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劉楊、彭寵、鄧奉三個大分量叛變革命后,我們先來整整隊,討論下為啥劉秀的這次“光武中興”,會有這么多的背叛。
縱觀幾千年的改朝換代,只要是打下來的天下,很少見像劉秀這種一邊打前邊,一邊平后面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叛亂的。
而且叛亂的成分包括一方大員、地方豪族、本家心腹、賊寇流民全方位囊括,可謂品種齊全。
別的開國之君們打下來的地方基本上就都成大后方了。
偶爾會有叛亂,但沒見過這么炸鍋的。
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歷代開國大佬們都有超強的政務人才,能夠吃掉消化新的占領地。
但這不意味著劉秀就沒有。
劉秀手下的各類人才冠絕當時的整個時代,他可以西邊派鄧禹馮異堵赤眉,東邊派蓋延五將擊劉永,中間讓吳漢帶隊掃各種流賊。
鄧禹能穩住西北王隗囂,馮異能安定關中豪族,寇恂在理順河內后又被派到了撓頭的潁川去協調地方關系。
這種多線作戰,多線安撫的最關鍵支撐點就是一個個獨當一面的將才。
沒有劉秀和他攏起來的這幫云臺將,這個時代極大概率會像此章開篇說的那樣早就分崩離析不知要打上多少年了。
但仍然造成大小叛亂不休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起步太低。
劉秀當年光著屁股進的河北,他家的家底隨著他哥的被殺幾乎一點沒繼承。
二、階層已經固化。
還是這個時代的內涵,這是個豪族入股分紅的時代。
劉秀當年在河北,在收編幾十萬銅馬農民軍之前,說話一直是很沒底氣的,跟誰都特客氣。
即便后來收編了銅馬還記得他咋處理的嗎?
根本沒敢成立“直屬隊”,規規矩矩分給諸將了。
他的整個河北之行,就是河北北部豪族投票歸心然后消滅河北南部豪族的一個過程。
如果沒有真定和上谷漁陽的鼎立加盟,他有多大的能耐也是掀不起風浪的。
所以哪怕劉秀就差把真定和漁陽的房本過戶出去了,劉楊仍然覺得你劉秀后該我當領導了,彭寵總覺得你劉秀欠了他的。
他們全都好大不平衡。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初沒有我時,你什么都不是!
這里面絕大多數的豪族加盟劉秀,人家都是帶著隊伍來的。
而且基本都屬于家里的地盤還經營著,家里最厲害的那個出來跟你打江山,比如上谷耿家,比如新野鄧家。
全都是兩套備份的操作系統,外面出問題,老家必雄起。
人家永遠留有余地。
這種“游刃有余”的“理性投資”,又極大區別于很多后世浪潮翻涌,豪族們投入到天下大亂時的孤注一擲。
所以彭寵派出的諸將成為云臺將的臺柱子后仍然能夠把東北攥在手里好多年到最后都不是被打敗的;
鄧奉在翻臉后可以孫猴吹毫毛般迅速的變出一支打垮吳漢的力量;
耿弇后面到了關東變清晰后才“想起來”嚷嚷回上谷找老爹搬存貨,咱他娘徹底滅了彭寵和張步,不懷疑耿弇的革命忠誠,但人家最終攜巨資入場的時機恰到好處。
人家最開始就沒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前面我們說過,劉秀定都洛陽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
不僅早,而且多。
鄧禹,吳漢四縣開路,所有功臣創下歷代功臣的封賞之最。
不是劉秀不明白應該大定天下后再賞,不是劉秀不明白封賞不宜過多。
而是他沒辦法。
你自身沒有股本,當這個家就終究不硬氣。
豪族們跟你打天下,說白了也就是看你是塊料為了跟你分蛋糕,你這個總公司就是個門面,樓都是人家底下分包蓋的。
所以各豪族得到好處了,地方的土皇帝得到官方認可了,才會跟著你接著干。
人家覺得你政策不行,覺得自己的分紅不認可,或者覺得受到了侮辱,人家不爽自然就反了。
因為人家不僅手頭有部隊,在老家人家仍然有地、有兵、有錢、有勢力!
