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雄才大略,在三國謀士之中傲視群雄,被后世稱為“智慧化身”。三國謀士雖多,但能被諸葛亮看上的,卻沒有幾人。然而,有一個人不僅讓諸葛亮相當看重,甚至還自嘆不如。劉備也曾說過:“誰敢傷此人,我誅殺他三族!”很多人都沒聽過他的名字,他就是蜀國尚書令劉巴(字子初)。
諸葛亮都自稱遠遠不如此人,可想而知,劉巴必非凡人,怪不得劉備總想將其攬入麾下。但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從小就相當聰慧有才干,年紀輕輕就聲名遠揚。于是,他就有了一個壞毛病——恃才傲物,一般人壓根都不放在眼里。別看劉皇叔和他一個姓,人家打心眼里就瞧不起“織席販履”的劉備,更別說要在劉備手下當個打工仔了。
劉備去荊州投奔劉表時,劉巴正在荊州任職。劉備讓自己的外甥周不疑跟他學習,順便拉攏一下關系,結果劉巴死活不答應,搞的劉備尷尬的一塌糊涂。長坂坡之戰,劉備被曹操打的大敗,只好帶著百姓逃難,荊州的名門世族也跟著劉備逃走。唯獨劉巴一人不走,反而北上尋找曹操,寧肯為“漢賊”曹操當謀士,也不愿在“皇叔”手下當官。
曹操也惜才,對劉巴相當看重,讓他招撫長沙、桂陽等地。結果他運氣不好,正趕上赤壁之戰,曹軍又被蜀吳聯軍打的大敗,長沙等四郡皆被劉備占領。劉巴沒辦法給曹操復命,諸葛亮趁機勸說他:“劉公(劉備)雄才蓋世,眾人莫不歸心,天意人事已經十分了然,你還想去哪里呢?”但劉巴不為所動,遠走交趾,讓劉備對其“深以為很”。
為了防止劉備找到他,劉巴連姓都換了,改姓為張。在交趾,因與太守不合,便輾轉去了益州。益州太守也曾想殺他,但主簿見識過人,認為劉巴“非常人,不可殺也”,保住他一條性命。益州牧劉璋對劉巴相當倚重,當張松勸說劉璋聯合劉備,共同打擊曹操時,劉巴卻提了一個相當正確的建議:“不要聯合劉備”。劉巴認為:“備,雄人也,讓他進入益州必定造成禍害”,可劉璋不聽,把劉備放了進來。而后,劉巴又勸劉璋:“讓劉備討伐張魯,無異于放虎歸山”,可惜劉璋還是不聽。最終,益州全部落入劉備之手,劉璋后悔莫及。
圍攻益州時,劉備下令:“誰敢傷劉巴,我誅殺他三族”,就這樣劉巴被活捉。在劉備、諸葛亮再次盛情邀請之下,劉巴終于加入蜀軍,負責處理劉備軍中的日程事務。由于劉巴心高氣傲,總是不搭理張飛,二人關系相當緊張,劉備也為自己這個義弟打抱不平,曾對諸葛亮說:“要是有人能代替劉巴,就不必再用他了”。結果,諸葛亮卻說:“運籌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劉備這才打消了念頭。
在劉巴的幫助下,蜀漢統一物價,實行公賣制度,僅用數個月就充實了國庫。當劉備稱帝時,劉巴起草了登基所需的所有禱文、詔誥、文書,并且是《蜀科》的制定人之一,奠定了蜀國的法制基礎。然而,這樣一位才華橫溢之人,卻英年早逝。公元222年,劉備稱帝第二年,劉巴還來不及享受開國功臣的待遇,便撒手人寰,時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