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讀書報 》( 2022年11月16日 15 版)
■陳林
宋人愛梅,宮苑、驛路、庭院、墻角、荒野常遍植梅花。北宋蘇頌《本草圖經》曰:“梅實生漢中川谷,今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蘇軾《殘臘獨出二首·其一》寫惠州野梅:“處處野梅開,家家臘酒香。”南宋楊萬里《自彭田鋪至湯田道旁梅花十余里》繪梅州梅林:“一行誰栽十里梅,下臨溪水恰齊開。”陸游《梅花絕句》憶成都梅花:“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可見梅之多、花之盛。楊萬里《走筆和張功父玉照堂十絕句·其三》云:“騃女癡兒總愛梅,道人衲子亦爭栽。”連僧人道士都競相栽梅,愛梅之甚若此。故范成大《梅譜》云:“梅,天下尤物,無問智賢、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系重輕。”
宋人愛梅,留下不少詠梅詩。據統計,《全宋詩》收錄600多位作者近5000首梅花詩。蘇軾有詠梅詩50余首,“梅花詩人”張道洽據傳生前所寫詠梅詩不下三百首,流傳至今亦有近百首。陸游《梅花絕句·其一》“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用化身寫愛梅之志;楊萬里《南溪弄水回望山園梅花》“溪水聲聲留我住,梅花朵朵喚人回”借溪水抒愛梅心聲;仇遠《立冬即事》“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以梅香留愛梅囈語。
宋詩緣何愛詠梅? 或許正是梅不與眾花爭妍、傲雪不群、孤芳自賞的生長習性,不僅迎合了詩人們賞孤愛獨的審美心理,也契合了詩人們對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君子情懷的抒發。
“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朱熹《墨梅》)梅開于冬季,冰肌雪膚,淡雅美麗,深受人們喜愛,被譽為“霜雪美人”。梅堯臣《紅梅》把梅花比擬為一個嬌俏玲瓏清新可愛的鄰家小女:“家住寒溪曲,梅花雜暖春。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吳頤《次邦憲宣德紅梅詩韻》把梅花描繪成一塵不染、光彩照人的高潔女子:“玉骨冰肌冷照人,勻紅輕浥絳羅巾。更無凡木能爭艷,定向壺中別得春。久稔新詩能寫物,須知樽酒可藏真。寄聲閉戶英夫子,體取居塵不染塵。”晁端友《梅花》把梅花刻畫成一個冰雪肌膚、玉潔冰清、孤芳冷艷的仙子:“皎皎仙姿脈脈情,絳羅仙萼裹瑤英。色侔姑射無雙白,香比酴醾一倍清。臘后春前芳信密,水邊林下曉妝明。故應不屬東君管,冷艷孤芳取次成。”周必大《次韻史院洪景盧檢詳館中紅梅》中的梅花既有仙子的裊娜多姿,又有鄰家女子的嬌澀可人:“初疑太真欲起舞,霓裳拂拭天然姿。又如東家窺墻女,施朱映粉尤相宜。”
張道洽《對梅》更是將梅花比喻為愛人:“秋水娟娟隔美人,江東日暮幾重云。孤燈竹屋霜清夜,夢到梅花即見君。”司馬光《和史誠之謝送張明叔梅臺三種梅花》折梅寄友,以表思念之情:“別后相驚兩鬢霜,可憐梅蕊為誰芳。臺頭日暖分三色,林下風清共一香。正爛熳時游不足,忽離披去樂難常。殷勤手折遙相贈,不欲花前獨舉觴。”陸游《夢游沈園》借沈園梅花的物是人非抒發對表妹唐婉的深切懷念:“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窮冬萬木立枯死,玉艷獨發陵清寒。”(歐陽修《和對雪憶梅花》)梅凌霜傲雪,不畏嚴寒,氣節高堅,鐵骨錚錚,象征著堅韌不拔永不屈服的人格精神,常被用來表現在惡劣環境下的堅韌頑強。蘇軾《紅梅·其一》詠贊紅梅孤傲瘦勁凌霜斗雪的精神,表達寧可自憐幽獨亦不隨波逐流的人格堅守:“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陸游《落梅》以梅自喻,借梅花表達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中力主抗金決不妥協的堅定立場和頑強不屈的人格精神:“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陸游《梅花絕句·其二》)梅獨放寒冬、傲雪不群、孤芳自賞的高潔品性,常被人們作為現實世界中理想追求受阻后的一種人格寄托。蘇軾《岐亭道上見梅花戲贈季常》通過描寫道上梅花,表現了不甘與世委蛇的獨立人格:“蕙死蘭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嶺頭梅。數枝殘綠風吹盡,一點芳心雀啅開。野店初嘗竹葉酒,江云欲落豆稭灰。行當更向釵頭見,病起烏云正作堆。”王安石《梅花》借梅喻己,抒發“暗香”怡人的君子情懷:“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蘇軾《和秦太虛梅花》抒發雖遭遠放仍獨立不羈,不與世俗之人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懷:“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萬里春隨逐客來,十年花送佳人老。”
“木海亭前花似錦,嶺頭梅蕊怯風沙。”(張舜民《望子嶺梅花方開用黃道韻》)。梅開于歲末,孤高不爭,象征幽靜淡泊的隱士情懷。林逋《山園小梅二首·其一》堪稱宋詩詠梅經典: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此詩首聯贊美梅花獨領風騷,占盡風情;頷聯描寫清淺池水、朦朧月色映襯下的梅花,意境清幽淡雅,猶如國畫;頸聯借物襯人,與尾聯一起抒發對梅花及隱逸生活的喜愛。“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梅花清幽淡雅的姿態與神韻,表現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氣節和高尚人格,成為詠梅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