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攝影心得(5)---攝影器材的選擇之鏡頭(上)|攝友之家 - 魅力廬江論壇 - Pow...
我的攝影心得(5)---攝影器材的選擇之鏡頭(上)
鏡頭對于單反相機而言,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件,也是影響成像質量最首要的因素。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可以方便的更換鏡頭,是數碼單反相對于小DC的優勢之一。 59{;VY81 選好了一只機身,就等于進了這一家的門,那么這一家的鏡頭群里,哪些鏡頭是適合你的呢?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大款,把某一家的每一只鏡頭都試用一遍,作為一個普通的愛好者,如何在自己的有限預算下,選到最具性價比、最能發揮自己攝影風格的鏡頭,就成了很重要的任務了。要做到這一點,個人覺得首先要了解鏡頭的具體特性。(以下內容,均屬于原創,非轉載攝影網站任何內容,所以僅作參考,不對其正確性作出保證呵呵) I@n*[EC _*s~`jn{H 一、鏡頭的重要通用指標 9s! 2 wwh 1.焦距 P}HC(S1 焦距是鏡頭最重要的指標,對于135mm畫幅而言,根據焦距可以把鏡頭粗略劃分為:廣角---標準---中焦---長焦,這么幾大部分。 -=>sTMWpr RX:R*{]- (1)廣角 L e*`r2 廣角焦距的分類: ~gP7s_ qr{ 一般是說,在135mm畫幅中,35mm焦距以下的鏡頭都可稱為廣角鏡頭,是非常重要的一類。其中常用的焦距有以下幾個: hM?`x(P P{?;T5ap6 A. 35mm. 這個焦段稱為“小廣角”,進可攻,退可守;退一點拍一些大場景,近一些即可以拍特寫,被稱為“人文廣角”,其與人眼視角相同,是拍攝人文攝影的黃金焦段。 |2O')3p"9 G\R*#4cF B. 28mm.這個焦段稱為“標準廣角”,因為28mm的視角即有一定的容納能力,又比較好控制,視角較平淡,但比較耐看。 nE_Cuc>K\ G~"z_ ( C. 24mm. 從這個焦段往下,往往被稱為“超廣角”,24mm正好是“超廣角”的起始點,超廣的特點是鏡頭容納范圍大,鏡頭開始產生較為明顯的透視形變(即廣角特有的近大遠小透視特征),使得拍攝的體材具有一定的視角沖擊力,往往給人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但同時也使得畫面不好控制,一般新手對于24mm及其以下的焦段就顯得難以駕馭。 )i;un. u^t$ cLIZ D. 24mm以下,24mm以下的超廣視角大,近大遠小透視特征強烈,并且不可避免地產生桶形畸變,拍出的片子具有強烈的沖擊感,但也帶來更難控制的弊端,新手用這個焦段拍出的片子如果不加選擇,往往初一看上去挺好,挺有沖擊力,但卻顯得不耐看,畫面無關元素較多,不好取舍。 ;`DD}j` 但也有一些人非常喜歡這種沖擊力強的感覺,甚至曾喊出“20mm萬歲”的口號,稱20mm鏡頭是可以一鏡走天下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駕馭比較困難,更別說一鏡走天下了。 k@yh+v 5 使用超廣鏡頭拍攝時,一定要注意鏡頭的桶形畸變,這與廣角鏡頭近大遠小的透視形變不一樣,透視形變是正常的,桶形畸變則是鏡頭的光學缺陷,一般來說,高檔、定焦超廣鏡頭對畸變的控制較好,低檔、變焦鏡頭則相對較差,那么使用這樣的鏡頭時,就要注意構圖和機位,盡量避免明顯的畸變產生。 