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肛腸術后尿潴留治療進展

肛腸術后尿潴留(the Prevention of Urine Retention Due to Anus and Intestine Operation)是指患者在完成肛門直腸手術后,由于各種因素引起的排尿不暢或不能自行排尿,尿液留于膀胱。臨床癥見小便少而費力,排出不暢,而致膀胱過度充盈、膨脹,引起下腹脹痛,甚則痛苦難忍。若尿潴留不能及時妥善處理,可致膀胱出血或破裂,如尿液進入腹腔可引起腹膜炎。尿潴留是肛腸病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率高達52%[1]。目前臨床治療以導尿為主,但是導尿痛苦大,且易于感染,或造成尿道損傷,患者不愿意接受。而中醫藥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副作用少,痛苦小,療效確切,可以集預防、治療和康復于一體,有著巨大的應用發展優勢。現就目前中醫藥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的研究現狀進行概括,并對存在問題加以分析。

1肛腸術后尿潴留的病因病機

正常的排尿反射是尿量達到一定程度時,膀胱內的壓力增大,刺激膀胱內的感受器,通過復雜的受意識控制的反射活動,造成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縮和尿道括約肌松弛而產生排尿。正常的排尿動作,必須在肛門括約肌松弛的條件下才能完成。某個環節障礙,均能引起排尿困難或尿潴留。

肛管直腸與泌尿生殖系統解剖位置較為鄰近,在女性,膀胱、尿道與直腸、肛管之間則有子宮、陰道相隔;而在男性,膀胱、前列腺、尿道與直腸、肛管緊密相鄰,神經、肌肉聯系密切,在生理和病理均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肛門部疾病及肛腸手術中的各種作用因素,如麻醉、手術刺激、疼痛等,均易導致膀胱頸及尿道括約肌痙攣,或膀胱平滑肌收縮無力,引起反射性排尿困難和尿潴留。腰麻、骶麻、硬膜外麻醉除能阻滯陰部神經引起會陰部感覺喪失及肛門括約肌松弛外,又能同時阻滯盆內臟神經,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縮無力和尿道括約肌痙攣。這是術后早期尿潴留的主要成因[2]。由于肛門部神經較豐富,若術中操作粗暴,過多損傷皮膚、肌肉等組織,使肛門括約肌收縮或痙攣而引起的劇痛,常能直接反射性引起或加重尿道括約肌痙攣而致排尿困難;另一方面,因肛門疼痛,患者也不敢增加腹壓用力排尿,故疼痛常能引起尿潴留。有慢性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常可因手術刺激而發生前列腺急性充血肥大,壓迫尿道形成尿潴留。此外,在肛門前方結扎組織過多,或在前方注入大量藥液(如局麻、痔核注射等),使局部膨脹,以及肛管內留置物過多,創面塔形紗布加壓包扎過緊等,均可壓迫尿道而產生刺激性或異物壓迫性排尿困難或尿潴留。年老體弱者腹肌、膀胱肌收縮無力,加上手術刺激,常可發生排尿困難或潴留。此外環境的改變,習慣在廁所排便的人,因術后臥床可反射性的引起病房排尿困難。

肛腸術后尿潴留是西醫病名,在中醫屬于“癃閉”的范疇。癃閉這一病證名首見于《內經》,在《素問·宣明五氣》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靈樞·本輸》曰:“三焦……實則癃閉,虛則遺溺”。癃者為小便不利,點滴而短少,閉為小便閉塞,尿液點滴不出。古人認為癃閉主要責于膀胱,認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出矣”。膀胱肛門直腸部同處于下焦,肌腠疏松,易生濕邪,濕熱互結,阻滯經絡,又因肛門直腸部手術,損傷經脈血絡,氣血運行不暢,累及膀胱,膀胱藏津而不化,最終導致癃閉[3]。因此膀胱濕熱,氣滯血瘀,氣化不利是其主要病機。本病的病位雖在膀胱,但與脾、肺、腎、三焦功能失調密切相關。祖國醫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且又處于積極創新發展階段,我們應從中醫基本理論出發,不斷探討形成新的認識,以求新的治法和方藥,提高臨床療效。

