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最全面的【標準舞的技巧】

最全面的【標準舞的技巧】

http://blog.sina.com.cn/biaozhunwu

摩登標準舞的方位( Alignment)
  
   摩登標準舞的方位,方位的定義是:我們的腳所指的方向與舞場的關系。
  舞程線:如果沒有舞程線那幺就沒有方位可言,不管我們在舞場的任何位置,都有四條代表性的舞程線存在這空間里,長邊(A線)和短邊(B線)各有兩條。弄清了舞程線關系,便能明了我們的腳在舞程中的方位關系。
  
  1.面向、背向和指向方向:如果男士身體向前移動,就是面對舞程線方位行進:那幺女士就是背對舞程線方位。反過來說:男士后退,一定是背對舞程線方位進行,女士就是面對舞程線方位了。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在面向或背向舞程線方位進行的話;我們的腳處在一直線上,就是面向或背向方位。不論什幺時候,當一只腳做轉動并指向不同的方位時,身體只做稍許的轉動,這就是所謂的“指向方位” ,通常發生在內圈轉,而內圈轉只是在退后步時才會產生。
  
  2.例:在華爾滋右轉步中:男士的第四步是后退步,所以要背向舞程線,第五步是指向舞池中央。所以在做動轉時身體重心留在原處,這個時候面對中央。雖然完成轉動后,且左腳并向右腳,然而我們的方位始終是在斜向舞池中央。至于女士:第一步左腳后退,背斜向墻壁,進入第二步;右腳指向舞程線,身體稍微轉動。第三步完成轉動;左腳并向右腳。如果不能體會以上方位的話:那幺我們就不會了解什幺是轉動了。應強調的是“腳步結果”非常重要。腳的位置也好,方位也好,其腳步的結果是什幺,是必須注意的…。
  
  3.當我們由不同角落開始一個舞程線到下一個,我們的方位會有不同的定點,它形成新的舞程線,然而接下來的又是另一個新舞程線和新方位了。如:在角落處,面斜向舞池中央會是什幺狀況呢? 它將形成新舞程線的壁斜線。
 
   4.中心并不代表舞場的中心,實際上它是一條虛構的線;對男士而言,他用左側作半身引導前進,而墻壁在他的右邊。右邊是墻壁,左邊就是中心了。
  
  

舞程線知識
  
  跳舞者必須按逆時針方向前進,這個行進線路就叫舞程線。舞程線中,長的兩條為A線,短的兩條為B線。國標舞以男伴面對舞程線方向為基準,對舞步的行進方向規定了八條線。只要舞者沿著舞程線行進,無論到哪個點上,都可以按八條線來區分方位和角度。
  
八 條 線
  1、男伴面向的是舞程線
  2、男伴背向的是逆舞程線
  3、男伴右肩所向即右轉90°所向為四壁稱為壁線
  4男伴左肩所向即左轉90°所向為舞池中央稱為中央線
  5、、男伴右前方即右轉45°后的方向朝壁線傾斜稱為壁斜線
  6、男伴左前方即左轉45°后的方向朝中央線傾斜稱為中央斜線
  7、男伴右后方即右轉135°后的方向朝壁線逆向傾斜稱為逆壁斜線
  8、男伴左后方即左轉135°后的方向朝中央逆向傾斜稱為逆中央斜線
  
  


11 國標舞技巧談
  
  
摩登舞十大要訣
  一, 高雅的風度來自挺拔的體態二,風格的展現顯示出美的追求三,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四、領舞的最高技巧是運用整個身體
  五,提高音樂修養是產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七,側(反)身技巧是通向完美流動的橋梁八,理想的升降必須消滅階梯型過渡九,傾斜是一種多功能的技巧手段十,重心轉移技術的核心是不露痕跡
  
  
A 摩登舞升降、傾斜、反身、擺蕩技巧
  
  

一 升降

  技巧之一:升降《升降》:在摩登舞套路中有著自然的套路編排和發展規律,有升必有降,有降必有升。在舞蹈中如(華爾茲.狐步.快步.維也納華爾茲),都有者不同風格的升降關系,在舞蹈套路中每一個小節幾乎都有升降的編排運動過程,所以稱為(升降)在摩登舞中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練習運用:猶如練習芭蕾舞蹈的高位腳掌尖顛者步.在地面逐慢逐快的反復運動行走,練習小腿的肌肉及配合漆蓋的靈活運用,腳踝關節與地面產生的壓力和支撐,兩腳的左右軸心與重心交磋,但上身要保持平穩過渡,輕松自如。切記一點:還要配合吸氣的調節去完成。頭頂天窗,男士是高位氣質.紳士.莊重的飄逸感覺。女士是高位.豪華.嬌美.舒展.表現感覺。(在原地也可以做練習)。練習上升時:如不會游泳掉在水里,兩只腳和手不停的用力往上浮動掙扎感,去尋找上升的飄逸感覺。

練習下降時:如腳掌尖在一個臺階的邊堰支撐者,全身不動,慢慢的用腳踝下降(出氣),再用腳踝升起(吸氣),不停的練習。(上升時;漆蓋先升再升腳踝。下降時:腳踝先降再降漆蓋).反復練習,要求自然。不得突升突降,更不得憋氣練習。要有一定的控制力。

在練習升與降時,配合音樂的音值長短小節,各用音樂的一小節1-2-3-上升吸氣.下降出氣,自然的呼吸與音樂配合去完成升降功的練習。一定會出功的。技巧之二:傾斜《傾斜》在國標摩登舞蹈中運用非常獨特優美,套路在變化時運用暸左右傾斜,使舞蹈猶如在空中飛翔的大雁,展開翅膀,高飛藍天,一陣右滑翔,一陣左滑翔。飄逸在藍天里,非常優美,自由的飛翔。摩登舞蹈中運用這樣的左右傾斜去發揮,隨音樂的變化是表現舞姿很美的技巧之二。成為《傾斜》。傾斜分為兩種:1.自然傾斜。2.大傾斜(特殊造型時使用)練習左右傾斜:搭起摩登舞蹈兩只手的架形,隨音樂1-2-3-的音值,在3上去做傾斜。做左傾斜時,右邊中腰壓縮,左邊升起。做右傾斜時,左邊中腰壓縮,右邊升起。

練習左右傾斜時,決不要有意擺動作,要自然傾斜為主,不能夸張過大,擺布。兩只手在平衡的基礎上梢做動作去練習傾斜。一定強調自然為主,以左右中腰為傾斜重心點練習。

技巧之三:《反身》簡稱CBM(contrary body movement).也叫反身動作。《反身》:在舞蹈中非常長見,幾乎每一小節都繪出現。反身動作是指身體轉動方向與足的運動相反。例如:“左足前進之反身動作”,指當左足前進時身體向左轉,即左肩向后(與左足前進的方向相反)。

在舞蹈中的作用:是起到非常重要的舞步與舞步之間相互銜接的步伐幾發力的或改變方向做交換身位及方向的作用,運用也要求自如流暢,捎帶而過,不露馬腳,改變方位,美而有序。有時還在舞蹈中作快速銜接變奏步伐開始的發力作用而用,方向轉動的非常快,非常自然。

如有銜接的步伐小節:背切,撇轉,并跟轉等等動作,非常有用處。它與任何小節步伐都可以銜接貫通使用。反身技巧:在舞蹈中形成完美優雅的流動及相接套路舞步旋轉的重要技巧之一,起到舞步與舞步形態的協調性及發展,也是舞形中配合傾斜.升降的重要技巧。如果說反身技術運用不好或不會用反身,就無法旋轉,更無法有傾斜和升降等技巧出現。所以,是缺一不可的技術性技巧,摩登舞學員必須應知應會的技巧之一,極為重要。說明一點:練習反身時必須配合肩引導技術,同時練習。否者空練,無法銜接套路。以舞步形一段小節練習最佳,盡量不要分解練習,容易走向誤區。

我推薦一段最基本套路小節練習方法:套路中的:從前進中的并合步開始+接左式分身轉+緊連接3個滾桶轉+雙分點地造型動作”一整套動作連貫去完成練習反身.擺蕩.升降.傾斜四大技巧動作,是最好的也是最快的練習方法,也能最快的找到反身動作的感覺。尤其在“滾筒轉”時,速度與力量,逐漸加快,變奏步伐處理去跳,在控制之中去自然完成暸擺蕩,傾斜,升降,反身,四大技巧的運用。希望妳們慢慢琢磨,一定會成功的。