Goxl3LS< 當然,特定情況下,畸變也可以被反向夸大,來表達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 &=X.*H% 6#U^< ` E.魚眼鏡頭。魚眼鏡頭是廣角鏡頭*****殊有一類,正如前面所說,它就是明顯故意夸大桶形畸變的廣角鏡頭,其焦距多集中在15mm以下,一般人使用極少。 M ,`w A cMaOM}mS 廣角鏡頭的適用題材: )qv2)a!H 廣角鏡頭一般適用于人文、風光,也可兼拍環境人像。 @ &pqt6/t &dr@6-xaq (2)標準 22&;jpL'? 135mm畫幅的標準鏡頭焦距即指50mm焦距,其與人眼所見物體大小相同,視角最為平淡無奇,但也最符合肉眼觀察到的實際。因此它是135mm畫幅中最重要的焦距,也是最難用好,最難出片的焦距,更是新手入門必修的一個焦距,其實用它出的好片子非常耐看。 Od ##U6e` 一代大師布列松,正是把50mm焦距用到出神入化,真正的化腐朽與神奇。 ^`XCT -R b{^/ 標準鏡頭的適用題材: bWmw3w
會用的所有題材都能拍,不會用的什么也拍不了。 lyv4fP
qtMD CXZ^n
(3)中焦 n<7u>;SJQ
中焦是指焦距在85mm-200mm之間的鏡頭,這類鏡頭的視角比肉眼窄,透視變形適合(即不會出現廣角的近大遠小,也不會產生長焦鏡頭明顯的空間壓縮感),畸變小(即不會出現廣角的桶形畸變,也不會產生長焦鏡頭的枕形畸變),光學設計簡單,能夠輕易做出大光圈鏡頭,因此是拍攝人像的黃金焦段(即不會出現廣角鏡頭拍人容易發胖,也不會像長焦鏡頭把人拍扁)。 6;iJ*2f5V
!q' 4D!I
A.85mm,人像經典焦段,各個廠家均在這個焦段有自己的人像鏡頭,適合拍半身-全身人像,畫面立體感強,并有一定的背景虛化能力。 .4-,_`T?
B.135mm,人像另一經典焦段,人稱“美人頭”,也是誕生無數經典鏡頭的焦段,適合半身,特寫人像,細節描寫能力特出,具有很強的背景虛化能力。現在也開始流行反其道而行之,即在人像領域“廣角拍特寫,長焦拍全身”,用135mm拍全身人像,主要是利用其一定的空間壓縮能力和背景虛化能力,拍出的片子也很有風格。 }ptq )p
gE])!GMM3
標準鏡頭的適用題材: U*)m' ,
人像,風光,人文,小品。 4( 8xjL:
:O= \<t
(4)長焦 CAD@XZSh
長焦鏡頭也稱“望遠鏡頭”,一般是指200mm以上的鏡頭,其特點是視角窄,容易從背景中分離主體,壓縮空間的透視形變明顯。相對容易出好片,往往被新手喜愛,其遠攝能力強,但相應的缺點就是最近對焦距離遠,在環境局促的地方耍不開,機動性差。 E3aDDFDH
,9D+brm
長焦鏡頭的適用題材: $O)3 q $|
體育,野生,風光(特別是到了大西北,你就會發現,廣角根本拍不了風光,全靠長焦)。 nh>K`+>co
p< "3&HA
RsJ6OFcWV
2.最大光圈 y| wlq3o
Z|" p*5O,
一只鏡頭的最大光圈,決定了其捕捉光線的能力,在實際使用中,鏡頭的最大光圈有二個重要的意義: d;mx<i=/
(1)弱光的適應能力,俗稱“鏡頭的速度”。 ,\2:/>2
(2)背景虛化能力,也就是分離主體的能力。 Xce0~\_ A
O3DmNq$dz
一般來說,標準鏡頭和中焦鏡頭相對容易制得大光圈,廣角和長焦則較難,鏡頭往往是天價。 +l3=3