2肛腸術后尿潴留中醫治療現況

肛腸術后尿潴留以實證為主,治療應根據“腑以通為用”的原則,清利濕熱,消散瘀結,通利氣機為通調水道大法。但又據臨床個體差異,辨證施治。中醫藥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方法多樣,如穴位按摩、穴位敷貼、穴位注射、針刺、穴位灸、或針灸并用等等。

2.1穴位按壓法

穴位按壓法具有疏通經絡之效,可以解除膀胱肌肉痙攣,增強肌束伸縮力,調節神經中樞排尿反射而引起排尿。郭氏[4]根據中醫經絡俞穴理論,治療組44例患者選擇三陰交、關元、中極、氣海等穴進行按壓,當病人俯臥位時,可采用腎俞穴按壓。用拇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按揉,每穴2min,按壓時手指略振動,由輕到重逐漸用力,以病人局部感覺酸、脹、麻為度。對照組40例采用一般方法如熱敷、按摩、聽流水聲等誘導排尿,觀察兩組排尿情況。結果示治療組病人尿潴留解除率為93.2%,對照組尿潴留解除率為7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陳氏[5]采用耳穴貼壓預防肛腸術后尿潴留。其中,耳穴組454例患者手術前晚將消毒過的王不留行籽膠布貼貼于耳穴中的敏感點,然后用對壓法即用食指和母指的指腹置于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對壓迫貼于耳穴的籽,手法由輕到重,至病人出現酸、麻、脹、痛或患者自己感覺“得氣”。用手反復按壓,進行壓迫刺激,術后6小時內、排便前可增加按壓次數,每次2~3分鐘,每日3~6次,留置3~4天。常規組454例患者除不用耳穴貼壓外,其它術前準備和健康指導與耳穴組相同。結果示耳穴組尿潴留的發生率只有4.85%,大大高于常規組的18.94%。

2.2穴位敷貼法

穴位貼敷療法通過藥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過透皮吸收,使局部藥物濃度明顯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較為直接。通過藥物和穴位經絡的雙重作用于膀胱,使潴留的尿液得以暢流于體外。代氏[6]等用豹骨、人工麝香、生草烏、生川烏、乳香等24味中藥制成的壯骨麝香止痛膏3貼分別縱向貼敷治療觀察肛腸術后尿潴留的278例患者。方法:第1貼貼敷在臍水平線至臍下4寸,以任脈循行路線為中線。包括穴位:神闕、氣海、關元、中極等。第2貼和第3貼分別對稱地貼敷在臍兩側,以前正中線和臍水平線為對稱軸,兩側覆蓋范圍包括足少陰腎經和足陽明胃經。包括穴位:肓俞、四滿、氣穴、天樞、大巨、水道等。統計結果:痊愈166例,顯效98例,有效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7.84%。顯示出良好的臨床效果。張氏[7]用通癃開閉散(芍藥、甘草、附子、木香、檳榔、艾葉、紅花、細辛、當歸、熟地、川芎、黨參、茯苓、白術)按比例研成粉末,用醋調和裝袋蒸透,于術加熱奄包敷于辨證施穴之中極、關元、曲骨等穴,用中頻藥物導入儀使藥液入里的方法防治肛腸術后尿潴留,對照組傳統方法如定時排尿、局部按摩等,結果實驗組較對照組病人排尿時間提前,尿潴留發生率僅為4.41%,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1)。通癃開閉散加中頻藥物導入治療預防肛腸術后尿潴留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2.3推拿法