技巧之四:《擺蕩》前面我們講過:升降,傾斜,反身。我們再講講《擺蕩》,在摩登舞蹈中擺蕩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擺蕩的作用:
1.在舞蹈套路中逐漸提速的發力擺動。
2.也可以說是爆發力產生的開始,屬于摩登舞蹈套路的小節與小節之間的銜接技巧,一氣克成中間不得有停頓,如在華爾茲基本方步時:1-2-3-每一小節三拍音樂中,第一拍(強拍)時,應以最快速度跨出一大步,身體借助腿的力量速度向足的運動方向擺蕩過去。第二步與第三步身體運動速度逐漸減慢,猶如當秋千時的擺蕩(如:秋千從最低位置擺蕩到最高位置的過程)。

《擺蕩》:也稱作(秋千蕩步)。功用好暸,非常美的上升飄逸感覺,力量的慣力行程的自然美。在華爾茲舞蹈中運用擺蕩技巧,使舞蹈變得優美飄蕩,增強暸舞蹈的風格再現。以上是國標舞蹈的四大技巧的要領,也是每個國標舞學者必須學習掌握暸解和深造實踐的理論學習科目內容,更是國標舞學員必須要做到的基礎練習之一。下面我們把國標舞的《姿態》內容加進去鏈接起來談談。

國標舞的姿態:在摩登舞蹈運動中的形態與展示.表現.表情.亮相的每一個動作環節的演變與音樂節奏旋律結合的各種舞姿的展現。訓練時,根據姿勢及套路的每節.每段的造型及動作.表情.力度.流暢感.飄逸的一瞬間等等,都化為優美的姿態,要求必須達到自然而優美,造型突出,姿態優雅大方,莊重,給人以美的造型感。每個動作都非常關鍵,不得忽視并注重表現性的發揮。從頭至尾,二人的姿態不能隨意改變的,一定要保持好的姿態去完成自己的套路發揮表現力。在舞蹈中的挺拔要求開始至結束,必須保持完整的舞姿及展現,力的統一結合對二人整體的舞美姿態也起決定性的作用。力度的大小,控制力好壞極為重要。(望學員參考)以上講的:

摩登舞四大技巧
1.升降
2.傾斜
3.反身
4.擺蕩。
是摩登舞蹈的基本技巧之一。如果把姿態加入到四大技巧里面,就是五大要素。也就是說:四大技巧五大要素:1.升降2.傾斜3.反身4.擺蕩5.姿態。(把姿態去掉,就是四大技巧。把姿態加上,就是五大要素勒)
  
  

摩登舞基本技巧的探討
  
  在國標舞教學、教材里,胯動、腳跡、蹬地、重心,既是使用頻率極高的字眼,又是容易出錯的概念。信息傳遞離不開語言交流,離不開口頭或文字表達。所以,圍繞胯動、腳跡、蹬地、重心這些概念的含義進行正本清源的解讀和探討,對于規范國標舞教學、教材很有意義。希望這一解讀和探討對同道諸位有所裨益。
  

一、關于胯動和腳跡

  中腰、橫隔膜、下腹、丹田、底盤、臀,均與胯有關;為了宏觀敘述的方便,往往將它們籠統簡稱為胯部。胯動,即胯部動作,胯部發力。

  胯部,身體舞動力的總源頭所在,生命力總動員的源頭所在。腳力、腿力、地板反彈力、腳底擠壓力等等等等,都來自胯,都離不開胯。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在這里反復強調胯,就是因為太多的人在講這個那個力的時候“忘本”!一旦“忘本”便誤人子弟。最容易讓人“忘本”的是腳跡、腳跡路線圖。

  腳跡路線圖有沒有用?有。有什幺用?提供身體舞動的路線;提供下肢作為輔助工具、身體舞動的路線;提供腳隨胯動、身體舞動的路線。在“腳隨身動胯帶四肢”前提下,腳跡路線圖為我們提供身體舞動的軌跡,提供舞步套路的運動軌跡。相對而言,摩登舞比較容易繪制腳跡路線圖;而拉丁舞卻不容易,這是因為拉丁的領舞與跟舞者各自運動的軌跡不同。

  這就難辦了!因為眾所周知,近身連體共舞的摩登能夠“跟著感覺走”,而遠身聯動共舞的拉丁難以“跟著感覺走”。能夠“跟著感覺走”者容易繪制腳跡圖,難以“跟著感覺走” 者難以繪制腳跡圖。不需要者有圖,需要者卻無圖;這是腳跡路線圖的困惑。
  

二、關于胯動和蹬地
 
  相對于地球運動,必須依靠地球對身體的作用力才能夠發動起來。就是說,需要通過腳下蹬地板,向地板借力來發動身體的舞動。
 
  舞蹈者的兩只腳應該叫做主力腳和動作腳;不應該叫什幺動力腳! “動力腳”顧名思義是提供動力的腳,實際上提供動力的腳應該是主力腳。所以,把動作腳稱為動力腳是概念性錯誤。
 
 當我們談及“腳帶身”和“身帶腳”的時候,應該首先明確這里所說的腳是哪只腳?是動作腳,而不是主力腳!若“腳帶身”即動作腳帶身-錯誤!若“身帶腳”即身帶動作腳-正確!正確的舞動,應該是依靠主力腳腳下蹬地板,即以身體(腰胯)帶動動作腳使身體舞動。

  動作腳與身體舞動關系是什幺?是動作腳“后發先至”:首先依靠主力腳蹬地板(或叫排、壓、擠地板),向著舞動的反方向向地板借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此時,地板就會給予你腳(主力腳)一個向著舞動方向的作用力,這個力通過趾、踝、膝一直傳遞到髖關節,使底盤(胯部)舞動起來。如果主力腳不蹬地板,那幺身體的舞動也就不可能發生。  
  主力腳腳下蹬地板使身體舞動的時候,動作腳落后于身體的舞動,即動作腳“后發”。身體和動作腳都舞動起來后,誰先到達預定位置?動作腳先到達,即動作腳“先至”。
 
  “腳在舞動結束時接納身體”就是指動作腳先到達而言,“腳到身到”只是作為結果出現。也就是說,只要以身(胯)帶腳,腳后發而先至,身體的慣性會自動導致“腳到身到”。蹬地-主力腳蹬地,動作腳后發先至。這一過程的實質:腳隨身(胯)動。 

  對于動作腳“后發先至”這樣一個全過程,只看見“先至”的結果,而不抓住“后發”這一根本,而且把動作腳和主力腳不加區別地混為一談,必然導出完全錯誤的結論。
  

三、關于胯動和重心

  重心,一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對于舞蹈者,幾乎到了“言必稱希臘”的地步,言必稱重心。舞蹈者口口聲聲談重心,時時處處移重心,如果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可悲不可悲?

  關于重心,來自英國皇家教材譯著中有這樣的論述:“舞蹈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人體不斷轉換重心問題;轉換重心是任何一個舞蹈者無法回避的基本技術…” “第一個要點是,盡量避免雙腳同時承擔體重,盡可能縮短雙腳同時分擔重心的時間。
 
 “第二個要點是,熟練運用腳步滾動-人體重心集中點在腳底的移動程序”。
 
  第三個要點是,保持腰胯穩定,形成腰為中心的整體重心焦點”(即所謂“空中焦點”)。

   在諸多教材中這算是最為經典的論述了,可惜這“經典的論述”也沒有直接回答出“重心在哪里?” 至于一些“半桶”師爺對于這一問題的闡釋和發揮,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他(她)自己都說不清。
 
  重心在哪里?在胯!胯部在哪重心就在哪。轉換重心就是轉換胯部,移動胯部就是移動重心。難道不是嗎?

  重心在哪里?在胯!幾乎處處離不開“胯”,卻沒有一次專門針對“重心”的。筆者從來不把轉換重心作為技巧看待,僅僅作為基本功效果的體現,為什幺?

  重心在哪里?在胯!如果說一門學問能夠作為一種技巧,吃飯睡覺能算技巧嗎?重心轉換如同人吃飯睡覺一樣,幼兒園大班小孩懂得吃飯睡覺,也就本能地懂得掌握重心維持平衡。
  

1 問:擺蕩、傾斜、升降三者的作用有什幺不同?三者之間有什幺內在關系?
  

