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
中華史上需補上這一段
三星堆遺址一期: 距今約4800-4000年,相當新石器時代晚期(傳說中的“五帝”時期),對應古蜀世系表中的“蠶叢時代”。
本期以泥質陶為主,夾沙陶次之。紋飾種類豐富。器類花邊口沿器、寬沿器、大翻領器、圈足器、平底器居多。玉石器以斧、錛、鑿為主。房屋有桿欄式和溝槽加柱式。
面積約5平方公里,是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最大的典型遺址。
三星堆遺址二期:(三星堆文化一期,青銅考古文化)
距今約4000-3600年,相當河南二里頭文化時期,對應古蜀世系表中的“柏灌”和“魚鳧”時代。
文化依存分布很廣,各發掘點均有遺存堆積。陶器以夾沙陶為主,泥質陶明顯減少。新出現的器物主要有斂口圈足甕、深腹罐、高圈足盤、尊、盂、鳥頭柄器等。
重要遺存有月亮灣小城,月亮灣臺地,月亮灣器物坑、倉包包祭祀坑、青關山城墻等。發現成組木骨泥墻式建筑和大型構件。
這個時期為三星堆文化的草創期,古蜀文明的初成階段。
三星堆遺址三期:(三星堆文化二期,青銅考古文化)
距今約3600-3200年,相當于商代,對應古蜀史世系表的“魚鳧”時代。
本期文化依存遍布三星堆遺址,內涵尤為豐富。三星堆文化典型的陶器群發展到高峰。同時出現了一大批高等級金、玉、青銅、象牙、貝類等器物。
此時三星堆房屋密集,出現單體建筑面積達1000平米的“宮殿”式建筑和高等級紅燒土建筑群。
三星堆逐漸形成發達的古代文明中心,宗教祭祀活動盛行,禮儀制度完備,是古蜀文明的精進發展階段。
三星堆遺址四期:(三星堆文化三期,青銅考古文化)
距今約3200-2600年,相當于商代晚期和春秋早中期,對應古蜀世系表中的“魚鳧”至“杜宇”時代。
除器形和紋飾外,本期于三期基本無變化。
約當商末周初,古蜀國政治中心南遷后,三星堆遺址仍是古蜀中心聚落之一。這是秦兵出巴蜀之前的最后一個高峰。
2021年3月20日,在三星堆遺址又新發現了6個“祭祀坑”,目前已經出土500多件重要文物,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