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月買點黃金,十年后你會有很多黃金,但是很難靠這些黃金抵御通脹。
黃金作為硬通貨,世界各國央行都有儲備,并且很多都在不斷增加儲備。本國貨幣其他國家不一定認可接受,但是黃金一定可以,這是國際貿易中支付能力的保證。
對于個人來說,黃金的保值作用更多是在亂世中,比如戰亂,惡性通貨膨脹時期。當貨幣印刷量過多,信譽急劇降低,大幅貶值之下被消費者拋棄,黃金就要作為硬通貨出場了。
但是只要不發生惡性通貨膨脹,實物黃金的保值作用就值得商榷了。
2015年時金價下跌,大媽們紛紛采購黃金,甚至于讓下跌不止的金價企穩回升。但是到了今天,金價較之大媽們的購買價格還要低。那筆錢存到銀行幾年下來也能有近20%的利息,金價沒有上漲這么多,那就是虧的。
眾所周知,廣義貨幣M2的增速是相當驚人的,近年來更是保持在15%左右,真實通貨膨脹率8%上下浮動。在貨幣持續貶值的情況下,金價并沒有逐年上漲,保值從何談起?
財智成功曾經簡單測算過,按照真實通貨膨脹率,即使通過理財獲得收益,本金和利息加起來依然每十年貶值三分之一。可以肯定的說,貨幣的購買力是持續降低的。
黃金作為硬通貨,惡性通貨膨脹時價值凸顯,但是平時拿黃金可買不了東西。存再多的黃金,只要不遭遇貨幣信用破產,想使用還是要兌換成貨幣的。
假如十年后的黃金價格不能比今天上漲40%,就跑不贏通脹,但是黃金價格一直浮動,很難維持這樣的漲幅,在一定時期內還會出現大幅下降。何況黃金保管成本更高,容易失竊,保存沒有利息,多數時候不但跑不贏通脹,反而會比紙幣損失更大。
最為重要的是,黃金的變現途徑是有限的,銀行往往只回收自己售出的黃金。金店或者典當行收購時一般會打折低價收購,想按市場價售出并不容易。
綜上所述,購買實物黃金作為理財手段,土豪可以做,因為不差錢。普通人選擇黃金作為財富保值手段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