答:
   1“擺蕩”針對胯部(底盤)而言;“傾斜”針對上身(縱軸)而言;升降針對腳跟(膝蓋)而言。
   2“擺蕩”是指為實現重心流動的胯部角位移轉動。其作用是加大步幅,增強身體舞動,實現空中挪動。動作原理是:腰胯發力同時運用腳掌(反作用)推力。
   3“傾斜”是指上身縱軸線偏離垂直坐標的狀態。其作用是伴隨反身動作,展現人體曲線美的造型。動作原理是:借助擺蕩和反身,并使上身滯后于胯部。
   4升降是指腳跟離開地面、回落地面,伴隨膝蓋的伸直與彎曲的動態過程。其作用是為擺蕩而存在。動作原理:上升--擺蕩的開始,下降--擺蕩的結束。
   5擺蕩、升降是動態過程,傾斜是姿態描述。擺蕩是產生傾斜、升降的原因;傾斜、升降是擺蕩的結果。
   6擺蕩是造成身體舞動、線型流動主要手段;升降為擺蕩而存在,傾斜由擺蕩而生成。
   7不是由擺蕩產生的,故意出現的傾斜,是錯誤的傾斜,丑陋的傾斜。不為擺蕩而存在的,故意出現的升降,是錯誤的升降,丑陋的升降。
  


2 問:反身動作(協調)有什幺作用?什幺情況(哪4種)下需要反身協調?
  
答:
   1什幺是反身?反身即上身偏轉。扭秧歌、踢毽子可以找到它的感覺;其作用是以腳隨身動為前提,通過自然協調,保持動態平衡,促進線型流動。
   2左右旋轉需要反身技巧。這是反身技巧的直接運用。堅持以胯帶動上身下肢,避免用肩,腳不得改變邁步方向。
   3前進后退需要反身技巧。這是反身技巧的間接運用。描述它的關鍵詞是:“相對的動作位置”“上身的不完全旋轉”。
   4持握姿勢需要反身技巧。使上身稍向左后打開,跟舞者應該讓領舞者右手指感觸到左肩胛的突出,從而實現緊貼。
   5拉丁的快節奏需要反身。牛仔、恰恰快速移動時,反身有助于倒8字胯部挪動,如果沒有反身協調,很難跟上節奏。
  

3 問:如何理解“對方不存在,心有靈犀通;各跳各的舞,配合默契中”?
  
答:
   1“各跳各的舞”的意思是:各自把自己的動作和舞姿做好,做到位。“只當對方不存在” 的意思是:不要老是顧慮、擔心對方不配合,也不要受對方的牽制和干擾。強調的是雙方都從嚴律己,別無雜念。
   2雙方都從嚴律己,把動作和舞姿做好,做到位,雙方配合的問題就自然解決了。因為雙方配合的要素,已包含在其中、各自“從嚴律己”中。什幺要素?基本功核心-腳隨身動,胯帶四肢。
   3換一個角度講,按照“絕對服從”原則:“動力總源頭來自本人的胯部,雙方之間只是動作信息的互相傳遞;信息傳遞依靠永不變形的手臂抱園握持(以及腹下微貼)”,雙方配合的要素,也包含在其中、各自“從嚴律己”中。
   4“藝術問題中的一些說法,往往為了突出某一方面而采用偏激的措辭”(借用胡宗翰語),各跳各的舞只當對方不存在,就是為了突出自身基本功-胯帶四肢這一核心、不要互相依賴而采用的偏激的措辭。強調的是,只要將自身動作舞姿做好做到位,雙方配合默契自然在其中。
   5 對方人體在,不要有依賴;心靈相通處,在于無阻礙。胯動是核心,舞好各自身;默契蘊其內,功到自然成。藝術審美體驗到一定境界,如佛家禪語妙不可言,妙到莫名其妙的地步。此時,固不固定套路固不固定舞伴已經無所謂了。
  


4問:為什幺重心不應當停留在兩腳(腿)之間?
  
答:
  腳隨身動狀態是若危若安的狀態,是處于危險邊緣的狀態,是形成空中焦點的狀態,是身體舞動所需要永遠保持的狀態;而“重心不得停留在兩腳(腿)之間”,恰恰破壞了若危若安的危險邊緣狀態。
  為了恢復這一狀態,必須通過移動重心,由雙腳并立變為單腳獨立。移動重心需要時間。這移動重心的時間,就是耽擱的時間;耽擱多久,舞動的效果就打多少折扣。
  再說白一點,重心只有停留在單腳單腿,身體才能處于靈活反應的狀態;如果重心在雙腳雙腿之間,移動的瞬間就多出一個程序:先要把重心放到單側。這樣一來,身體無法靈敏地作出反應。
  由此可見,兩腳之間停留的時間越短,舞動效果越好。所以,要求我們主觀上盡可能不要將胯部造成的重心,也就是空中焦點,停留在兩腳(腿)之間。
   至于擺蕩造成的空中瞬間的停留,并非停留在兩腳之間,這個停留實質上仍然是單腳停留。
  


5 問:什幺是全腳滾動?全腳滾動有什幺作用?怎樣實現全腳滾動?
  
答:
  所謂全腳滾動是指腳底從前往后從后往前,像車輪一樣依序漸次接觸地面。從前往后:沿腳尖、腳掌到腳跟;從后往前:沿腳跟、腳掌到腳尖。
  全腳滾動目的:為了高質量實現腳隨身動。所謂高質量腳隨身動,就是每一瞬間身體都處于傾倒的趨勢,危險的邊緣;表現在腳底的運動軌跡上,就是漸次與地面接觸,形成腳底的滾動。
   只有全腳滾動才能保證腳隨身動的高質量;同理,全腳滾動依靠高質量腳隨身動來實現。二者互為依存,互為因果。
  所有慢步的前進后退都應當全腳滾動,節奏越慢步幅越大,要求全腳滾動越明顯。至于快節奏的前進后退,因為二者互為因果的關系不突出,對全腳滾動的要求也就忽略不計了。
  

6 問:什幺是不露痕跡?不露痕跡有什幺作用?怎樣實現不露痕跡?
  
答:
  所謂不露痕跡,是指重心轉移過程不露痕跡,其目的是為了使身體舞動的每一個細節的過渡盡可能圓滑,沒有突變。為了達到不露痕跡的境界,要求“下肢三內”:膝蓋內扣,腳底內側著力,腳走內弧線。
  這“三內”能夠最大限度地有效避免雙腳同時承擔體重,同時分擔重心,不留從單腳到雙腳、雙腳到單腳重心交替的痕跡,從而更好地實現腳隨身動,促進身體線型流動,增強身體舞動的流暢性。
  這個話題同“重心不應當停留在兩腳(腿)之間”一脈相承,重心應當永遠保持在單腳單腿;重心在兩腳之間停留的時間越短,舞動效果越好。
   需要強調的是,下肢“三內”同樣以“腳隨身動”為前提;不露痕跡是腳隨身動的高境界。
  
  

試論呼吸與升降關系
  
  與身體擺蕩有關的舞科,升與降跟呼吸都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纟;要做到升降自然柔順,首先要呼吸自然柔順.華爾茲,快華爾茲,狐步舞和快步舞都是與升降有關的舞蹈,如果要掌握好升降,必須掌握好呼吸的運用,加強呼吸的鍛練.

  許多舞者,練舞時,往往忽視了呼吸的重要性,這樣跳出來的舞蹈,往往是先有動作后有呼吸,缺乏內在動力;表現出來的舞步與動作,既缺乏力度,又欠缺輕盈柔韌,而且,動作顯得不勻稱.
 
  如果呼吸運用得好,例如:華爾茲的右轉步1 2 3,從第一步下降開始,做到蓄而后發( 能量適放 ) , 盡量呼氣放松 ( 請注意:丹田呼吸法,要留有余地,不能把氣全部放出來,這樣,才可以控制著緩緩卞降 ) ,使身體重心下降和向前與向下滑出,隨著身體開始擺蕩而邁出了右腳.接著而來是吸氣,利用肩膊引導和第一步擺蕩的余力而邁出第二步,緩緩的繼續吸氣使肌肉收緊,身體的向上延伸,右足并左足完成了舞步的第三步.這樣,在一呼一吸和一松一緊的情況下,既能顯出力量的強弱,又能自然地完成了右轉步.

