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來自太極拳各主要流派的名家代表,太極拳研究專家、學者,優秀太極文化推廣人近30人相聚南山,參加首屆世界太極文化節主辦方組織的圓桌會議。
會上眾位名家以太極文化和太極傳承發展為主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表現了對太極文化發展的高度責任感,發言充分體現了深度、廣度和精度。此次會議對于太極拳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
武式太極拳名家田春陽:
太極拳具有表演功能且習練太極拳可強身健體,但它依然是拳,不是戲劇,不是單純的養生功。對于拳來講,它的攻防技擊不能丟,練太極拳的人更不能偏離武功資本。另外,關于太極拳的世界發展問題,我們第一次把太極拳列入2020年世界休閑體育大會的國際項目,屆時,也希望三亞世界太極文化論壇能為這件事情助力。
武式太極拳名家翟維傳:
武式太極拳是一個內外兼修的運動,有很多用氣的東西。中國技擊的配合,再跟精氣神充分結合,才能起到它的功效。現在整個社會是開放社會了,叫大家都受益才是真的好。怎樣讓大家都受益于太極拳,將太極拳發揚光大是我們各位的工作。
孫式太極拳名家李斌:
現在太極拳在年輕人中推廣很難,我們必須要重視打造首屆世界太極文化節的宣傳力和影響力,通過這個平臺可以讓世界上更多的人,包括年輕人都知道太極拳的魅力。還要通過網絡平臺接觸所有的大眾,使太極拳變成大眾的生活方式。
陳式太極拳名家馬廣祿:
此次太極文化節之后,可以將三亞南山這個得天獨厚的地方作為一個高端的培訓平臺,舉辦一些太極拳類的比賽,注重傳統性和文化性,注重內涵。
《武魂太極》主編翟越:
太極發展的當務之急是要吸引年輕人參與,如何讓慢的太極適應、改變我們現在快的社會,這是我們太極人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應該把太極的魅力通過互聯網或其他時尚的方式展現給年輕人,包括降低門檻,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參與這項運動,太極才有更大的發展。
吳式太極拳名家王大勇:
“首屆世界太極文化節”, “首屆”就是開歷史之先河,“世界”就是地域的廣泛性,“太極文化”是它的載體,“節”就是群眾參與的廣泛性。我們在座的各位怎么做好這篇文章將”首屆“做成一個品牌性的產業,或者是變成介詞,讓它系統性是我思考的問題。
楊式太極拳名家崔仲三:
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在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推廣太極拳,做這些的目的就是把自己所鐘愛的東西傳承下去。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忘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東西,通過我們不斷地往下傳。它是一種演變,但是這種演變給你的感覺一定是美好的。
北大養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朝斌:
太極是一個標識,同時也是一個logo。太極的logo是陰和陽。太極,我的理解它是一種狀態。中華研習中有一種“天人合一”的狀態,太極修習的目的是什么,包括從易經開始就是兩儀四象八卦,太極或者是無極,然后兩儀四象八卦,這完全是在這個十進制的基礎之上來詮釋這個世界和人類自身。
太極研究專家翟金祿:
這個圓桌會議實際上是世界太極文化節設計人員的頂層會議,首屆世界太極文化節應該站在一個道的高度上研究太極拳今后的發展。另外建議把太極文化高峰論壇和太極文化講堂有機結合起來,這將有利于太極文化的長遠發展。
吳式太極拳名家張全亮:
太極拳的功能非常全面,我們不能止于健身層面,要深挖它的傳統文化精髓,包括哲學在內。作為太極拳的傳播者,我們首先是育人,教育弟子必須要講五德,工作上要好、為人口碑要好、練功也要好。
陳式太極拳名家陳小旺:
修身養性,我們練太極拳是修身,另一部分是養性。修身和養性兩個方面,光修身不養性就會出問題。比如說很多人有心理疾病影響了身體產生疾病,這是惡性循環。如果心里想得開,它會讓你身體產生興奮,良性循環。練太極拳,我們要有這個思想,修身養性,平衡身體,平衡心理。
楊式太極拳名家傅清泉:
武術太極拳的推廣,難就難在它的復雜。怎么樣去降低它的量,而不改變它的質。其實一些載體或者現代化的推廣方式是可以充分研究、運用的。用一種開放的胸懷和智慧的思維去發展傳統的、經典的東西。另外,教練的素質和數量也是影響太極拳發展的關鍵原因。
《武當》雜志主編劉洪耀:
中國的武術和中國的太極拳要想辦法走向世界,就要在科學化、規范化上多下功夫,使它的形態要適應國內的發展、國際化發展以及我們自身發展需要,我的另一個觀點是放開競爭,太極拳的幾大門派,在競爭中不斷壯大。各個門派要有自己的鮮明特點,特色,體系等。另外,我們自身拳法的挖掘整理以及理論研究也非常重要。
世界太極拳冠軍邱慧芳:
希望太極拳能夠進入到校園,不僅僅針對大學生群體,中小學也是。2018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里已設立武術項目,太極拳就是其中之一,在學校里習練太極拳已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孫式太極拳名家霍培林:
世界太極文化節,就要樹立一個“大太極”的概念,所有的太極只是形式不同而已,道理都是一樣的,就像練書法一樣。太極拳有共性,我們把共性的東西梳理一下,這樣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這個隊伍。
楊式太極拳名家楊志芳:
太極拳理論是我們中國一個大的文化,也是中國人對世界最大的發明貢獻。大家知道太極拳參與的人數是最多的、理論水平是最高的,如果宇宙是個大太極,我們人生就是小太極,你在練太極拳的同時在你的身上都能體現出來。
孫式太極拳名家張茂清:
我們這代人應該側重于傳承太極拳的重要內涵,包括技擊,因為它是武術,武術的最高境界不是理論而是技擊。在今天,應該形成以全民健身為主,以平衡人類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觀念去設想太極拳的未來。
和式趙堡太極名家顧廣州:
太極拳的內在其實就是通過姿勢動作激發你身體內在的本源,練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感覺到以前從未出現的愉悅,會感覺到身體發生了變化,不但健康而且很奇妙,不要為了比賽或者是姿勢動作而丟掉真正的內在,我估計世界各國人民真正欣賞的還是很傳統的也就是太極拳內在的東西。
圓桌會議上,各位太極名家還對如何辦好世界太極文化節進行了研討,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以上內容根據圓桌會記錄整理,未經各位發言者審定)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如何參加三亞南山世界太極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