推拿法屬于非藥物的自然療法、物理療法。運用雙手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作用于病患的體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以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等療效達到解除尿潴留的目的。蓋氏[8]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取俯臥位,順、逆時針輕揉摩腎區各20次,推撫腎體表區5-8次,點按關元、腎俞、氣海、腰俞、委中三陰交穴位各2—3min,雙掌由上至下推擦腰大肌處,輕揉腰骶處。術后24h觀察兩組排尿情況。所得數據顯示治療組60例患者治愈48例,好轉10例,未愈2例,總有效率96.6%,高于觀察組80%的有效率。劉氏[9]等對100例痔瘺手術后所產生的創傷性尿潴留患者進行7足反射區及經穴按摩和肌注新斯的明常規處置對比觀察。按摩方法:50例病人均在術后6小時具備輕度尿潴留情況下進行一次性上述反射區及循結經按摩,手法采用中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究會舉辦的足反射法培訓班所授的正規手法,足太陽膀胱經采用以大拇指指腹循經推摩法由跗陽穴推向至陰穴20次,足少陰腎經從然各起以大拇指指腹循經推摩至三陰交20次,三陰交以重點揉壓。整套手法中等偏重,以病人能耐受的酸麻脹痛為主,每區按摩10~20次,雙足按摩共用25分鐘左右,按摩后囑病人盡量飲溫白開水300~500m|,20分鐘后囑病人排尿。結果示:反射療法組治愈率為94.0%;常規組在治愈率為72%,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具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提示:反射療法組在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中療效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王秀麗[10]用松節油熱按摩解除肛腸術后尿潴留,按摩臍下3cm至恥骨聯合,兩側至髂前上棘的范圍內。方法:取500mL鹽水玻璃瓶,內盛60--65℃熱水。裝入布套,橫放在松節油的紗布上,輕輕在上述范圍內上下推轉。時間15-30min。常規治療組40例患者分別給予針灸、聽流水聲等治療措施。結果顯示:熱按摩組療效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組。

2.4針刺法

針刺療法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刺經穴可疏通膀胱經氣,恢復膀胱氣化功能,松弛膀胱括約肌,通利小便而解除術后尿潴留。針刺多取三陰交、中極、關元等再配合其他穴位治療。李海生[11]等針刺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22例,辨證屬于實證者治以清熱利濕,通利三焦,處方:中極、膀胱俞、三陰交、陰陵泉,毫針用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辨證虛證者治以溫補脾腎,益氣啟閉,處方:腎俞、脾俞、三焦俞、關元,毫針用補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其中顯效10例,有效12例。潘金蛾[12]等認為針刺中極、關元、膀胱俞、三陰交、陰陵泉等穴,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有較好的療效。王振英[13]等采用針刺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86例,穴取雙側三陰交,中極,疼痛明顯者加長強、雙側承山,膀胱充盈未超過臍水平線者72例,針刺后能自主排尿者65例,有效率90.28%。膀胱充盈超過臍水平線者14例,針刺后能自主排尿者6例,有效率42.68%,總有效率82.56%。王又華[14]等刺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穴取中極、關元、陰陵泉、三陰交、水道、合谷穴,常規消毒,取1.5~2寸毫針,快速刺人皮下后,上下提插,以患者得氣即可,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或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min,取得較好的療效。陳偉珍[15]針刺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選擇天樞穴、關元穴、中極穴、大赫穴,垂直進針,患者感覺針刺部位有酸、麻、脹感后留針及行針30min(每5min行針1次)。一般起針后30~50min患者就可以自行排尿,總有效率在90%以上。王紅[16]采用針刺治療痔術后排尿困難,針刺關元、足三里、三陰交、氣海、中極、水道等穴,如為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潴留者可針刺三陰交、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等穴,有較好的療效。王健[17]針刺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穴取三陰交、足三里、天樞、中極、關元、氣海等,選穴2~3個/次,留針30min,每隔10min運針1次,體質強壯者給予瀉法,體質弱者給予補法,或補瀉兼用,療效較好。