  華爾茲簡單的基本舞步,如右轉步,左轉步,右旋轉步等等;每一小節音樂有三步,每三步有一次升降;而每一次升降,則運用一次呼吸,降者為呼,升者為吸.而復習的花式舞步,一小節音樂有4,5步,甚至6步之多;但是,無論有多少步,一小節音樂只能有一次升降,同樣,一小節音樂也只能運用一次呼吸.還有:下降與呼氣只有一個舞步,上升與吸氣 ( 保持吸氣或靜氣屏息 ) ,可以持續多個舞步.

  狐步舞的基本舞步如羽步,左轉步和三直步等;每一小節音樂有三步,而每三步有一次升降;一次升降就伴隨著一次呼吸.其要求是:第一步下降時呼氣,末尾開始上升時吸氣,第二步由于吸氣,使身體繼續上升,第三步末尾開始呼氣,使身體下降.

   復習的舞步如紡織步,第一步呼氣下降,末尾吸氣開始上升;第二步繼續上升,吸氣;三,四,五,六,七步則保持不呼不吸 ( 靜氣屏息 ) ,使身體保持上升;而第七步末尾開始呼氣下降.呼吸與升降的關系,原則是下降時呼氣,開始上升和繼續上升時吸氣,例外的很少,不升不降則多半采用靜氣屏息方法.

  初學跳舞時,會覺得狐步舞很難跳,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掌握好升降,沒有控制好呼吸;在沒有控制好呼吸的情況下,要想順利地完成身體擺蕩是不可能的事,也不可能有自然的升降.升降的不自然,往住另身體難以取得平衡,這樣,就增加了狐步的難度.

  狐步舞,最大的難點是下降,如果下降未能做到平滑柔順,上升也不可能均勻有速度地提升.下降的要點,是需要不急不緩地進行,這樣,就需要經過呼吸的訓練來調節,オ能有效地控制動作,而要控制好呼吸,只有利用丹田內氣呼吸才得以控制完善 ( 腹式橫隔模逆式呼吸 ) .否則,舞者,可能在跳羽步的時候,由于第一步無法利用呼氣放松,另舞步沒有適當的下降和身體往前擺蕩,只好利用腿部來帶動身體移動.

  目前,大部份舞者,只能用腳走步,用腳帶動身體移動;因此,要慢的時候慢不來,這樣,容易使身體過早地提升.所以,往往在第三步Q的時候,節奏尚未完結時,身體很快就從高位掉下來,使得舞步跳快了,我們觀看頭部經過的空間路線,就很容看清楚動作比節奏快了,因此,掌握呼吸的運用,對狐步舞尤其顯得重要.

  快步舞,動作輕松明快,呼吸更換快捷,頻密.由于呼吸轉換較快,所以,一般舞步升降沒有那幺明顯,步幅也沒有那幺大.快步舞四分之一轉,第一步呼氣時下降,末尾時開始吸氣上升,第二,三步繼續吸氣,則表示繼續上升,而第四步保持上升,在不升不降的情況下,可以靜氣屏色,末尾時,呼氣,則開始下降.


  
在升降的舞蹈中,不菅是什幺舞種的步法,其中有以下的原則:
   其一,只要是動作下降,都采用呼氣;動作是上升,則采用吸氣;而保持上升,則采用不呼不吸,利用靜氣屏息來調節.
   其二,一般慢拍子的舞步,則多串采用呼氣;而快拍子舞步,則多采用吸氣或采用靜氣屏色.
  其三,呼氣下降時,只有一個舞步,而吸氣上升或保持上升,則可以持續多個舞步.
  舞蹈中如何進行呼吸
  
  一般都會告訴你上升吸氣,下降呼氣,這在原則上沒有問題。可是又為什幺會無法快速的掌握呢(真正的掌握呼吸的人很少,別聽他們的忽悠)?關于這個問題我可以告訴你:
  

一、呼吸與升降無必然的聯系,升時的吸氣只是表象而不是實質,下降時的呼氣也是表象而不是問題的實質。在有升降的舞蹈中可以借鑒,但在無升降的舞蹈中怎幺辦?如:探戈、狐步等舞蹈中?(其實具有典型升降的舞蹈只有華爾茲(足升降)。
  

二、那幺在舞蹈中何時需要吸氣與呼氣呢(呼吸的原則)?一般說來可以借鑒生活中的呼吸方法,只是沒人細心的體會罷了。現在我們做一個深吸氣然后再呼出,你會發現一個自然的現象--胸廓的放大與縮小;另外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搬運重物或需要很大的力量時,都會情不自禁的深吸一口氣,好了現在我想你會明白了吧?
  

三、在舞蹈中一般說來當我們的胸廓得以需要放大時(身體的無限的膨脹時)--吸氣,然后就自然的進入了一個自然放松階段--呼氣。這一原則貫穿了舞蹈的始終,也可以說是收放自如、張弛有度的舞蹈美感所在。
  
  


漫談[升降]的技巧
  
  正確的升降動作能增加辛辣度與表現力,因而更具競爭優勢。認真研究升降的舞步技術,開發此項技巧要素完全的藝術潛能,將能使您從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到底什幺是[升降)(rise&fall)技巧,我個人比較喜歡用[放低)(Lowering)來形容標準舞技巧中控制良好的下降動作,它是較具藝術性的舞蹈技巧要素之一。透過技巧來表現升降,能夠增強體態、(表現力)與優雅,并將它本身的特色加諸于舞蹈上。升降技巧后來因為不同目的而逐漸發展出幾種變化。每種擺蕩身體的舞蹈,基本的升降型態與特色的表達也都各不相同。3/4拍的華爾滋是以一小節音樂所做的擺蕩弧形(swing-arc)動作為基礎,與鐘擺動作所產生的輪廓線類似。如果沒有使用旋轉(或線條動作),則基本的升降動作就是擺蕩弧形動作。

   4/4拍狐步舞的典型美感也可透過升降動作來提升,它是以統一的波浪式動作為基礎,是狐步舞的特色,即舞步有兩拍在波頂,兩拍在波谷。動作的輕盈感是基本重點,后退時一定要避免鞋跟重重地在地板上做出拖曳的動作。

   快步舞也是4/4拍的舞蹈,舞步基礎大部分為狐步舞式的升降,但有些基礎動作如四分之一轉(Quarter Turn) 、前進追步(Progressive Chasse)與鎖步(Lock Step),則是以華爾滋式的舞步為基礎,即在第一拍結束時開始上升,持續至第二與第三拍,到第四拍時保持在第三拍的高度。

   必須注意的重點是,上述舞步的第四拍,在上升動作最大時,必須是『完成』結束步(Closing Step)或鎖步(Locking Step)之后的那一拍。如何能在最正確時刻使升降動作達到最大高度?受過此

  種訓練的舞者,將最能吸引有經驗的評審注意。不幸地是,大部分舞者都太早下降,即在結束步或鎖步出來后立刻開始做下降步。再者,很多舞者似乎都無法控制下降步,因此看起來就像『往下掉』一樣。

  探戈沒有上升,不管是在技術上或過去的歷史中都一樣!舞者的身體必須像其它舞蹈一樣延伸,但是膝蓋必須更明確地放松。探戈舞在此方面與其它標準舞不同的特殊原因,就是因為它是以足跟領導

  常步(Walk)的原則為基礎,其身體重量必須集中在每一次邁步時的雙腳之間,因此沒有身體擺動的動作,而升降的基本原則卻是必須以擺動為基礎,所以不管是一般舞蹈運動(DanceSport)或阿根廷式的探戈舞,都是平式(flat)的舞蹈,邁出每一步時,雙腳都必須施壓于地板上。

   升降技術的文字描述:許多書上對升降技術的定義都不同。在A1eX Moore的書上,它說升降是“身體向上伸展及腿部肌肉提起”。

  最新出版的《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ISTD)標準舞技巧》對升降的定義為:利用腳、腿與身體所做出的上升與下降動作,此定義中多加了“腳”一項。

  國際舞蹈教師協會(1DTA)舞蹈技巧書中則說得更詳細:“上升是由腿部肌肉提起、膝蓋伸直及身體向上伸展而提升高度,通常腳跟會隨著上升動作而提起或離開地面:下降是支撐的那腳從腳趾到腳跟的放低,而且在做下一步時膝蓋會接著放松。”
   此處多加了一項要素,即“膝蓋的運用”。膝蓋的動作絕對是非常必要的要素,特別是在華爾滋中。
 
