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體育和西方體育最大的不同點就是,身心的修養問題。
身和心一定要一致嗎?
為什么走夜路比走白天的路要輕松?為什么聊著天走路不知不覺就到了,還不覺得累?
我們要做一個武術的覺察者。
都知道大成拳講究六面渾元力。
六個方向的力,上、下、左、右、前、后,先練哪后練哪,哪的勁兒大哪的勁兒應該小,再加上哪松哪該緊,凡此種種,足以讓練功的人感到頭大。
站樁起始,身與心是不用強求一致的,就像兩個人走長路,互相聊著天,遠比一個人悶走要輕松的多。
為什么走夜路比走白天的路要輕松?因為夜黑看不見更多的東西,心靜。
身上練拳,不是大腦練拳,要把大腦思維的活躍和肌肉神經工作的興奮當成兩回事。
人在這里站樁,大腦可以想別的,不入靜也沒關系。
總怕自己站得對不對,總想心里為什么不安靜,大腦會很累,精神會緊張,因此站樁時思想要放出去。
放的出去,還要收的回來,時不時回來檢查一下自己身體的工作狀況。
大腦可以作為檢查者,但不能是站樁的支配者。
若有意,大腦則為支配,若無意,站樁者必會走形,所以站樁妙在有意無意之間,樁不走形,思維也不來打擾。
這樣站樁就不累了,人的焦慮,多半都是因為大腦干預的太多。
站樁、游泳、長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思想在遠方,內心很平靜。
站樁的一個明顯誤區,便是練功者把假借當成了假想。
比如我設想自己處在一個藍天、白云、草場的很愜意的環境,在那練功,設想是設想,但我的心很靜,大腦沒雜念,這是假借,假借一個環境讓自己的心趨于干凈而愉悅。
而如果自我內心單單只是大腦出現一個畫面,不是自我身處在那個環境,那就是假想,假想只能增加思想負擔。
記住,假借不是假想。
站樁練功,精神的放松很重要。
人在揮汗如雨,心要想著山泉明月,人是熱的,心是涼的,心也燥起來,練功的功效不免打個對半折還要多。
鍛煉中休息,就是這個感覺。
我們的運動,要解決內心的負擔,不讓心累,心不累,才可以解決焦慮。
站樁的六面勁、肌肉松緊,拳術各個功法的動靜、起伏、虛實、快慢、長短等等,這些都是肌肉神經工作的事,要在大腦的干預下解放出來。
讓大腦得到應有的休息,讓肌肉愉快的工作起來,這就是運動的本能,符合基本的養生原理。
人的氧氣、血液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氧氣、血液從大腦中釋放出來,肌肉、臟器就會得到更多的營養。
這也是解除日常焦慮的深層原因,是運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