通常而言,最大光圈2.8以上的鏡頭則稱之為大光圈鏡頭,目前光圈最大的鏡頭可以做到0.8的駭人光圈,光圈最大的AF鏡頭是佳能的EF50/1.0L,這也是佳能EOS卡口屁股大的優勢導致的結果。 k@ZLg9
p~ HW5\4
3.定焦與變焦 ;{h CF
WOuEW w=
變焦: _=CZR7:O
一般而言,變焦鏡頭的優勢是方便,快捷,構圖靈活,出片方便,缺點是畫質相對較差,體積較大,重量大,光圈不易做大。 ;q N+^;,2
目前專業的變焦鏡頭往往最大光圈也就是在2.8,極少數能做到2.0,2.0以下的變焦鏡頭由于成本與技術原因,尚無產品問世。 7$h#OV*@,
隨著光學技術的發展,變焦鏡頭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其與定焦鏡頭的畫質區別也越來越小,少量專業變焦鏡頭的解像力等部分指標已經達到或超過定焦的水平,但想全面勝出定焦鏡頭,還需要假以時日。 J{^RkGF
x#Sqn #
變焦鏡頭往往有四類: UG=K|O XWJ
(1)超廣角變焦,常見的17-35等規格,APS畫幅即為10-20,14-24等規格。涵蓋廣角所有焦段。 k'0Pi6
(2)標準變焦,常見規格有24-70,28-70,24-105等規格,APS畫幅即為18-70,17-85,18-105,18-135等規格。利用率極高,基本可應付日常90%的拍攝。 >jD[X5Y
(3)中長變焦,常見規格有70-200,80-200,70-300,100-400等規格,為各家主力變焦鏡頭,也是最能顯示光學技術的變焦焦段。 ^Q+g({
(4)大變焦比鏡頭,一般規格為28-300,APS畫幅為18-200,變焦比在10倍以上,涵蓋從廣角到長焦的所有焦段,實現真正的一鏡走天下,這類鏡頭只是為了方便,光學素質一般不是太好,選擇時在慎重。 pAT7)Ch
選擇變焦鏡頭還要注意,其還可以分為恒定光圈和非恒定光圈,一般恒定光圈的鏡頭素質均較好,價格也較貴。 &x3VCsC\|
itC-4^
定焦: )ZN| t?|
J H7<
定焦鏡頭的優點是輕巧,光圈大,光學素質好,焦外(Boken)柔和,缺點是機動性差,構圖不方便。 TqnT S0fx
其實正真的頂級鏡頭,基本都是定焦鏡頭,那些具有傳奇色彩的神鏡,被廣為傳誦,基本都是定焦鏡頭。 8YbE`32
一種理論認為,新手一開始比較適合用定焦鏡頭,這樣容易培養鏡頭感,強迫你在構圖上下功夫,本人的觀點則恰好相反,認為新手上上路還是首先配置一只標準變焦鏡頭,等拍熟悉了,自然就知道了自己喜歡拍哪個焦段,哪個題材,知道了自己適合拍哪個焦段,哪個題材,那么這時,就可以針對性地置入相應焦段的定焦鏡頭,做到有的放矢,則不會走彎路。一家之言呵呵。本人也比較偏愛定焦鏡頭,即出好片,也適合把玩,經典:)! ^pUHKXihD
9Q"'" b*?z
4.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 9g<7i
fZoHf\B]{
目前在產的鏡頭基本都屬于自動對焦(AF)(Auto Focus)鏡頭了,其利用相位閉環檢測原理,通過步進伺服電機實現自動合焦,極大地提高了攝影的效率與成功率。自動對焦鏡頭可以這樣分類: /{&tY: ;m
!_Wi!Vr_
(1)通過鏡身馬達分類。 3U0`,c\ao*
有的自動對焦鏡頭沒有鏡身馬達,比如尼康的AF-D系列鏡頭,是依靠機身馬達驅動的,其優點是體積較小,缺點是合焦速度受機身的性能影響,同樣的AF50/1.8D鏡頭,在D70和D3上的合焦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B\XKw'
