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膝關節,主要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
一:膝關節疾病發生的原因
膝關節疾病的發生有眾多原因,包括磨損、骨壞死、髁發育不全、創傷、錯位、炎癥反應等,該疾病隨病程的進展可表現為疼痛、腫脹、畸形、僵硬、壞死、伴有膿液等癥狀。
二:膝關節疾病的高發人群
1.膝關節炎
膝關節炎在中老年人中更是頻發,也是最常見的骨骼肌肉疾病;有研究表明,膝關節損傷后有50%的痊愈患者會出現膝關節炎癥。
2.膝關節磨損、創傷
長期運動過量,且準備活動不充分的人群,職業運動員膝關節創傷發生頻率更高,達到95%以上。
三:常見膝關節疾病的治療方法
1.等速康復訓練
針對初期剛發膝關節疼痛,等速康復訓練可以平衡膝關節組織受力情況,是比較理想的無損傷的膝關節疼痛恢復手段。
2.中藥熱敷療法
中醫綜合療法在改善膝關節疾病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可以明顯改善膝關節的血液循環,促進肌肉神經興奮傳導和血液營養供應。
3.手術治療
膝關節的創傷、壞死、錯位等,選擇適宜的手術成為首選的治療方案。
4.生物治療
隨著生物治療在各個領域的日漸成熟及其顯著的治療效果,已有部分學者開展干細胞移植治療膝關節疾病的動物實驗研究和體內臨床試驗研究,且實驗表明干細胞移植治療膝關節疾病不僅能緩解疼痛,還能促進膝關節損傷的修復。
四:生物治療膝關節疾病的臨床試驗
1.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治療研究[1]
研究選入于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住院的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12 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 例。治療組男1 例,女5 例,對照組男2 例,女4 例,兩組在性別構成、年齡及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學差異。治療組使用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對照組進行玻璃酸鈉25mg 膝關節腔注射治療,均連續注射5 次,1 周1次。
結果
治療前, 兩組Lequesne 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3 個月,兩組Lequesne 指數差異兩組均有統計學意義,都較前減小,且治療組減小更明顯;治療2 個月后,只有治療組Lequesne 指數較治療前下降,對照組無變化。
注:膝骨性關節炎嚴重性指數(Lequesne),分數越高表示病情程度和功能狀況越嚴重。
研究
結論
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可明顯改善膝關節疼痛及功能,可能成為膝關節骨關節炎治療的新方法。
2.人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療效研究[2]
研究選入48例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UC-MSCs 組與安慰劑組,每組各24 例。UC-MSCs 組: 男性20 例,女性4 例; 年齡范圍18 ~ 50 歲,年齡( 35 ± 5) 歲。安慰劑組: 男性15 例,女性9 例; 年齡范圍19 ~ 46 歲,年齡( 35 ± 5) 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 ,具有可比性。UC-MSCs 組患者給予膝關節腔內2次注射2 × 10^7 個UC-MSCs,每次間隔3周。安慰劑組患者給予膝關節腔內注射生理鹽水2次,每次間隔3周。兩組患者均在注射后6、12個月進行隨訪,每次就診時,進行療效和安全性評估。
結果一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WOMAC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 05) 。治療6、12 個月,UC-MSCs 組患者的WOMAC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 安慰劑組患者的WOMAC 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 。治療6、12 個月,UC-MSCs 組患者的WOMAC 評分均明顯低于安慰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
注: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分,此評分從疼痛、僵硬和軀體功能三大方面評價膝關節的結構和功能,覆蓋了整個OA的基本癥狀和體征,分值越低代表患者功能狀態越好。
結果二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Lyshol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 。治療6、12個月,UC-MSCs 組患者的Lysholm 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 安慰劑組患者的Lysholm 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 。治療6、12 個月,UC-MSCs 組患者的Lysholm 評分均明顯高于安慰劑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注:膝關節功能評分(Lysholm),分數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越好。
結果三
治療后12 個月,UC-MSCs 組患者軟骨缺損面積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進展; 安慰劑組患者軟骨缺損面積較治療前增加。
研究
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膝關節炎骨關節炎患者關節內注射UC-MSCs 可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和功能改善,且隨訪12個月,未發生不良事件。注射UC-MSCs12個月后,UC-MSCs 組患者的WOMAC 總分顯著降低。說明關節內注射UC-MSCs 可以在12個月內明顯改善膝關節炎骨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因此,關節內注射UC-MSCs 將是治療骨關節炎的一個可行的選擇。本研究中,注射UC-MSCs后的膝關節MRI 影像顯示,軟骨缺損面積未增加,但安慰劑組患者的軟骨缺損面積增加,說明注射UC-MSCs 可抑制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軟骨缺損進程。
3.經皮植入自體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膝關節半月板軟骨損傷[3]
該研究選入一位半月板損傷患者,表現為右膝關節每日、持續疼痛大于左膝關節,發生原因可能是15年前因過度使用和多處損傷產生的后遺癥。經髕骨翼上內側角注射自體間充質干細胞,觀察干細胞對半月板損傷的修復效果。
結果
軟骨體積分析顯示半月板體積增加超過測量標準偏差值。
研究
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本病例報告通過干細胞移植,半月板體積修復明顯增大,說明間充質干細胞對半月板損傷修復起到積極的效果。
雖然膝關節疾病的治療方法眾多,但對于膝關節的保護和修復,還是應以提前預防為主,生活中多補充鈣質元素和維生素、多曬太陽、多給膝關節佩戴保護性套具、多進行適量運動等均能增加膝關節的自我修復能力和減少膝關節的損傷。對于新興的膝關節修復方法——生物治療方法,不僅在膝關節疾病發生后起積極的治療效果,早期使用生物治療方法還能增強膝關節再生能力,減少膝關節損傷程度和膝關節疾病發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