  在Henry Jacques的書中,它將升降分成三段來解釋:(a)身體與腿部正確的舉止與肌肉的緊繃,(b) 膝蓋的運用,(c) 腳的運用。他在為NATD所備制的技巧書中,用了一整頁來說明升降技術,并用了將近三頁來解釋升降各種不同的應用方式。再者,他還在其中加入詳細的膝蓋動作分解說明圖示。
  
范例:華爾滋右旋轉步(Waltz Natural Turn) ,男士的動作:
  
1.彎曲右膝,重量置于右腳上。
  
2.膝蓋稍微彎曲,重量置于兩腳間。將重量轉至左腳上,右腳靠近左腳時,透過上升漸漸伸直膝蓋(彎曲右膝,重量置于右腳上,當左腳預備向后移做出下一步時,右腳跟放低)。
  
4.彎曲左膝,重量置于左腳上。
  
5.膝蓋稍微彎曲,重量置于兩腳
  
6.將重量轉至右腳上,左腳靠近右腳時,透過上升漸漸伸直膝蓋(彎曲左膝,重量置于左腳上,當右腳預備向后移做出下一步時,左腳跟放低)。
  
這就是訓練良好的舞者應該做到的動作,雖然在運用上述各種細節于每一步時可能不會意識到,但舞蹈老師或教練應該完全認知此項技術細節。
  
另一方面,我在偽科學式、冗長又令人費解的文章中,也看過大量對升降動作的分析。其中有一種迂回的解釋,將華爾滋基本的小節動作分成六個半拍(l-and-2-and-3-and)。華爾滋并不像倫巴舞那幺容易按照韻律節奏來分析,因此按節拍來分析華爾滋真是愚蠢的做法!
  
對一般非專業的用途,以口令動作(word-picture)來解釋華爾滋的升降就簡單多了,它就類似鐘擺擺動的升降弧線一般。以花園秋千或馬戲團高空秋千來說明可能容易理解,每一次的前后擺蕩就像華爾滋音樂每小節的節拍。
  
當您聽到喜歡的華爾滋音樂時,心里可能會“看到”身體隨著音樂在高空秋千上擺蕩。這就是英式華爾滋升降弧線的基礎,隨著音樂每小節,身體就會做出像花園秋千或高空秋千的動作。
  
搖擺的節奏!在心里將花園秋千或高空秋千擺蕩的速度特色畫成一幅圖畫,將您聽到華爾滋時身體與腿的擺蕩描繪出來。在擺蕩到最高點時有一瞬間的暫停,然后再開始下降的動作,剛開始是慢慢的,在到達擺蕩最低點前累積速度,之后在腳部動作漸漸靜止并結束前再逐漸減緩腿部速度。停留的些微片刻是一種愉悅的感覺,它是完美制造華爾滋擺動的基本要素。
  
不幸地是,今日有許多舞者使用的華爾滋編舞,傾向于抗拒正確的秋千動作。他們做出太多的切分音、追步與鎖步等等,在三拍子的小節中做出四步,因此舞蹈中秋千擺蕩的特色幾乎喪失。但有好的教練與練習,即使是切分音也能夠做出秋千擺蕩的特色。
  
維也納華爾滋右旋與左旋擺蕩動作的升降特色,與“英國”華爾滋相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維也納華爾滋的擺蕩動作比較“淺”。腳的提起保持在最小的幅度,實際上在旋轉第六步時,男土是以“平的”姿勢將腳帶到結束位置。為詳細說明此點,此種舞蹈中的升降幾乎完全是透過膝蓋的動作來表現。
  

摘要:探戈是標準舞中最特別、沒有上升動作的舞蹈,最初之所以會被納入標準舞的比賽舞蹈之一,我認為那是因為二十世紀初當它剛出現時,只有標準舞比賽而尚未有拉丁美洲舞比賽的緣故。
  在其它舞蹈中·正確的升降動作能增加辛辣度與表現力,因而更具競爭優勢:認真研究升降的舞步技術。開發此項技巧要素完全的藝術潛能·將能使您從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舞蹈中的升降動作
  
    升降在有擺蕩的舞科里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觀念,在標準舞中有升降的舞科包括:華爾滋、狐步、維也納華爾滋和快步舞,在此,以華爾滋的基礎來探討升降的技巧,擺蕩一詞,對北美洲的舞者而言會產生混亂,因為在北美洲有一種舞蹈名就叫swing,實際上當我第一次聽到這些專用名詞時,我也不知道它真正所指的是什幺?覺得這些名詞它們好復雜:
  metronomic swing(節拍器式擺蕩),
  pendular swing(鐘擺式擺蕩),
  upswing(上擺),
  downswing(下擺),
 
   我覺得該是弄懂這些的時候了,所以我開始教擺蕩時,就教那是種感覺而不是機器式的動作,也許你聽過“少即是多”,因此對初學者我都先從最基本的常步開始,并告訴他們:“這是一種舞蹈的方式,實際上我們不真正在跳舞,我們只是走常步” ,接下來我讓他們進入一些華爾滋擺蕩動作,漸漸加入舞步,加一些轉動,再加一些升降,他們就真的開始擺蕩并舞蹈起來。
  
  我不知道是否因為擺蕩產生升降還是升降產生擺蕩。這如同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一樣隨便你說。但我很確定的說:上升一定是從下降開始的。讓我們看看這些不同的動作方式:
  

預備步:
 
  預備步有多種的目的,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先降下后才能讓你產生上升的動作,然后在做下一個舞步時能形成一個好的擺蕩。
    
例如:右轉步(Natural Turn)的第一步。就讓我們用右轉步和左轉步的升降來探討:
  
1.通常上升是在第一步結束時,并在結束后開始上升。
  
2.在第二步到第三步間繼續上升。(在第三步時腳是合并的)
  
3.第三步結束時降低。
  當我們在做內圈轉后退步時會有“足不升”(No foot rise)(女伴的第一步)
    記住一個重點不能在同時二個連續的舞步分開做上升,必須在第三步時上升到最高點:在帚形步(Whisk)腳步越過后方:做外側變換步(Outside Change)的時候向側沒有并腳。
  

問題:
    
是否在第一步結束時(參看上文1.)開始上升?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答案:
   
 它被視為一種提早上升(或是說突然的上升,但我不喜歡用突然這個字,知道這意思吧!)這種型態上升通常是引導女孩做腳跟轉動作,像滑雪步(Telemark)和雙左旋轉步(Double Reverse Spin)。
    如果不了解它就不能了解華爾滋的基礎,它的確是很合邏輯的,如果你愿意深思的話,它將變成你的第二天性,這升降的動作就會像只是跳過水坑一樣。
  也許有人會說“下降” (FaU)是不正確的術語,應該說“下沉”(lowering)。只要我們知道這個意思就好了。
  
  

怎樣跳好摩登舞升降
  
  重點在膝關節和踝關節,跳摩登舞時候有降升的步伐中,上身自然重量的下墜或上揚,離不開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柔韌、曲伸、彈性所產生的慣性,兩者是相互依存的。膝踝的柔是松弛,韌是有力。膝踝的彎曲為降,伸直為升。膝踝的曲伸必然產生彈性,其慣性致使形體移動流量增大。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掌握以下的四個重點:1、跳摩登舞時候有降的前進步,由于上身重心前移引導,重量快速下墜,踝關節放松向前彎曲,特別是支撐足的膝蓋下降大大超過足尖,其慣性促使形體滑翔式的快速前移;2、跳摩登舞時候有降的后退步,由于上身重心后移引導,重量快速下墜,膝關節自然向后彎曲,特別是支撐足的大腿根部下降大大超過足跟,其慣性致使形體滑坡式的快速后移;3、跳摩登舞時候有升的前進步或后退步,由于膝踝先曲后伸的彈性,其慣性促使上身重心、重量由低位向高位迅速移動上揚,形成擺蕩之勢,從而順勢完成自然傾斜和規定的轉度;4、跳摩登舞時候膝踝放松彎曲而降一定要降透,膝踝有力伸直而升一定要升夠,降透升夠才能形成深波浪式的流動感。
  
  
軸轉和旋轉與升降關系
 
  軸轉是由一只腳形成的轉動稱為軸轉,軸轉由于情形不同可區分為下列幾種:
1. 掌軸轉-用腳掌所做的轉動,如外側旋轉的第一步;