而有的鏡頭則是自帶鏡身馬達的,如佳能的EF系列鏡頭,馬達在鏡頭上,機身只負責傳輸信號,這樣的優點是合焦速度不受機身的性能影響(當然,精度是影響的呵呵),不存在所謂的小馬拉大車現象,EOS400D照樣可以驅動EF600/4L這樣的龐然大物,鏡身馬達是鏡頭發展的主流趨勢。 r8xv#r1
(2)通過馬達類型分類 Rx}$0c0
早期鏡頭的步進電機是直流電機,其缺點是噪音大,對焦速度慢,并且在自動對焦時人手不能干預,否則可能燒毀電機或毀壞對焦機構,如尼康的AF系列和佳能的EF非U系列。 ()6wvu}
后來,佳能首先發明了環形超聲波馬達(USM),對焦速度快,基本無噪音,并且在自動對焦人手可以同時干預(手動對焦),即具有全時手動功能,于是憑借強勁的USM,佳能開發了像300/2.8,400/2.8,600/4這樣的超級怪頭,因為只有USM才能快速地驅動那么大而沉重的鏡片組。 r/u A.Aou^
隨后,尼康、適馬、索尼等公司分別跟進這一技術,尼康稱為AF-S,適馬稱之為HSM,索尼稱之為SSM,其實是換湯不換藥了。 6V7B;tB
超聲波馬達全部都是鏡身馬達,這也映證了鏡身馬達是鏡頭發展的主流趨勢。也從另一側面說明了當年佳能的卡口電子化是多么具有前瞻性的決策! UdpF@Q
G?Q3/y(
手動對焦鏡頭,由于沒有對焦馬達,對焦動作則需要人手轉動對焦環來操作, 對于攝影的便利性來說是很不利的,但是攝影就是這樣一門怪怪的藝術,玩攝影的人不僅僅玩相片,也喜歡把玩器材的本身,而手動鏡頭對焦時“刀切奶油”般的手感往往為器材把玩者所津津樂道,并且很多人喜歡沉醉在通過手動旋轉對焦環,取景器內主體慢慢清晰的過程,更多的人則折服于手動鏡頭完美的做工,因為相對自動鏡頭大量工程塑料材質的應用,手動鏡頭則可稱之為“金屬與玻璃”的藝術品,即使是現今最高檔的自動鏡頭的做工,也無法與那些普通的老手動鏡頭相比,這可以稱之為一種攝影的怪僻,但是它的確存在。 {?:X8&S f
再加上那些手動鏡頭中,的確有一些傳世精品,充滿了傳奇色彩,所以手動鏡頭,仍然有它存在的價值和舞臺。 8@MV%MVy$
有人則認為,數碼單反+手動鏡頭,才是電子、機械,古老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d?A 0MKnl
甚至蔡司為了迎合這一情節,推出了全新光學改良的ZF,ZE等卡口的手動新鏡,用于當今的數碼單反上,賣的也挺好。 I|^;B 8[
HTX?,C_
但是想進手動鏡頭,你得考慮好: w9< R#y[A
(1)手動對焦你是否習慣?恐怕得準備個裂像屏,不然很是痛苦。 Vex{.Vh,"
(2)你的機身對手動頭的兼容性如何?是否能自動測光? j+ $rj
(3)你是玩攝影還是靠攝影賺錢? ChGYTn`X
(4)某些老鏡頭的光學鍍膜可能適合膠片,但并不一定適合CCD/CMOS的低通濾鏡,效果不一定有想像的好。 Rwz0poG`WG
K,+LG7ec
vq(0OPj8r[
二、鏡頭的一些高級指標 ILEz;D{]
ON=@ O
1.鏡頭的焦內與焦外 &Sw%<N*r
所謂鏡頭的焦內,很好理解,就是指鏡頭對焦點的地方,要求也很簡單,要清晰,用行內黑話說就是,“要剃刀般銳利”。 k/#&qC>]
那什么是鏡頭的焦外呢?就是指鏡頭景深以外的地方,也稱為鏡頭的“散景”,對“散景”的要求則是“輪廓柔和自然,不干擾主體,剝離感和立體感強”,用行內黑話說就是“要凝而不散,要像奶油般化開”。焦外有個術語,叫Boken。發燒的攝影人很看重這一指標,的確這一指標也非常的重要。好的焦外可以更好在襯托主體,渲染意境,而差的焦外除了讓人看了頭暈外,實在是沒什么用處。差的焦外,也有個術語,稱為“二線性”,即背景虛化生硬,對于線條狀物體的虛化,不是模糊,而是變成二根線條。 }X)&zenz