2.5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法封閉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穴位多取足三里,三陰交,藥物多采用新斯的明,或生理鹽水,取到穴位調節和藥物雙重療效,是治療尿潴留較好的一種方法。李氏[18]采用穴位注射法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顯示較好療效。方法:囑患者平臥,雙腿屈膝,在一側下取足三里穴,即外膝眼下3寸,脛前脊外側1寸處,消毒局部皮膚,用2號注射器連接6號針頭,抽吸新斯的明射液0.5mg,快速刺人皮膚,得氣(即者有酸、沉、脹、麻感丑術者有手下沉感)后刺激5~l0秒鐘,回抽無血可慢注入藥物,拔針后輕壓針眼;同法另一側足三里穴,注射新斯的明0.5mg。結果:80例尿潴留患者,均經熱敷膀胱區、聽流水聲、按摩少腹部等誘導排尿無效后行穴位注射,解除尿潴留者76例,其中顯效60例,占86.25%,有效7例,占8.75%,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5%。金惠明[19]對124例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效果滿意。方法:取5ml注射器抽取新斯的明注射液1mg,加生理鹽水2ml。患者取平臥位,屈膝,定穴位,常規消毒皮膚后垂直進針2.5cm左右,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后抽吸無回血,注入藥液1ml,拔針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2min,將剩余藥液更換針頭后以同樣方法注入對側足三里。124例尿潴留患者經治療總有效率達90.3%,其中有效93例,占75.0%,顯效19例,占15.3%,無效12例,占9.7%。徐利[20]采用中極、三陰交、水道、水泉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認為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是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理想療法。周鳳仙[21]采用三陰交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療痔瘡術后尿潴留取得較好的療效。方法:抽取新斯的明1mg,雙側三陰交穴常規皮膚消毒后,先后用5號針頭執筆式持針快速直刺皮1.0~1.5寸,適當上下提插,待酸脹感回抽無血后推入藥液0.5mg。36例病人,痊愈26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4.4%。吳麗朵[22]采用照海穴位注射生理鹽水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療效較好。方法:穴取照海,指切定位,常規消毒皮膚,抽取無菌生理鹽水2ml,配5號針頭,快速直刺3~5分,提插得氣,抽無回血,即注入生理鹽水1ml,拔針后同法在對側照海穴注射生理鹽水1ml,30min左右,協助病人排尿。50例中,有效40例,顯效8例,無效2例,有效率96%。黃仕玉[23]運用新斯的明對病人進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術后尿潴留,196例病人,經治療顯效及有效者共157例,有效率80%。祁原婷[24]等采用足三里、三陰交穴位注射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總有效率為97.2%。申曉月[25]通過獨取三陰交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療痔瘡術后尿潴留療效滿意。方法:應用2.5ml一次性注射器,按無菌技術操作抽取新斯的明注射液1ml,病人取仰臥位,取三陰交穴,常規消毒后,用6號針頭,直刺1寸,行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后,回抽無血推注藥液每穴0.5ml。結果:65例中,顯效61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5%。吳家娣[26]取穴雙側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治療肛腸病術后急性尿潴留。34例病人,治愈32例,占94.1%,無效2例(為伴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占5.9%。