劉秀的半路大封賞,穩住了大部分的豪族。
但金字塔頂端的那幾個,他確確實實有心無力了。
劉楊功高無可賞。
彭寵想封王卻撞了劉秀他祖宗布下的封印。
一步錯步步錯后劉秀又犧牲了南陽鐵三角的核心利益去穩住真定人。
那些豪族都是地頭蛇。
這仨則是地頭眼鏡王蛇。
你在圖窮匕見后打了一個蛇的七寸,但終究沒躲過那兩支蛇的撲面而來。
打敗吳漢后,鄧奉洗劫了漢軍的物資、糧草,吳漢大軍被割裂成兩段阻斷了歸路。
鄧奉強大的戰斗力讓吳漢根本打不通北歸的道路,只得率殘部南撤,萬修(云臺26)病死軍中,北面只剩下堅鐔(云臺22)困守宛城。
鄧奉則分兵四處,陸續擊破漢軍其他各部,迅速控制了南陽大部,然后還與周邊的董欣流民軍、南邊南郡的楚黎王秦豐等結成了聯盟。
鄧奉鬧騰大了以后,猶如一把尖刀插進了劉秀的心臟。
南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北走沒兩步就是洛陽,而且鄧奉打殘了吳漢的十萬大軍也大大出乎了劉秀的預料。
別看北邊彭寵那可以派一萬人去糊弄朱浮,鄧奉這卻一丁點也不敢馬虎。
距離太近了,還是革命老區,稍微處理不好所有伺機而動的不服勢力就會群起響應!
26年十一月,劉秀派出了超豪華陣容,以征南大將軍岑彭(6)為主將,率領賈復(3)、耿弇(4)、朱佑(8)、王常,郭守,劉宏,劉嘉、耿植八員大將共擊鄧奉等南陽亂軍。
云臺將的三,四,六,八全部出戰!
結果再次令劉秀大驚。
岑彭耿弇大敗,賈復重傷,朱祐被俘。
豪華陣容再次被鄧奉打殘。
其實這次劉秀的任命很是廢了一番心思。
總司令岑彭老成持重,南陽的曾經最高長官,還是離新野不遠的棘陽豪族;
最猛的突擊隊長賈復是離新野不遠的冠軍縣豪族;
自己的心腹司機朱祐是宛城人,跟鄧奉還有交情,
再加上有上谷突騎的最年輕的特種兵大將耿弇。
這套陣容堪稱完美了。
但就是打不過。
自昆陽入南陽后,漢軍擊破了杏聚的許邯,隨后揮軍進兵堵鄉(方城),前去圍攻董欣。
鄧奉知道后親率一萬精兵來救,雙方激戰于堵鄉城下。
昆陽是入南陽的關鍵物流戰略點,堵鄉則是入南陽的關鍵險要戰略點。
在這次南陽門戶鎖鑰之戰中,鄧奉的一萬人打敗了漢軍主力,朱佑被俘,賈復重傷。(別問我咋操作的,史書一筆帶過)
鄧奉在三個月內幾乎將劉秀手下干將打了一個遍,劉秀集團罕見的出現了一個誰也搞不定的難題。
此時時間已經來到26年底,二十萬赤眉即將出關,被馮異在華陰艱難絆住,劉秀又面臨了兩瓶毒藥選一瓶的艱難抉擇。
劉秀最終選了喝鄧奉這瓶,他下令抽調耿弇部回軍跟他守宜陽去堵赤眉。
岑彭你在堵鄉一定給我頂住!決不能讓鄧奉沖出南陽!
一個多月后,公元27年的閏正月,劉秀終于在馮異的大發神威下逼降赤眉,劉秀終于解下了四戰危機的第一柄達摩克里斯之劍!