其實“狗頭”與“牛頭”的最大區別,不是焦內,正是焦外。 Ql/cN%^j$
一般同檔次同焦段,變焦的焦外是干不過定焦的。 x@P y>f2
人像鏡頭最講究的就是焦外,焦外是否柔和是決定人像鏡頭檔次的重要依據。 #5cEV'm;
如果你已經注意到鏡頭的焦外了,恭喜你,你已經中毒了哦!:) -JMdE_h
YVQN&|-
2.鏡頭的解像力、銳度、細節描寫能力 KHe=O1 %QO
`q}I"iS
解像力: IHam4$~-
鏡頭的解像力是指鏡頭把物體轉化為像素的能力,目前的鏡頭解像力基本能夠滿足數碼單反像素的要求,但是隨著數碼單反CCD/CMOS像素的瘋狂上漲,電子技術就要對光學技術發出挑戰了。當鏡頭的解像力被壓榨到極限時,單純地提高CCD/CMOS的像素已經沒有用了,因為鏡頭的解像力已經成為瓶頸,因為光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是遠遠趕不上電子技術的,所以這一天,必將到來。 R "n 5
對于高低檔鏡頭,定/變焦鏡頭比較而言,在F8左右的小光圈下,解像力基本是沒有區別的,狗頭與牛頭的主要區別是其“最大光圈的解像力”,一般牛頭的最大光圈是可用的,狗頭就有點慘不忍睹,不過倒也不是就不能用。 [Y|8\Ph`&
銳度與細節描寫能力: 5]KW^sL
銳度是指鏡頭對輪廓的刻畫能力,鏡頭的銳度強,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很清楚,經驗不夠者往往就會覺得這個鏡頭厲害,好!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銳度強調的是對輪廓的刻畫能力,其實它是以犧牲對細節的描寫能力為代價的。想像一下PS里面被銳化過度的相片吧,與廢片有什么區別呢,看了只會讓人煩躁,覺得畫面粗糙不堪。所以光強調銳度,而忽略細節描寫,那是一種“傻銳”,拍出的相片猛一看清楚,其實很不耐看,細節全無,沒有層次。尼康的早期鏡頭就是這樣的,在數碼上表現很不好,但尼康的這些老頭你不能說它是垃圾,因為在當時的特定歷史時期,在新聞領域和黑白膠片的時代,它的這種傻銳,還是很有市場的。 = s>T;|
真正的牛頭做到的是“柔中帶銳”,銳利而不失層次,細節豐富,畫質細膩,稱為“軟銳”,要是像蔡司頭一樣,細節與層次豐富到“白中有白,黑中有黑”的境界,才是神鏡啊! Yw4n-0g
還有一種鏡頭,光有“軟”沒有“銳”了,那也不行,佳能的早期狗頭就是這樣的:)。 *7CV^mDm
k]2*}bz
3.鏡頭的色散、象差與鬼影 xbdN0MAU
`IP/d
鏡頭在設計的過程中,由于光學結構與材料的缺陷,容易產生一些不可完全避免的缺點,如長焦鏡頭的色散,廣角鏡頭的像差,已經鏡頭在復雜光線下拍攝的鬼影等。改進這些缺點比較常見的方法有: . <jr0,i
(1)設計先進的光學結構,如蔡司廣為傳頌的經典Distagon結構,Planar結構,Sonnar結構等,尼康的CRC廣角近攝結構等。 7|{}\w(I
(2)采用先進材料,如佳能著名的螢石低色散玻璃,尼康的ED玻璃,均可有效解決色散問題。 9!6f-K
(3)采用先進多層鍍膜技術和鏡頭腔制造技術,最大程度消除鬼影。 x.7]/)
C<NLE-
4.鏡頭的色彩還原 'C`U"I
1;C+$
