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稱:白花石蒜
拉丁學名:Lycoris radiata var. alba
別稱:十八學士、毛蟹花、野水仙、三十六桶
科屬:石蒜科,石蒜屬
白花石蒜(學名:Lycoris radiata var. alba)球根植物,有皮鱗莖近球形,外皮紫褐色,葉細帶狀,寬0.5-1厘米,先端鈍,中間有粉綠色帶。花葶剛勁直立,高30-50厘米,花5-7朵呈頂生傘形花序,漏斗形,白色(與原變種唯一差別)。花被裂片邊緣皺縮,向后反轉。蒴果。 生于陰濕山坡草叢或巖石縫隙,喜半陰,也耐曝曬;喜濕潤,也耐干旱。各類土壤均能生長,而以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最好。 有夏季休眠習性,8月葉前抽生花葶,9月開花,下旬凋萎,凋萎前葉子萌發并迅速生長,冬季常綠。
形態特征 白花石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近球形,外有紫褐色薄膜,長4-5cm,直徑2.5-4cm,上端有長約3cm的葉基,基部生多數白色須根;表面由2-3層黑棕色 干枯膜質鱗片包被,內部有10多層白色富粘性的肉質鱗片,生于短縮的鱗莖盤上,中心有黃白色的芽。氣特異,味極苦。秋季出葉,葉狹帶狀,長約15厘米,寬約0.5厘米,頂端鈍,深綠色,中間有粉綠色帶。夏秋之交,花莖破土而出,傘形花序頂生,花莖高約30厘米;總苞片2枚,披針形,長約3.5厘米,寬約0.5厘米;有花4-7朵。
與原變種(紅花石蒜)唯一差別是花白色;花被裂片狹倒披針形,長約3厘米,寬約0.5厘米,強度皺縮和反卷,花被筒綠色,長約0.5厘米;雄蕊顯著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長1倍左右。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態環境 耐寒性強,喜半陰,也耐暴曬,喜濕潤,也耐干旱。各類土壤均能生長,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有夏季休眠習性。冬季葉叢青翠,生機勃勃。野生品種生長于陰森潮濕地,其著生地為紅壤,因此耐寒性強,喜陰,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喜濕潤,也耐干旱,習慣于偏酸性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有夏季休眠習性。
分布范圍 分布于日本,中國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陜西、四川、貴州、云南。野生于陰濕山坡和溪溝邊的石縫處;庭園也栽培。
栽培技術
溫度 石蒜科的許多成員都喜愛溫暖的氣候,所以孤挺花、文殊蘭、蜘蛛百合、紫嬌花、蔥蘭、韭蘭和火球花皆屬此類,適合平地栽培。金花石蒜和君子蘭的生育適溫在攝氏十五到二十五度之間,較適合在北部栽種,君子蘭夏季應避免過於濕熱的環境。水仙類性喜冷涼,平地只能在冬春之際種植;垂筒花和袋鼠腳應種在中、高海拔較適合。
日照 石蒜科球根花卉多數喜愛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生長,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環境下皆很適合,光線不足會造成開花不良。養在水中的中國水仙每日仍須二、三小時以上的日照,否則會徒長倒伏。君子蘭喜愛蔭涼的環境,應避免夏季時陽光直射,日照在50%至70%之間較佳。
土壤 石蒜一般說來球根花卉對於土壤并不挑剔,許多球根花卉的原生地土壤十分乾硬,卻依然花開燦爛,不過若能提供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砂質壤土,當能使它長得更美麗。除了文殊蘭和蜘蛛百合等嗜水的種類,一般栽種的土壤排水性要力求良好,否則球根容易腐爛。肥料球根花卉的生長季長,種植前應埋入充分的有機肥,之后每兩個月施用追肥一次,可用自制的腐熟堆肥或三要素肥料,應偏重磷鉀肥的比例,以促進球根發育和開花。
水分 石蒜球根花卉膨大的地下莖使它們較能忍受水分的缺乏,不過在排水優良的土地里,供應充足的水分才能使它們充分生長,當表土乾燥呈灰白色時,就應該給它們補充水分了。金花石蒜和火球花在葉子逐漸枯萎時,應慢慢減少澆水,一旦進入休眠期,即不可再澆水或施肥。 栽培時間上海地區適宜的栽培時間是5~11月份,可以同花期控制相結合,切忌在長葉以后的冬季或早春移栽。寒冷地區應在春天栽種。多數品種喜溫暖的氣候,最高氣溫不超過30℃,旬平均氣溫24℃,適宜石蒜生長。冬季日平均氣溫8℃以上,最低氣溫1℃,不影響石蒜生長。 栽培環境種植深度不宜太深,以鱗莖頂剛埋入土面為好。要求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質土或疏松的培養土,栽植時施適量的基肥,栽培后灌透水。營養生長期要經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以防鱗莖腐爛。開花前20天至開花期必須要供給適量水分,以達到開花整齊一致,且延長花期。
植物文化 白花石蒜在梵語中稱“曼陀羅華”。花期7月至9月,是紅花石蒜的變種,由于花和葉子不能見面的特性,石蒜被稱為彼岸花。梵語曼陀羅華指佛現時天上降下色澤及香氣美好的花,見者心樂!
花語:無盡的思念,絕望的愛情,天堂的來信!彼岸花,開彼岸,只見花,不見葉。想念相惜卻不得相見,獨自彼岸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