這個時候國際形勢是個啥狀況呢?
北面彭寵越鬧越兇,朱浮不死不活。
東邊劉永雖然被打垮,但張步,董憲割據山東正式宣布挺劉永。
西面馮異開始挺進關中,但涼州的隗囂和得了漢中的公孫述也開始對關中蠢蠢欲動。
南邊更不用說了,岑彭正在和神將僵持。
這就是劉秀此時面對的國際形勢。
劉秀此時雖然地盤最大,但他現在這個天下之中陷入了一個非常被動的四戰之地。
沒有一個方向是安全的,沒有一個方向可以稱之為后方。
面對這個現狀,劉秀是這么定公元27年的工作計劃的。
西和,北據,主打東、南。
南為首選。
因為眼下的最大危機,就是肘腋之患的南陽亂局。
面對南陽亂局,劉秀還是有一個最大優勢的。
這個優勢,就是他自己。
他是這個王朝的真龍,這個時代的兵仙。
眼看鄧奉那誰也摁不住了,赤眉那邊剛剛拔出腿來,27年3月,劉秀就親自南下出征了。
在葉縣劉秀在山內險道被造反派數千人阻擊,車騎不能進,劉秀令岑彭不惜代價強力沖擊,艱難打開了通路。
兵仙出馬后,神將開始遇到克星,大軍在堵鄉大戰后,鄧奉戰敗,逃到淯陽,董欣投降。
在淯陽,鄧奉再敗,退至小長安,劉秀率諸軍緊追。
四月,在小長安,劉秀三敗鄧奉,大勢已去的鄧奉決定投降。
他請之前被俘的朱祜做中間人,赤裸上身由朱祜押著他一起來到劉秀大營中請罪。
很想寫寫鄧奉的作戰過程,但無論始與終,無論勝與敗,關于鄧奉的所有戰斗記錄全都是地名,沒有丁點詳細的過程,所有關于他的記載都諱莫如深,所以很遺憾,史書沒寫的我也不能編。
為啥會這樣呢?
因為鄧家的后人光耀整個東漢,祖宗前輩有這么一段終歸不好聽。
不光鄧奉的所有資料諱莫如深,而且他的下場也讓人深感意外。
他由朱佑做中間人,親自投降后,史載劉秀想放他,但岑彭和耿弇卻表示不同意。
理由是應該以此事警示其他蠢蠢欲動的人,鄧奉要是不殺后面全都造反起來試試自己道行了,反正敗了也沒成本。大軍勞師遠征近一年,直到陛下御駕親征他才投降,不殺不足以平憤!
因此劉秀最終殺掉了鄧奉。
從理論上來講,誰也沒想到鄧奉會被殺,因為劉秀是出了名的重感情的厚道人,更何況劉家、鄧家、陰家這三家的關系實在太不一般。
鄧家滿門從龍勛重,他鄧奉保護陰家有大功,叛亂的起因是吳漢縱兵劫掠理虧在前引起的,而且鄧奉在敗后是由頂級中間人,領導的司機朱祜帶著請降來的。
他是預測到自己沒事,才會這樣來請降的。
他不是沒有退路,他完全可以直接掉頭南下投奔秦豐守南郡的漢水防線去。
這種造型的請降在劉秀開國過程中沒有被寬恕的只有鄧奉一例。
要知道刨他祖墳的赤眉他都給投降機會了,天無二日曾經當過皇帝的劉盆子都被他善待善終了,獨獨這個自己人的鄧奉他咋就過不去了呢?
是岑彭和耿弇勸諫的原因嗎?
他們只是幌子,鄧奉的分量絕不是他倆能殺得動的。
是劉秀下的決心。
為什么呢?
其實再仔細想想他這一生,就能品出來劉秀這個人不是一味的瞎厚道了。
他這個人的人生操作系統有著極強的底限思維!