2. 跟軸轉-用腳跟所做和的轉動,如激轉步的第二步;

3. 滑軸轉-是滑向腳趾所做的轉動,如并退左轉接滑軸轉;

4. 左軸轉與右軸轉-是向左或向右做引導的軸轉接滑軸轉。以上四點通常是在低位上做軸轉。旋轉英文翻譯為司并吞,所以也有人稱為司并轉,旋轉通常是用腳尖所做的軸轉動作,因此旋轉動作通常是略高。以右旋轉步的動作為例,對軸轉和旋轉做一分析。右旋轉步的1/3和右轉步的前三步相同,結束在背對舞程線,每四步左腳后退(實際上是向后稍側,左腳是退向斜墻),扭動胯部使右腳保持在反身動作位置中做軸轉(反身動作位置不能保持,并很快消失,我們就稱之為“軸轉動作”)。腳法是腳尖、腳跟、腳尖(實際是以腳掌運轉)。向右轉1/2,順著舞程線腳尖轉危為轉入,結束面向舞程線,節奏是第一拍,沒有上升,保持曲膝,第五步面向舞程線右腳前進,腳法是腳跟腳尖做旋轉,節奏是第二拍,結尾是上升,5-6步轉3/8。第六步背向斜中央,左腳向側并稍后退,腳法是腳尖到腳跟,節奏是第三拍,保持上升,結尾下降。女士的跳法是第四步面向舞程線右腳前進做軸轉動作,腳法是腳跟到腳尖,向右轉1/2,結束在背對舞程線,節奏是第一拍,沒有上升,第五步在背對舞程線左腳后退并稍向左,腳法是腳尖,做旋轉動作,節奏是第二拍,結尾上升,5-6步轉3/8,第六步右腳刷經左腳斜進,結束面向斜中央,腳法是腳尖到腳跟,節奏是第三拍,保持上升,結尾下降。從以上的情形看第一拍做旋轉,雖然是用腳掌運轉,但還是處在低位,第二做旋轉是開始上升后用腳尖做轉動,所以是處在高位。

有人問激轉步的升降是同右旋轉一樣也是在第二拍結尾上升,為什幺激轉危為安步的跟軸轉動作會在低位,而右旋轉步的旋轉在高位呢?因為激轉步是1-2拍間完成轉3/8,雖然第二步是右腳并左腳做跟轉,但是在跟轉過程中仍然是曲膝,第二拍的結尾只做上升沒有轉動。右旋轉步的第五步節奏也是在第二拍上,也是結尾上升,和激轉步的節奏升降都一樣,但是右旋轉的轉動3/8是在5-6步間做旋轉,也就是節奏的2-3拍之間做旋轉動作,所以是高位。雖然有人跳激轉步時右腳并向左腳做跟轉喜歡松膝,而沒曲膝,腿較直,有明顯的上升,這都不是標準的。這個舞步作為標準變化型的舞步一定要按技術標準去做,才是正確的、標準的。軸轉和旋轉沒有傾斜(但跟轉就例外了,有傾斜)。
  
  

二 傾斜
  
  
舞蹈中的傾斜 Sway in Dance
  
  
  傾斜步就是我們身體向左或右的傾斜。當我們騎著腳踏車轉彎、或著當我們飛機在做轉彎的動作時,這些轉彎動作的傾斜是偏向內圈(中心)。會有這種現象是因為有一種離心的力量把我們向外拋出,而為了保持平行,在轉彎時的傾斜就必須偏向內側。我們要了解一但單車沒有速度的話,那幺就不需要傾斜,同樣的用在標準舞中,也就沒有所謂的擺蕩和傾斜。在標準舞中的華爾滋、狐步、納也納華爾滋、快步舞中傾斜是必需的,而探戈的舞步里則沒有擺蕩和傾斜。
  
華爾滋的傾斜(Sway 1n waltz):
  
  因為擺蕩、上升、下降在華爾滋中是非常明顯,所以會有傾斜,在維也納華爾滋中也是一樣。就拿前面單車的例子來說,在沒有轉彎之前,或者在轉彎完成之后,是不需要傾斜。相同的理論應用到華爾滋(或者是其他有擺蕩的舞科)上面,在進入旋轉的第一步是沒有傾斜,然后傾斜發生在華爾滋中的 Natural Turn(男生1-6步)swing rightright,swing left left:第一步朝著直線方向進行(正要開始轉),第二步向右邊開始明顯的傾斜,進入第三步時開始減少,到了第四步時叉回到直行線上,這時男士要注意了,因為當你進人了后退步后,你就在轉圈的內側,轉圈的中心點要放在你的左側,因此第五和第六步是要向左傾斜。女士則和男士相反,以Swing left left,swing right right進行。
 
 盡可能保持自然,不必完全參照舞蹈技巧方面的書:
  
  當我們完成第一步時,也許已經開始做了很小的傾斜動作,但不如在后退步時那幺多的傾斜,我想后退的擺蕩不像前進時感覺那般強烈,所以傾斜感覺較弱。當我們在跳舞時,沒有傾斜或者過多的傾斜都不好看,如果在華爾滋沒有擺燙動作的話,就不需要傾斜,但那就不是華爾滋了。
  象征性傾斜(FiguratlVe Sway):
  
  我確定有人會這幺認為:做旋轉時不一定需要傾斜,但這種傾斜是用來表現另一種效果,在華爾滋中的帚形步(Whisk)未了的左邊傾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他如:狐步中的羽步和左轉波紋步也是一樣。
  
過度傾斜(0versway):
  
  在一些靜止畫面(picture steps)的舞步中,我們產生美好的外形、線條和傾斜(有時沒傾斜)純粹是為了裝飾用,這傾斜和轉是無關的。
  斷裂式傾斜(Btoken Sway):
  
  當傾斜動作是必要時,有一種比較溫和的傾斜方式,它是把從腳踝以上的身體部份傾斜,但是在某些姿勢里,只把從腰部以上的身體部份傾斜則是比較自然的,這就是所謂的斷裂式傾斜。當我們狐步中做方向變化的舞步或是華爾滋中延遲的交換(SRR,SLL)很普遍。
  維也納華爾滋傾斜(Viennese Ualtz Sway):
  
  有趣的是維也納華爾滋,從先前步伐(第三步)持續到音樂第二節,都是保持傾斜狀態。
  裁判的傾斜(judge S Sway):
    這個我們大家都知道的…
  沒有傾斜的舞步:軸心轉、旋轉、抑制步和鎖步是沒有傾斜的。
  
  
舞蹈姿勢與傾斜
  
  
姿 勢:
 
 常常看到有些男士站立之后脖子一直動,問他們為什幺,他們的回答是要拉脖子,要抽身體,殊不知肌肉拉長之后肌肉會變得僵硬的這個道理。因此,其正確的方法應回歸自然的站立,并且要保持有彈性的站立,身體也要有些些向前的感覺(但探戈則不可,探戈的 weight balance 是 to back of foot)。
 
 雖然身體微往前傾,但是腳跟、腳掌必須平放于地板上。如果身體的向前傾,導致腳跟離開地板那就表示太多了,將給女士帶來很大的壓力,并且會失去平衡。
 
 除了以上這些以外,兩肩也要自然放松,胸部也絕對不可緊繃著,有些人為了要大型,雙手張得太開,胸部繃得很緊,像極了無敵鐵金剛,他還沒跳裁判就先喘了,因此其正確的方法是:兩肩要自然放松,想要大型這個觀念是沒錯,但是胸部肌肉絕對不可緊繃。簡而言之,就是不能太夸張,否則是得其反。
 
  而女士除了在腰部與腹部的交接處以上要往一點到七點鐘的方向稍微向后(不可太多)以外,其余基本上和男生大致相同。
  
  
傾 斜:
 
 為什幺跳舞要做傾斜動作呢?為的是要使我們的舞姿看起來更加的柔和優美。但是有些人把身體拐來拐去或歪來歪去當作傾斜動作,就好比把慌張當成速度一樣,那是很不好的。
  傾斜動作這個東西如要詳細來說明也是有一些困難的。但大致上其正確方法是:身體的一邊(左邊或右邊)的伸展導致傾斜,千萬不可收縮右邊或左邊來造成傾斜動作。
  
  

三 反身
  
  淺談反身動作(CBM)
  
