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人人都“腎虛”
(2009-01-02 15:05:58) 目前,我國已有保健品上千種,其中補腎的不下數百種。面對不絕于耳的補腎廣告、鋪天蓋地的壯陽保健品,不禁讓人產生一個疑問:莫非今天人人都腎虛了?
腎虛?須從傳統醫學談起。中醫學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腦,主水,其華在發,開竅于耳,通于二陰。”腎虛,簡單地說,是這些功能不足,臨床上最典型的癥狀是精神倦怠、腰酸腿痛、頭暈乏力、耳鳴耳聾、發枯脫落、男子遺精等。中醫還有“五臟六腑之精皆藏于腎”“年過半百腎氣自半”之說。
目前社會上通常所說的“腎虛”,實際上是狹義的腎虛,如遺精、陽瘺、早泄、性冷淡、不育、不孕等。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院院長、全國中醫性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日慶教授說:“千萬不要自己給自己定為腎虛”。北京京城名醫館館長、全國中醫男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文伯說:“腎虛分陰虛、陽虛、氣虛、精虛、液虛五種,必須認真辯證施治。即使是真的腎虛,也不能盲目補腎,亂補有害無益。來我這兒看病的,有的吃過不少補藥,流鼻血、長癤子是小事,有的連精液都沒了。很多保健品搞不清楚補陰還是補陽,干脆說陰陽雙補,這不是花錢買罪受嗎?”
中醫補腎的學問大著呢!檢驗自己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可以簡單地區分是怕冷還怕熱,陰虛的大多臉發紅、五心煩熱;陽虛的則怕冷,四肢發涼,面色蒼白。補陽藥多是熱性藥,如附子、肉桂、鹿茸、淫羊霍、肉苡蓉、巴戟天等;補陰藥多是甘寒藥,如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女貞子、桑寄生、西洋參等。補陰中成藥的代表是六味地黃丸,補陽中成藥的代表是金匱腎氣丸。同時,中醫還講究“陰陽互根”,要做到“擅補陰者,陽中求陰;擅補陽者,陰中求陽”。
所以,你如果真有病,必先看醫生,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慎用保健品。重要的是,要堅持不懈地做到生活規律、心情舒暢,還要多活動、多鍛煉。這樣,才能達到古人所說的的理想境界:“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房事有度,方可得百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