2.6灸法

多采用艾灸、隔姜灸、溫灸器等灸中極、關元等穴,以溫通膀胱經氣,恢復膀胱氣化功能,通利小便。余衛華[27]等采用電溫灸器灸中極、關元、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曲谷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取得較好的療效。李建美[28]等探討隔姜灸關元穴對痔手術后尿漪留患者排尿的影響,認為隔姜灸關元穴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使痔手術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時間明顯提前。方法:將待手術后發生尿潴留的患者50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30例,采用隔姜灸關元穴的方法,患者仰臥于床上,先在腑穴部位的皮膚上涂凡士林,把一新鮮姜片放在上面,再將用艾絨制成的回錐形艾住直接置于姜片上點燃施灸。艾灶燃盡后除去余灰,更換一壯再灸,一般灸2~5壯,以患者局部皮膚紅潤不起泡為度。一次治療所需時間大約為5-15min;對照組20例,采用傳統的誘導排尿方法。結果顯示實臉組在lh、2h、4h內的排尿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謝麗君[29]等采用盒灸關元、中極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取得較好的療效。146例患者經盒灸處理后,其中顯效86例,有效5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6.6%。汪永堅[30]等采用隔姜灸治療痔瘡術后急性尿潴留,認為隔姜灸關元穴和氣海穴治療痔瘡術后急性尿潴留有較好的療效。方法:將58例病人隨機分成2組,隔姜灸組38例,對照組30例,且有可比性。治療組用鮮姜切成厚約0.4cm的薄片2片,中間以針刺數孔,分別放置在患者的關元穴和氣海穴,再將艾柱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連續3~5壯,如患者感覺灼熱不能忍受時,術者應將姜片上提后再放下,或放在任脈上的相鄰位置進行交替,直至局部皮膚潮紅為度;對照組:按常規用熱水袋熱敷膀胱區。結果顯示:治療組,治愈30例,有效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9%;對照組,治愈10例,有效3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43%,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7針灸并用療法

針刺療法配以灸法,可以更好的疏通膀胱經氣,促進其氣化作用,提高膀胱肌的興奮性,促進尿液排出。孫鋒[31]等運用針灸并用治療肛腸疾病硬膜外麻醉術后急性尿潴留取的較好的療效。王麗君[32]等將肛腸術后尿潴留160例病人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8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別。實驗組法取雙側三陰交、血海、水道、陰陵泉、承山,采用瀉法,強刺激,中極、陰谷、腎俞,采用補法,得氣后留針30min,如年老患者可加用補法針刺三焦俞、委陽;艾灸法:將艾條一端點燃,于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懸灸,使局部有溫煦熱力,致所灸部位皮膚紅暈為度,但操作時謹防燙傷患者。對照組給予甲基硫酸新斯的明針劑1mg,肌內注射1次。結果顯示:針灸組,治愈57例,有效14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8.75%;對照組治愈36例,有效18例,無效26例,總有效率57.50%。鄧書梅[33]采用針灸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方法:針刺取穴:中極、關元、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曲骨。手法:平補平瀉,再點燃艾條灸中極,距離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略有灼熱感為度,將艾條緩慢上下左右移動,以使溫熱持續性刺激,針灸15~30min后囑患者用力排尿。127例病人痊愈者78例,占6l.4%;顯效者37例,占29.1%;無效12例,占9.5%;總有效率為90.5%。張悅[34]等采用針灸治療肛腸術后急性尿潴留,認為針灸治療肛腸手術后急性尿潴留優于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肌注療法。羅忠文[35]采用針灸治療肛門直腸術后尿潴留67例,主穴取:三陰交、陰陵泉、關元、中極、水道、歸來,虛證加取太溪、委陽、足三里、行補法加灸;實證行瀉法去灸,療效滿意。高建平[36]等運用針刺加溫灸治療痔瘡術后尿潴留,認為針刺針刺加溫灸治療痔瘡術后尿潴留有較好的療效。方法:取中極透曲骨,中極快速進針后,往曲骨方向透刺,得氣后快速捻動行針,以針感放射至會陰部為佳。捻轉約5分鐘后,留針半小時,出針。點燃純艾條1根,依次溫灸中極、關元、氣海、水道四穴,至穴位皮膚表面微紅為度。針刺加溫灸每日1~2次,視病情需要而定。60例治愈58例,占96.7%,好轉占3.3%。

2.8中藥煎服

陳氏[37]等用五苓散加減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60例,對照組37例采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6.7%,對照組總有效率51.4%,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結論五苓散加減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有效率高,適于臨床推廣用藥。王氏用尿安合劑[3](八正散加減)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50例,對照組口服六一散煎劑,空白組術后口服生理鹽水,結果:3組顯效率分別為88%,70%、24%,據統計學檢驗3組排尿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及空白組。另外在用尿安合劑觀察治療組、對照組、空白組3組大鼠后的5h尿量及用藥前后尿道括約肌痙攣的緩解程度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尿安合劑煎劑能夠明顯增加大白鼠的尿量,改變尿道括約肌收縮頻率與收縮幅度,具有明顯解痙作用,應用于臨床療效十分顯著。

