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界,至今還沒有真正的完全覺醒,而是沉迷于所謂的“人間正道是滄桑”這般認知當中。為何這么講呢?這就像遠古人類,因丟不掉原始的獸性,故而有了后人所說的“神明無道”之道的愚弄。正是因為人們不知道宇宙萬物真正的原理與真相,才有了故弄玄虛之學說來愚弄迷惑人道。也正是因為人們還無法真正地自律和自強,才有了孔孟規矩的約束出世。因為人們到目前還沒有真正的自省與解惑,故而有了佛法心經之道的香火延續。這些,統統都只是人類進化之數術而已。
無論是東方的神話故事,還是西方的上帝創世之說;無論是先天八卦的自然科學,還是后天易學的玄虛弄世;無論是東方人偏重于概括性思維,還是西方人偏重于分析性思維;無論是現代科學的探索發現,還是當今的科技創新,都只是人類迷失于自然中的掙扎,瞬間覺悟而來的一些數術而已。
這些,可以看做是當下的人間正道現象。但正因為人們迷失于道法自然中的不能自拔,故而無限地封印了自己的覺醒智慧,從而使人類在自然中沉迷而無法超越。人類要超越自我,必須打破既設籬笆,開辟出一條新路,才能將人類帶向宇宙的更深處……
人類區別于其它物種的基本特征,就是除了肉體欲望和精神意志的滿足與實現外,并沒有自己。其實,人類完全意識不到還有兩個自我。自我究竟存不存在,取決于其倫理關系。倫理關系的缺陷在于“自以為是”或“自甘墮落”,認為自己所做出一切行為都是應該的,但做出一切行為的目的并不一定是為了自己。這就是說,自己是行為的出發點,但卻不是行為的目的地。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們從未厘清過這其中的關系。換句話說,就是人類的行為受欲望與意志的驅使,這種行為活動沒有終極目的,并不是為了一個確定無誤的自己。我們自己長期處于一種缺失狀態,這使我們長期以來不知道該怎么對待自己。因此,需要進一步開啟人類覺醒智慧之門。
人們常說,生命就是從起點到終點的輪回過程。人生之旅,路雖不同,但條條大道都是通向彼岸的。所有的理想,都要付諸行動才能達到彼岸。在每個人心中,都會認為這一生一世,都是自己意志的選擇。因此,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抱怨,應理智地面對。生命的覺醒,是解決當下所遇問題的正確途徑。為了讓見聞者能直觀感悟,下面簡要介紹部分開啟覺醒智慧的基本方法,謹供見聞者參考。
第一,啟發自身內在的力量
我們都相信,一切力量都來自內在世界,而且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心之力,來自于準確的認知,來自于對規律法則的靈活運用。認知并運用,是實現自身確定目標的不二法則。
第二,成功主要靠自己
事實已經證明,潛意識是習慣的發源地。如果我們希望自己和他人都能健康、富足、成功地生活,我們就該讓潛意識領會到自己的想法。因為潛意識是我們的思想、抱負和想象的源泉。這種力量是人人都具備,但卻并不一定是人人都能夠靈活運用的。
第三,意識和物質應達到和諧統一
事物的二元性決定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程度,我們的大腦和心意識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著我們的生活境遇。如果我們一無所望,我們就將一無所有;如果我們希望太多,我們將在得到更多的同時,煩惱也會相應增多。只有當我們把物質和意識統一起來后,才可能將自己的權、責、利和諧的處理好。
第四,心有所想,行有所成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不打算做一件事,那就別開始;如果你開始了,即便天塌下來,也要堅決地把它做成。如果你決定做某事,那就動手去做;不要受任何外界環境因素的干擾。
第五,找對方法,靈活運用很重要
一般來說,我們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會越多,這是基本原則。凡事,也有例外。一個想要讓自己身體更加強壯的人,會花費更多地力氣去鍛煉。他越是苦練,就越是強健;但若方法不當,可能適得其反。一個希望財富不斷累積的人,首先必須舍得花去大量的金錢,因為只有使用這些金錢,財富才能給他帶來更好的回報;反之,亦然。
第六,專心致志,知行合一
所謂的專心致志,知行合一,說的是思想和行動的能量是如此的。如果思維閑散、神游太虛,能量無法集中,做事就不會有任何的成就。但通過全神貫注、把意念集中于一個目標,持之以恒地去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第七,思想決定行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如果思想是積極向上的、具有建設性的,其努力的結果一定是美好的;如果思想是被動消極的、具有破壞性的,其結果一定是不幸的。
第八,從改變自己做起
用勇氣、能力、自強、自信的念頭,取代那些無助、畏怯、匱乏、有限的想法。只有用積極的想法,才能摧毀消極的念頭,就如白晝驅散黑暗一樣肯定。所有的成功,都是通過把意念恒久地集中于看得見的目標而實現的。
第九,懂得規律,重在超越
普通人不理解事件的因果,他們只想到要改變自己的作為。如果他經商失敗了,他會埋怨運氣不好。如果他討厭音樂,他就說音樂是一種消費不起的奢侈品。如果他缺乏朋友,他會說沒有人懂得欣賞他敏感的心靈。凡事皆因人而異。
第十,聚焦能量,拓展能力
限制我們思考能力的是我們自己思維方式,拓展適應一切場合、一切情況的能力,應是一生契而不舍的修行。首先,要認知自己的力量;其次,是要有挑戰的勇氣;第三,要有去做的信心和行動。只要科學地把握思想的創造性力量,生活中的任何目標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實現。
第十一,敢想敢干
世上沒有任何超自然的東西,一切的現象都有其發生的原因。要敢想,更要敢干。要堅信肉體與意識的最佳有機結合是創造物質的基礎。有了這些,我們才有資格去獲取世間任何的美好事物。
第十二,拒絕負面思想
永遠不要對環境表示不滿。我們越是將思想集中于負面的環境,這種環境就越會逐漸成長壯大,最終成為成功和幸福路上的絆腳石。面對生活,我們要積極,主動,勇擔當。讓自己的思想時時保持清明、堅定,絕不動搖。
第十三,培養洞察力
洞察力,是一種心靈的能力。憑借它,我們能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分析形勢。它能使我們在一切事情中認識困難,把握機遇。洞察力是我們做好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根本保障。在這些障礙還沒有化成足以阻擋我們的困難之前,我們就已經跨越了它。洞察力使我們權衡利弊,妥善規劃。它把我們的思想和注意力引向正確的方法,讓它們不至于墮入無明迷惑的歧途。
第十四,重在實踐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要用心去營造。比如,我有沒有向自己描述過事物整體的圖景?我是否做到了、或者能否做到閉上眼睛,就能看見軌道,看到火車在軌道上飛馳,聽到汽笛嗚嗚的轟鳴聲?如果我做到這一切,我就能非常有把握地做好每一件事。那么,成功將為我的奮斗加冕。
第十五,有希望,才有未來
夢想和希望是生命之旅不可抗拒的磁力,它能吸引住知識和智慧,并讓它們為我所用。夢想和希望越是熱切持久,得到的就越是明白無誤的結果,這是使我們得以與世間的一切力量相抗衡的固有資本。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所希望播種的,便是將來要收獲的。無論我們如何夢想,只有播下希望的種子,才能結出果實。而結什么樣的果實,則取決于種子的性質。消極的思想,只能收獲無望的結果;積極的思想,便可得到希望的未來,這應是世間顛覆不破的真理。(2022.05.17 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