鏡頭的對景物的色彩還原可以理解成一個“翻譯”的過程,“翻譯”講究的是“信,雅,達”三個境界。 TT2d81I3m
那么對鏡頭色彩還原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真實”,本來是什么色,你就還原成什么色,就OK。能做到這一點也很不簡單。就達到了“信”的層次。 '10oK {m$
在“信”的基礎上,鏡頭可以對色彩進行一些發揮,不同的鏡頭有不同的解讀,那么就有有的鏡頭色彩還原“清淡”,有的鏡頭色彩還原“濃郁”,有的鏡頭色彩還原“厚重”,有的鏡頭色彩還原“熱烈”之區分了,這樣不同的鏡頭就有了不同的個性。也就達到了“雅”的層次。 Cbg!:Cws
再往上,鏡頭對色彩的還原有了選擇性,即對某些特定的色彩有很好的偏向性還原,產生了一種迷人的氛圍。最典型的就是德國的蔡司鏡頭,它所拍攝的畫面冷暖色調對比強烈,明處溫暖,冷處幽暗,畫面油潤,還帶有一種特有迷人的藍調,主體具有立體感和空氣感。于是追隨之人把這種感覺稱之為“德味”,“蔡味”,并為之苦苦追尋。 q;R],7Re
它的粉絲是這樣的說的:那是一種感覺,到你看到相片時,“禁不住淚流滿面”。有點拜物教的意思呵呵。 gbI^2=YT'
究其原因,這與蔡司的引以為傲的T*多層鍍膜技術是分不開的,能夠做到這一點,也就到了“達”這一層面了。 M.x=<:upp
Ir {Oh eJ
以上鏡頭的高級指標,決定了鏡頭的素質與成像傾向,所以不同廠家的鏡頭的確是有其自己的成像風格的,下章將會詳述。 W ?qmp|YD
43|XSyS
q|j2MV5#g
三、一些特殊的鏡頭 2[Z,J%:0
在135mm鏡頭序列中,還有一些特殊應用的鏡頭,有時我們也可能用到它。 Ka[t75~;
$K]m{
1.微距鏡頭(MACRO LENS) o<[#0T^K
微距鏡頭是指專門拍攝微小物體的鏡頭,其特點如下: )CuZDf@
(1)最近對焦距離短,放大倍率往往達到1:1。 H7d/X
(2)像場平,一般鏡頭的像場(即焦平面)是彎曲的,但微距鏡頭必須是平的,這是其用途決定的。 %e-7 ubW
(3)邊緣解像率高,這也是(2)的要求決定的。 ,{BaePMp
(4)近攝對焦精度高,一般微距鏡頭的對焦螺紋是特制的,近攝時對焦環轉動角度很大,就是為了保證精度,而帶來的副產物是遠攝時對焦環轉動角度很小,精度就不夠了,所以基本是“近視眼”。 I(V!Mv8j
<J`0mVOX
2.移軸鏡頭(TS LENS) [Jogt#Fj ]
專門用于拍攝要求很高的建筑與幾何體圖片,可以控制透視和畸變變形,并且其焦平面可以控制,與CCD平面成一角度,達到特殊的效果。 `Gn50-@
P!H_1RwXKC
3.顯微鏡頭(MICRO LENS) 4x
微距鏡頭的升級,一般放大倍率超過1:1,甚至達到100:1的水平。用于拍攝處于亞微態的主體,如細胞等。 Ov-icDMm
7 * yzEM
4.折反鏡頭(IT LENS) <,[cQ I/
引入面鏡成像,這相比普通鏡頭的全透鏡成像,可以使得長焦距鏡頭體積做得特別小巧,缺點是不能做成變焦,光圈做不大,畫質有限,焦外二線性非常明顯,也有人利用折反頭這種怪異的焦外拍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相片,所以就看你怎么運用了。 E%r k[wI
K_RjX>q%N
9QDFEYG
四、現有鏡頭的新技術 \.-}adKg
隨著光學與電子技術的發展,現有的在產鏡頭往往有很多全新的技術應用,在選擇的時候可以考慮進去。 Fs9I7~L3
RxI(:i?