2.9耳針療法

耳穴與臟腑,經絡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刺激耳穴可以調節臟腑功能,疏通經絡氣機。杭春平[38]運用耳針治療術后尿潴留,主穴取膀胱、三焦、尿道;肛門痛甚者加肛門、痔核點;煩燥不安者加神門;形體虛弱者加脾穴。療效滿意。陳學玲[39]取每個耳穴最敏感點,每次選穴一個貼壓王不留行籽,手法由輕到重,用手反復按壓,術后6h內,排便前可增加按壓次數,每次2~3min,每日3~6次,留置3~4d,療效較好。王麗萍[40]等治療痔瘺手術尿儲留420例,隨機分為甲、乙兩組各210例,分布上無差異。耳針組:取一側耳穴皮質下、膀胱穴、三角窩中點,用1寸毫針消毒后刺入耳穴皮下,并捻轉至有痛、熱感,留針30min,每5~10min捻轉1次。體針組:取中極、關元、水道、三陰交穴,行平補平瀉手法。結果:耳針組優效105例,良效52例,有效41例,無效12例;體針組優效72例,良效49例,有效49例,無效40例。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10電針

電針治療能疏通經氣,解除大腦對脊髓排尿中樞的抑制誘發排尿反射,盡而改善膀胱逼尿肌與尿道括約肌的功能協調,即逼尿肌持續收縮,尿道外括約肌開放,尿液就會通過尿道排出體外。施鈺嵐[41]等選取氣海、關元、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電子針療儀調節電流量,電壓峰值在40~80V。觀察電針對直腸癌術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影響,認為采用電針治療直腸癌術后尿潴留有較好的療效。夏東斌[42]等將80例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采用電針治療。對照組40例采用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均治療一次。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95.0%,對照組87.5%,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認為電針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的療效優于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梁瑞芳[43]采用密波電針治療術后尿潴留,穴取關元,氣海,有效治愈率達97.6%。殷納新[44]采用電針治療肛腸科腰俞麻醉術后尿潴留取得較好的療效,方法將肛腸科腰俞麻醉術后尿潴留80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針刺梁丘,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血海,中極,手法采用慢按緊提,得氣后將三陰交兩穴給與G6805型點針治療儀,選擇連續波,脈沖率2.5~3.5HZ,留針20min出針。對照組給與局部熱敷,肌注654-2針劑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87.5%,對照組總有效率65.0%。

3討論

綜上所述,中醫療法對于肛腸術后尿潴留是一種方便而又有效的療法,包括傳統的體針、艾灸、中藥治療,也有電針、穴位注射、耳針、穴位按摩、敷貼等新療法,各種方法可單用,也可配合使用。治法多采用清熱利濕、益氣行水、疏利氣機、活血化瘀、通調水道。所有方法中,①針灸治療是研究最多的,高頻率穴位有中極、關元、氣海,配以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針灸治療不僅可疏通局部經脈,緩解疼痛,使膀胱氣化功能正常,還能調節患者心理情緒,改善肛腸病術后盆腔神經功能,增強膀胱平滑肌收縮力,緩解尿道括約肌痙攣,從而恢復正常的排尿功能。目前,針灸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還存在一些不足:a、針灸多選用腹部穴位,如中極、關元、膀胱腧等,在大量尿潴留時,針刺下腹部有刺破膀胱的危險。b、在選穴時,各執一詞,如能設立嚴格對照,運用可靠觀測指標,將有利于篩選出優秀的穴位處方組合,更好地指導治療。c、傳統針刺,灸法研究較多,電針耳針研究較少,電針耳針作為較新興的治療方法可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d、重復研究多,實驗研究少,機制研究更少,如能在臨床研究基礎上,開展實驗研究,將有利于進一步把握針灸治療的規律,使之科學化和規范化。e、電針操作缺乏規范,如電壓、電流、頻率大小沒有統一的認識。②中藥研究較少,缺乏嚴格的對照,且對照藥物的選擇缺乏統一。中藥方劑應用局限,最多見如五苓散、豬苓湯、八正散。③穴位注射是一種新鮮療法,它結合了穴位及藥物的作用,是人體在雙重調節作用下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但是穴位和藥物的選擇單一。④術后尿潴留缺乏明確的診斷標準,觀察指標少,療效標準統一不夠,因此診斷治療的規范化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慶榮.臨床肛門大腸外科學,第一版[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54.

