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大明白教您如何用調料
炒菜用十三香不如花椒粉
無論是花椒、大料、十三香,還是油、鹽、醬、醋,對于整天為家人吃飯忙碌的主婦來說,應該再熟悉不過了。
可要是問炒菜時,十三香和花椒粉哪個更有味,多數家庭大廚卻有些叫不準。
其實,做啥菜放啥樣的調料是有講究的,有時放不好,反而會使菜難以下咽。
策劃/唐鳳梅 文/記者 單玉偉
和餡、烙餅首選十三香
現在會做飯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每每提到這事兒,新婚不久的于燕就覺得特有自豪感。先別說菜做得味道如何,最起碼不用天天下飯館解決一日三餐。
雖然家里花椒、大料、十三香都有,但平時無論做啥菜,于燕就認準十三香了。
花椒、大料、十三香同屬辛香類調料,有刺激性、味辣,但實際上,用十三香炒菜不如花椒粉好。
市名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馬學富對記者說,十三香中包含13種調料,也能用來炒菜,但炒完的菜看上去臟,顏色不好,尤其是韭菜炒雞蛋,放十三香反而會影響口感。
而花椒粉,其味芳香濃烈,尤其在炒熟后更香。在炒肉菜時加入花椒粉,不但可在烹調中去腥、去異味,味道也更佳。
同時,花椒粉也是制作熗拌菜的好助手。
十三香雖不是炒菜作料的首選,卻是調制餡、烙餅、蒸花卷的好幫手,這點也許你有些意外吧。
燉魚口感好最好加大料
以前一到年節,家家飯桌上少不了魚這道菜。可如今,喜歡吃魚的人家,隔三差五就吃一頓。
雖說燉、燜、燒制豬、牛、羊肉加大料或花椒粉味道都不錯,但在做魚時,想要不腥、口感好,最好還是加大料。
馬學富對記者說,大料又名八角、八角茴香、大茴香,屬香味調味料,食后有刺激消化、興奮精神的作用。在烹調中,主要可除腥膻,增添芳香氣味。而如果這些菜加花椒粉,反而會破壞口感。
味精遇甜味菜會“失效”
提起味精,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和雞精一樣,同屬鮮味調料,都是給菜調鮮的“大拿”。
不過,如果是做糖醋菜或是甜味菜,放味精就成了大忌。
原來,味精遇上強酸或是強堿就會“失效”,起不到任何效果。而在做咸味菜時,味精卻能把調鮮的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味精怕高溫,一般要在120℃以下。如果長時間加熱遇高溫,會使其本身含有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失去鮮味不說,還有輕微毒性,對人體有害。
而在制作冷菜時,可先用少量溫水使味精溶化,再澆在冷菜上。
蔬菜湯調鮮別用雞精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菜肴調鮮上更傾向用雞精而不用味精。
拿做湯來說,多數人覺得用雞精口感更好。
殊不知,并非所有的湯都適合加雞精。
“雞精大多用于動物性原料而不用于植物性原料;而味精用在動物性原料和植物性原料均可。”馬學富說。
這樣一來,如果你做的湯里有肉,放雞精口感更好;如果是單純的蔬菜湯,就不太適合放雞精了。
同時,因雞精本身含有少量鹽,使用時加鹽要少。另外,雞精溶解性較味精差,如不在做湯中用,使用前應先溶解。
生抽調味老抽調色
日常烹飪,提香、上色最離不開的就是醬油。有的家庭無論炒菜、燉肉還是拌涼菜,都一瓶醬油用到底。
不過,生抽、老抽不能統一對待。不同的菜,要選擇不同的醬油。
“總的原則是:生抽調味,老抽調色。”馬學富說。
生抽和老抽是根據工藝來分的,生抽顏色比較淡,呈紅褐色,味道較咸,鮮味,做什么菜都可以用;而老抽是在生抽醬油的基礎上,把榨制的醬油再曬制2-3個月,經沉淀過濾而成,更適合給食物上色,如在燒、燉、醬、鹵菜時,老抽都能給菜的色澤加分。
不過,要想用醬油來蘸食、涼拌,最好還是選不用加熱就能直接食用的佐餐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