1.防抖 wB!Nc Y\p
防抖的原理是利用陀螺儀偵測相機快門落下時機器的瞬時位移,并對相關部件作相應調整來抵消這種位移,達到穩定畫面的目的。 7UdM
有了防抖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鏡頭的弱光應用能力。 gBC@38|6)
該技術的創始者是佳能的IS技術,隨后各家也跟進,尼康的VR,騰龍的OS,都是類似的產品,索尼則直接來了個機身防抖呵。 ]Q>.HH
dwDcR,z?a
2.鍍膜的數碼優化 j2QmxTa!
由于膠片與CCD/CMOS的低通濾鏡對光線的反射/折射機理不同,導致在膠片上表現很好的一些老鏡頭在數碼機身上開始水土不服,出現色散、紫邊等現象,針對此種情況,廠家對其鍍膜進行了相應優化,使其重新適用數碼機身,這就是鍍膜的數碼優化,購買鏡頭時要優先考慮經過鍍膜的數碼優化的產品。 &e#~<Wm82
23Nw!6S
3.內對焦(IF)/內變焦 P:k>aHnW
鏡頭在對焦或變焦的過程中,鏡筒長度不會產生變化,這樣鏡筒與僮組之間的精度不會下降,并且密封性好,操作方便,并且美觀。 ;[=8B \?
G 8g<>d{j
4.DO(衍射)技術 $5ak_@AC
目前佳能是這種技術的獨家擁有者,利用光線的衍射成像,可以在保證畫質的情況下使得長焦鏡頭的體積與重量大幅度降低,目前已經有產品問世,即佳能的綠圈頭,簡稱“小綠”,價格不菲。 , udTvI
1~Oe=`{&
5.DC技術 }:us:%
尼康人像頭的專有技術,利用DC環對鏡頭的焦外進行控制 ,可以得到更美麗的焦外,從而更好地烘托主體,美能達有支135/2.8頭采用的STF技術也有類似的作用,那支頭已被奉這神器了。 '>cKH$nVC}
]n_ k`
6.特種玻璃 k1{K*O$e
如尼康的ED,佳能的UD,騰龍的LD等,以及各自的非球面鏡片(ASPHERICAL),精密研磨鏡片的應用,將鏡頭的光學素質提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同時還可保持鏡頭合適的重量與體積。 0 q} *S~
;<Ar =?
DW5Y@;[
iOU 6V
五、要注意的全畫幅鏡頭與APS畫幅鏡頭的選擇 rH_\ d?b
N/ %WsQp
由于APS畫幅DSLR的盛行,一些廠家開始推出APS畫幅專用的鏡頭,如尼康的DX系列,佳能的EFS系列,適馬的DC系列。 v!<gY m&
如果你擁有的是APS的機身,那么在選擇鏡頭時候就要注意了: w80oXXs[#
(1)APS畫幅鏡頭不能用于全畫幅機身,因為本身就是降低成本的產物,其像場根本沒有135mm全畫幅那么大。 GFeQ%l`7F
(2)全畫幅鏡頭可以用于APS機身,但邊緣成像被浪費,因為CCD根本看不見。 }4 )H
(3)對于APS機身,注意焦距的轉換系數,尼康是1.5,佳能是1.6 &;^YBW:I
這樣,很多焦距的視角就要發生相應變化,如50mm本來是標準焦距,到APS上就變成75mm中焦距了,所以選擇鏡頭時要注意。 c3 jx+Q
另外,視角的變化會帶來同樣構圖下攝距的變化,由此會導致透視、景深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這些都是要考慮到的。 pT=JP> nd^
B"h#C!E
總之,對于APS畫幅就燒到頭的愛好者,DX系列或EFS系列的鏡頭是物美價廉的選擇! h2Ld[xvCu%
對于還要進一步發燒的攝友,還是推薦選用全幅鏡頭,因為全畫幅平民時代的到來不會遙遠,現在大量選用APS專用鏡頭,到時只會成為雞肋! \.MR""@y`{
(上集完) ',9V|jvK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