊,這就是王稼句先生。
王先生就是蘇州人。1976年參加工作,當過工人,文聯(lián)干部,市作協(xié)副秘書長,雜志編輯?,F(xiàn)為古吳軒出版社副總編輯。蘇州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著有散文隨筆集《筆槳集》、《枕書集》、《補讀集》、《硯塵集》、《談書小箋》、《煎藥小品》、《櫟下居書話》、
《蘇州山水》等,,這些書在很多讀書人眼里都是賞心之作。
筆者在見到王先生前,與其相交并不深,但到蘇州一通電話,那頭王先生就說今天晚上我請你吃個飯吧,豪爽之情撲面而來。吃完飯,一同來到王先生家,進到2樓書房,看到其藏書之多,筆者有些咋舌。書房共有4個房間,中間是客廳性質(zhì)的一大間,中間放著一長桌,如同小型會議室一般,其實這是愛書好友來到后一起看書喝茶用的,兩面主墻是頂天立地的9個書柜,內(nèi)擺放的都是些大部頭,如《四部備要》、《佩文韻府》、《二十四史》等。迎著房門是兩個小書房,左手邊的有9個書柜、右手邊的有8個書柜,王先生說,左手邊的是沒事時用用筆寫作的,右邊的是用電腦寫作的書房,其中放的都是常用的工具書。另外在書房門邊還有一個小書房,有6個書柜,內(nèi)插放的都是主人喜愛的有關書的著作和一些線裝書,王先生說,這里是自己休閑放松的地方,工作累了,就到這個小房間來喝點茶,看看喜歡的書。
參觀完,于大書房長桌前做坐下,筆者感嘆,您的書真多啊。王先生說,我從小就喜歡讀書、買書,大學畢業(yè)后開始正規(guī)買,一直到現(xiàn)在,越積越多,大約已經(jīng)有兩萬多冊了吧,現(xiàn)在全國各地不少朋友還在不斷地寄書來,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加上自己還在買,所以數(shù)量還是在增加。對于藏書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用,我不認為我是藏書家,藏書家要有規(guī)模,要有好的版本,還要有特色,而我的書雜八雜八,什么都有,我是想看什么書,就去買什么書。
近年來,王先生編著了不少民俗方面的書,而這部分也是受到了不少讀者的關注。談到這個話題,王先生興致較高,他說,我現(xiàn)在感興趣的就是有關民俗、婦女、兒童的選題,一直想寫一本關于古代的兒童從出生、入學直到科考這么個選題的書,研究揭示一下那時的人是怎么過日子的,這應該很有意思,從中可以看到一些國民性。還有就是蘇州文化,這一塊我是比較熱心的,編著的書也比較多。
其實像《三生花草夢蘇州》、《消逝的蘇州風景》等書就是王先生多年積累下來的對蘇州的印象、從古城名園到民風民俗,從地方人物到市井生活,他筆下的蘇州,可以讓人看到江南的輕柔水靈、也可以看到生活的沉重。而書中那些發(fā)黃的老照片,配以作者凝重的文字,更是讓人感受到了王先生對老蘇州的眷戀。
談到出書,其實最早王先生寫的大都是關于現(xiàn)代文學方面的東西,尤其是對建國前新文學一些作家的研究更是有獨到見解。王先生說,現(xiàn)在我們對新文學作家、作品的了解還是不夠的,還要求我們下力氣去研究。我們應該對那時的作家有一個全面的關照,然后重新梳理文學史,這樣才能留下更多的東西。
在筆者參觀書房時,他就找出了幾冊自己的著作,談話時,王先生手里也沒有閑著,挨本在扉頁上仔細地簽上名,并蓋上印章,動作慢而有序,顯示出濃濃的愛書人氣質(zhì)。王先生接著說,現(xiàn)在很多所謂的研究,多數(shù)都沒有真正地沉進去,對作家、作品了解的還不夠深,就匆忙進入,而真正的研究必須要對相關的東西有深入的了解,這是第一位的。
翻看著王先生已經(jīng)簽好名的書,筆者問,現(xiàn)在讀書還是比較熱的,書話集也出了不少,您也出過,那您對當前的書話文章是怎么看的。王先生這時談的有點興奮,喝了口茶,說,現(xiàn)在很多作者寫的都是人情文章,這也是現(xiàn)代出版的書話的一個誤區(qū),為什么呢?就因為這些文章里缺乏批評態(tài)度,都是好話、捧場話,這樣的作者要為自己留點余地,不能把話說的很死,遠的、近的作者都要用一個尺度和標準,否則寫出來的東西意思就不大了。要從讀者客觀的角度來看、來說,要保持一點距離看要評論的書,這樣寫出來東西傳達給讀者才會有意思,才能有自己的思想,才能算上是好的書話。
拉拉雜雜談了很久,手中握著王先生的著作、看著滿書房的書、聽著王先生帶著蘇州口音的普通話,談有關書的話題,筆者感覺這是一位真正的姑蘇弄書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