[2]張振勇.從解剖學聯系論肛腸術后尿潴留發病機制及其防治.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J].2004.2(1):63

[3]王真權,王世霞.尿安合劑防治肛腸術后尿潴留的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中醫藥導報[J].2008.14(3):1

[4]郭玲妹.穴位按壓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臨床觀察護理.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J].2008.3(6):490

[5]陳學玲.耳穴貼壓肛腸術后尿潴留的護理.現代護理[J].2002.8(11):883

[6]代建華,楊玉剛.壯骨麝香止痛膏防治肛腸病術后尿潴留278例.中醫外治雜志[J].2009.18(1):24

[7]張杰,遲金云,張小菊.通癃開閉散預防肛腸術后尿潴留的臨床觀察.中國護理探索[J].2008.22(2):330

[8]蓋娟娟,曾科學.推拿治療肛門術后尿潴留60例臨床觀察.按摩與導引[J].2008.24(10):20

[9]劉愛萍,劉后芹.足反射法治療痔瘺術后尿潴留療效分析.中醫外治雜志[J].2001.10(1):3

[10]王秀麗.松節油熱按摩解除肛腸術后尿潴留.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J].2004.13(7):869

[11]李海生,陳秀敏,胡金祥.針灸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22例.江西中醫藥[J].2007.38(12):67

[12]潘金蛾,周自勤.針灸加穴位注射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療效觀察.中國肛腸病雜志[J].2005.25(3):49

[13]王振英,王愛法.針灸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86例.中醫外科雜志[J].2005.14(2):42

[14]王又華,楊華等.針刺全息腰穴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40例.山東中醫雜志[J].2004.23(5):288

[15]陳偉珍.穴位針刺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解放軍護理雜志[J].2004.21(10):84

[16]王紅.94例痔術后排尿困難的護理體會.中原醫刊[J].2003.30(20):60

[17]王健.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138例.時珍國醫國藥[J].2003.14(15):297

[18]李連歲.穴位注射法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山西護理雜志[J].1996.10(3):126

[19]金惠明.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療效觀察.護理實踐與研究[J].2007.4(7):84

[20]周鳳仙.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療痔瘡術后尿潴留36例.河北中醫[J].2003.25(1):44

[21]吳麗朵.穴位注射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50例.河南中醫[J].2002.22(2):6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療法的研究現狀
一針療法丨利尿穴
胡慧教授關于八髎穴應用的臨床經驗
膀胱全切Bricker術與Studer原位膀胱術8年的隨訪和評價
中醫護理干預在肛腸病術后尿潴留中的效果觀察
脊髓栓系術后排尿障礙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明溪县| 新营市| 霍城县| 交城县| 安乡县| 凤凰县| 富民县| 运城市| 红原县| 昆山市| 鹿泉市| 凌源市| 新邵县| 宜都市| 苏尼特左旗| 察雅县| 韶关市| 海丰县| 呼图壁县| 泾阳县| 高陵县| 沂南县| 遂川县| 邵阳县| 宜兰市| 山阳县| 惠来县| 汉川市| 集安市| 新绛县| 南雄市| 灵石县| 澄江县| 微山县| 育儿| 江口县| 玉山县| 兴和县| 图木舒克市|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