這個人極講原則!
他定下了“非劉姓不王”的遵祖制原則,然后他在整個中興過程中無論多么的驚險,多么的四敵環繞,他都沒有拿這個當做底牌去做交換搞什么“買他三年太平”。
多大的事來了,我也咬著牙頂著!不行就是不行!
復的是祖宗之業,高祖、武帝當年啥原則,我就也要啥原則!這事沒得商量!
他寬恕了太多罪大惡極的人,卻唯獨沒寬恕過背叛他的人。
因為背叛的成本極高,帶來的示范效應影響極壞,他從最早就算明白這個賬了!
既往不咎沒問題,但忠誠是我的底線!
每個人,有且只有一次機會!
朱鮪和李軼殺了他哥哥,朱鮪可以得到他拿黃河發誓的寬恕,但李軼不行。
因為朱鮪是新市軍的,并非我們自己人,人家殺我兄長雖然可恨但可以理解。
你李軼是我們自己人,背叛不可原諒。
真定王劉楊是我的第一個大金主,但你決定背叛了,我可以迅速下手派耿純做了你。
彭寵起兵反叛了,整個公元26年無論我打的多么艱難,我也始終沒有放話去談判,去處理朱浮了事,去招安撫平這位東北王,而是我跟你打到底。
“背叛”屬于劉秀的原則問題,根本就容不得商量!
其實鄧奉從他俘虜朱祜后待為上賓,最終肉坦出降而不是繼續南逃,也可以看出來他存著被招安的心的。
我這么能打,又是逼上的梁山,你明白我價值了吧,掂量出咱老家的分量了吧。
但他沒有想到他這位“鐵三角”的“自己人”,其實也是劉秀立規矩,正典型的最好開會材料。
鄧奉是整個光武中興期間極其特殊的存在。
他材料不多,但分量極重。
1、鄧奉被殺后,終光武一朝,干部隊伍再無叛逆者。
2、鄧奉被殺后,由于這位自己人太過于讓劉秀刻骨銘心,受了極大委屈、做出了極大貢獻的陰家與鄧家不僅沒受連累,反而最終笑到了最后。
29年,彭寵被平叛干掉后,郭圣通就被劉秀逐漸疏遠了。
39年,劉秀封皇子為公,陰麗華長子劉陽封東海公,轄二十三縣為諸子之首。
41年,郭圣通被廢,陰麗華立為皇后。
43年,陰麗華長子劉陽子以母貴立為太子,改名莊,即漢明帝。
陰氏一門四侯,滿門顯貴,并在漢和帝時期又一次出品了皇后,貴隨東漢皇柞始終。
老兄弟的鄧家同樣侯爺滿門,在后面更是拿下過兩屆皇后。
鄧晨此后歷任地方,人盡其才,極受尊崇。
鄧禹在天下大定劉秀杯酒釋兵權后成為了少數的在朝之人,終光武一朝位極人臣,劉莊繼位后拜為太傅,臥病親臨問候,后定為28將中興第一。
如果鄧奉不暴脾氣的鬧一通,后面的兩家脈絡會怎樣呢?
我們很難推測。
但他似乎也在用他短暫且傳奇的生命穿透了濃濃的歷史迷霧向后世傳遞著一個信息: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面對“身不由己”的“負心人”時,是大局成全,還是翻臉亮劍,在這里我們不做評價。
對得起與對不起,是人世間最難擺扯清的深刻之問。
辜負與不辜負,也是人世間最一念之間的永恒話題。
神將隕落后,劉秀留了三萬兵給岑彭,令他向南掃蕩南郡的秦豐,但剛剛長舒一口氣的劉秀這時又聽到了壞消息,蓋延配合吳漢去平青犢后不到兩個月,睢陽又起義了。
都說劉秀位面之子一路躺贏,其實全程細看下來,他容易嗎?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前知其當然,事至而不懼,徐為之圖,是以得至于成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