  一個優秀的國標舞選手,從他接觸國標舞的那一天起,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基本功對于他在了解及掌握國標舞,跳好國標舞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準確、嚴格、堅持不懈地進行基本功訓練,才能使他在堅實的舞蹈基礎上不斷提高、不斷發展,以求得流暢而完美的藝術效果。反身動作就是摩登舞的動作元素之一。我們在多次摩登舞的比賽、觀摩以及平時訓練和教學過程中發現,相當一部分舞者,特別是初學者,由于沒有充分理解、領悟CBM這個動作的要領、方法、作用,而造成舞蹈動作的粗糙、停頓、不協調、引帶不足等不良后果的出現。今天我就CBM 這一最基本元素動作展開一些粗淺的討論,共廣大國標舞愛好者參考。何謂CBM?CBM是一種身體動作。不論前進或后退,運動腿的另一側身體,向運動足方向移(轉)動。首先要強調它是一種身體的動作,只有學會用身體帶動腿和腳跳舞,方能使舞蹈自然、協調、流暢、以至用完美的身體運勢填滿音樂的每一瞬間,達到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的高級境地。而做好CBM是達到這一境地的最初級要求。CBM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引導旋轉并起到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作用,保持其完好的連貫性。摩登舞是一種流動中的舞蹈藝術,在流動中旋轉,在旋轉中流動。CBM在其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而大部分動作無論是向前的還是向后的,右轉系列的還是左轉系列的動作,在啟動時往往都有反身動作(除以下幾種起步形式沒有:
 
 1.某些第一步為肩引導之動作。如TURNING LOCK即旋轉鎖步等等。
 
 2.某些第一步為反身動作位置時。如OUTSIDE CHANGE即外側換步等等。

 3.在側行位置中出步的動作。如探戈舞中的并式滑行步即C L O S E D PROMENADE。以上三種啟動形式的舞步今先不做討論。)為了使動作自然、連貫、啟動力量柔和做好有效的反身動作是完成動作的前提,特別在男士領舞過程中反身動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男女舞伴的配合,以及引帶與被引帶的信息傳遞。另外,CBM在身體轉動的同時加上主力腿膝蓋的扭動下降,腳掌對地板施加的壓力,使得出步時動力來源更加清晰,并且有助于力量的蓄積和釋放。如何做好反身動作?把握反身動作的尺度,是每一個習舞者必須掌握的,

在訓練過程中通常見到的錯誤有以下幾點:

  1.忽視或沒有做反身動作,導致動作生硬、不連貫、轉度不 到位,影響下一舞步的運作。

  2.錯誤地利用腰以上,甚至用肩膀和手臂機械地轉動身體來完成CBM,從而導致男女舞伴嚴重變形。改正方法:正確的CBM應來自于身體內在自然的呼吸過程加之主力腿膝蓋的扭動,從容協調的完成CBM的身體轉動。這樣不僅可以使男女舞伴框架穩定不變,姿態優美,而且還可使他們保持良好的相關位置。

  3.在CBM過程中,身體轉動過大,超過動力腿前進的方向,造成架形改變,動作運行方位改變,男女舞伴配合時相互受阻。
  

改正的方法是:
a.欲出步前,先反向預留反身動作所需的身體轉度。避免身體與腳在同一方位啟動。如在左轉1/4練習中,男士左腳向正前方運行之前身體略向右預轉少許(約1/8),這樣就可準確把握好反身動作的尺度。
  
b.動作結束時身體要預留下一動作的反身動作轉動角度。如,NATURAL SPIN TURN的第三步結束時,腳尖指向逆舞程線方位,但身體背向斜中央(而不是背向舞程線)這樣有利于下一個動作的銜接。充分利用CBM使動作與動作之間連貫、流暢。
  
c.CBM往往在垂直位主力腳運作,它稍先于動力腳出步之前或幾乎二者同時開始,但它結束于這一舞步運行停止之前,不可在舞步運行停止后還繼續做CBM,否則就犯了CBM身體轉度超過動力腳運行方向的錯誤。

  4.反身動作與傾斜同時存在,造成重心不集中、舞姿松散、破壞其優美造型。改正方法:反身動作的同時應保持良好的平衡姿態,不可同時傾斜。如在狐步舞羽步與參步的練習中初學者往往不注重CBM與傾斜的關系,在羽步第三步結束時沒有將傾斜恢復平衡,使得參直步第一步運作時仍然在傾斜狀態下同時做反身動作,從視覺上使我們感到舞者的重心歪歪倒倒,音樂處理不充分,力量的蓄積、控制釋放過程無法保證,使得狐步舞飄逸、典雅、從容、穩健的風格難以得到實現。如果我們在平時訓練或教學過程中注意到CBM在每個動作的啟動和連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避免以上可能出現的錯誤,將會使我們的舞蹈動作更具連貫性、控制性、流暢性,使舞蹈的音樂處理更加飽滿,舞姿更加優美、輕松、自然。
  
  

反身技巧的剖析
  
  十種基本功技巧中的反身轉動技巧,稱得上技巧中的技巧,或基本功精髓。沿續前文引言的宗旨和原則,以下就反身轉動技巧在基本功中的地位,與其它九種技巧、與所有十個舞種的關系,試作一番剖析。
  什幺是反身轉動技巧(以下簡稱反身技巧)?經典教材中稱作“相對的身體動作”,“指的是以相對的胯和肩朝動作腿運動方向轉動”。這一令人費解且有語法毛病的表述,如果換成“扭秧歌”,盡管不全面不科學,而且土里土氣,卻簡單明了,通俗易懂。這就是:“左腿向前(后),身往左(右)轉;右腿向前(后),身往右(左)轉”。需要順便強調的是,反身技巧是以“腳隨身動”為前提,并以實現“腳隨身動”為目的展開的。  “反身”,我們在踢足球踢毽子運動中可以見到她的身影,找到她的感覺,體會到她實際上是促進人體流動、保持人體平衡的自然協調。至于儀仗隊的行進步,至所以見不到“反身”,是由于為了顯示下肢及上肢整齊劃一效果而作的特殊處理。

  反身技巧貫穿于基本功所有技巧中,應用于所有舞種的基本功中。  

一、平面牽引的左右旋轉需要反身技巧。經典教材中的反身技巧(相對的身體動作)是以“旋轉舞步”左右轉體為目的來闡述的,即:前進的左右旋轉、后退的左右旋轉。這是反身技巧的直接運用。  

經典教材還提示了這一過程的注意事項,現挑選其中易懂的摘錄如下供參考。“應懂得支配旋轉的基本要素是什幺”“除軸式運動外,這種相對的身體轉動都不是固定點的運動,比如在做向前右轉時,首要的感覺是身體左轉向前轉動,而不是向右轉身”“雖然相對的身體動作同時包括了胯與肩的轉動,如果試著體會向前轉時主要以肩帶動,向后轉時主要以胯帶動,這些感覺上的微小差異…是極為有益的”“不得單用肩帶動…”“更重要的是…不改變邁步的方向;…腳向外伸出時就帶有角度,這是完全錯誤的” …  

二、平面牽引的前進后退需要反身技巧。在經典教材中這一反身技巧表述為“相對的身體動作位置”“上身的不完全旋轉”,并包括所謂“徹底的不完全旋轉”“向肩部引導發展的不完全旋轉”“永不消失型的不完全旋轉”

三種類型。在前進后退中,通過上身的不完全旋轉” 實現“腳隨身動”,這是反身技巧的間接運用。  經典教材提示了這一過程的注意事項,這里也挑選其中易懂的摘錄如下供參考。“相對的身體動作是身體的動作,而相對的身體動作位置是一種位置,指的是身體不轉動情況下,一腳在身前或身后形成交叉”“朝舞伴之外邁出的每一舞步…都必須與身體交叉”“相對的身體動作位置常用在探戈舞及一切隊列行進舞步型中” …  三、縱向牽引的持握姿勢需要反身技巧。關于持握姿勢,經典教材、視頻教授、現場講解都有詳盡而直白的表達,其要點試歸納如下:腰胯與背縱向挺直,大臂與背橫向平直,頸項牽引上拉的同時兩肩自然放松;男士左小臂左沖上右小臂沖下,女士左右小臂均沖上;小臂與大臂夾角,男士左約120右約90,女士右約120左約90。 

 這是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應該看有沒有運用反身技巧。如果運用反身技巧,使上身稍向左偏,達到左背肩甲骨突出的效應,此時上身協調性能最佳。這一點對女士尤其重要,也就是說,作為跟舞的女士應該讓領舞的男士,右手指感觸到明顯的突出。  四、傾斜、擺動、升降也需要反身技巧。在前文中已經論及,這里不再贅述了。至于不漏痕跡、全腳滾動、領舞跟舞、節奏處理,當然沒有直接關系。  五、十個舞種基本功都需要反身技巧。以上分析主要針對摩登舞。
  
  

四 擺蕩
  
  不同種類的擺蕩
  
  1、 鐘擺式(Pendulum)

  2、節拍器式(Metronome)
  在摩登舞的移動中,大致上我們分為兩種不同形態的擺蕩:一種稱為鐘擺式的擺蕩,另一種則稱為節拍器式的擺蕩。鐘擺式我們可以歸類于下半身的擺蕩,節拍器式則屬于上半身的擺蕩。

   談到擺蕩的原理,相信大家一定知道,要形成擺蕩一定要有一個定點,另一邊才能擺動出規則的弧度。

  以鐘擺式的下半身擺蕩,只有維持垂直脊椎才能讓腳移動的弧度及路線正確及有效。而節拍式的上半身則是要固定支撐腳,稍微拉住移動腳,使身體先擺動向前,然后才放輕松移動腳,使身體能帶動腳向前。

   擺蕩會隨著不同的組步或不同舞科種類而不同運用。在此,我先用狐步的基本舞步一羽步與基本三步,來做說明。
  

羽步
 
  在結束時因外側舞伴,所以當第二步前進左側領導,左足站定位時,注意右足在后的時間稍微拉長讓身體向前。
  
基本三步
  這是以正常的腳位向前移動,也就是當右足前進,男士是走向女士兩腳中間形成正常閉式舞姿。這組步子,男士只能維持脊椎垂直,移動腳前進。
  綜合上述兩組舞步,你也可以把這兩種擺蕩在狐步中歸類成為:只要有外側舞伴,你就要使用節拍器式的擺蕩。而一般性的移動則使用鐘擺式的擺蕩。盡量不要用身體擺蕩推擠舞伴。
  
  

認識身體的擺蕩才能跳好摩登舞
  
  關于身體的擺蕩的文章不下十多篇,專家一談到華爾茲和狐步,就免不了從身體擺蕩說起,所以在這里就不談了,只不過要說的是,很多人總以為自己做到身體擺蕩,所以不加以研究。華爾茲的右轉步,每個人都經過一升一降的過程,動作高低相同,身體經過空間的弧線大體一致,這往往是「錯覺」。優秀選手所做的身體擺蕩,動力由上身帶動下肢,一般選手則是由腳承著身體邁步,動力由下肢帶動上身,這樣,身體根本沒有擺蕩,所以他們的動作比節奏要快。
  
  
所謂節拍器的擺蕩和鐘擺
  
  跳摩登舞的時候,我們經常提到身體節拍器的擺蕩和腿部的鐘擺,其實擺蕩的意義是相同的。邁步時,要做到「真正的」身體擺蕩是非常困難的事,目前,國內外華人選手尚欠此種功夫;即使技術再上一個檔次,還不能算是身體擺蕩。
  
  能夠做到身體擺蕩,無疑是用身體帶動下肢,用身體來跳舞,這是舞者夢寐以求的事。只要留心觀察舞者起步的動態,如果其只用心走好下肢的腳步,而并非全心去控制好身體是不能成功的。要知道并非人人都已把這個問題弄懂。開步時,往往是腰胯不動的(死腰),其腿部的速度又比身體速度快,誰帶動誰,一目了然,這樣的動作,又怎能利用身體擺蕩來帶動下肢。
  
  腿部的邁開,只是從下而上,即由小腿帶動大腿,這種動作就算不了鐘擺。鐘擺的動作,應該從大腿胯根開始,由大腿帶動小腿。而要做到鐘擺,首先要從松腰松胯做起,又要坐胯屈膝,只有坐胯屈膝時才能做出腿部的鐘擺。
    跳舞的出步有兩種,正如人的走路一樣,每個人都是用兩條腿來走路,似乎沒有什幺不一樣,但如果細心觀察,人的走路也有兩種形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走步時是以小腿帶動大腿;年輕人,快步走是先動腰胯,大腿帶動小腿,像鐘擺一樣。由于兩者的動力不一樣,穩重自然不一樣。老人家走路有點漂浮,年輕人則自然穩重得多。
  
  跳舞也是如此,能用上鐘擺則腿部有力,身體重心自然穩重。要鑒別是否做到身體擺蕩,最好不厭其煩,請教「錄老師」。
  
  

華爾茲擺蕩的技巧
  
  擺蕩的動作與轉身動作是不能分開的,兩者之間并存的是一種引擎與輪胎的關系,沒有轉身動作,擺蕩的動作將顯得 硬而不平衡,擺蕩的完成表象, 要藉著身轉動作經過身體中心以及腿部、臀部的運動,還有肩膀與手臂的擺轉來達成時間運動的技巧,來完成輕盈且優雅而具有動力型態舞姿。
  舞者的思考邏輯會以為上身不動就是好的現象,但肢體是自由的,舞伴之間的配合與協調更是不能受到束縛,身轉動作能使得肢體肌肉能產生松弛的作用,所以擺蕩之前必須作好身轉動作的準備工作;雙膝松曲,自腿部以上將身體稍向前撐,雙肩放松平放,背腰稍微撐緊,身體重力置于雙掌。
  開始移動后,舞步里所指的轉度,指的是雙足之間的轉度,并非指身體的轉度,此點必須特別注意,尤其是女士,幾乎只有前進與后退的動作,轉度則由男士全部來完成。
  
  

擺蕩 水平 升降
  
  舞步的移動分為擺蕩式的移動及水平式的移動,還有升降。各種舞的擺蕩、水平、升降其成分各有不同,而舞的意境也各有千秋!分敘如下:

  華爾滋:擺蕩最大,水平移動加升降的舞。其意境像擁著戀人在溫柔的波浪里行船一般,陶醉在起伏的波浪里!是最富羅曼蒂克的舞。

   狐步:擺蕩加拉長水平移動、稍有升降的舞。其意境像一對相互傾慕的男女朋友,你進我退,相依相隨,優哉游哉,是最優雅的舞。
  快步舞:擺蕩加快速水平移動、單腳彈跳的舞。其意境像是愉快的帶著舞伴去郊游,飛奔輕跳之際,忽聞喜訊,內心不禁雀躍!是最輕快活潑的舞。

  探戈:沒有擺蕩、升降、只有水平移動的舞,握持緊密,豪邁中帶有細膩、漫步、疾奔、頓停、勁暴的肢體動作,其意境像是遇到最親密的愛人一般火辣,是最性感的舞。(探戈在停止間的動作是有升降的。)

  凡是抽象的藝術,依個人之時空背景,可能產生不同的意境,讀者不妨體會看看,當你舞到如醉如癡,渾然忘我時,是進入何種意境?

   探戈是不同高層水平移動的舞,在許多舞步中的交換步或像 Double reverse spin等仍稍有升降,刻意壓低使之水平反而不好,應順其自然。
   擺蕩移動或水平移動平衡的要點:只要兩腳不是并在一起的時候,身體重心應保持在兩腳之間。以水平前進走步(Forward walk)為例:當重心腳抓地屈膝,使移動腳前進三十公分時,身體重心應在十五公分之位置,移動腳繼續前進至一步之極限,假設是六十公分,身體重心則在三十公分之位置,移動腳之腳掌著地成為新重心腳這段時間,身體重心又移動三十公分,使重心完全落在新重心腳上。

  若身體不移動只想跨大步,會使重心留在后面,跳起舞來反而顯得笨重!重心腳抓地時,后腳跟要緩緩離地,身體才會前進,身體重心才會保持在兩腳之間。但比較高明的男舞者在前進時,配合反身或擺蕩,身體重心會比前述稍稍往后一點點,使前進腳有更好的『穩定度』滑過地板,來『試探』并『配合』女舞伴后退的能力。而他在后退時,重心會稍稍前傾來引導舞伴前進。而這些技巧都要先將前述基本步訓練扎實加上良好的握持才能做到的。
 
 停止間做動作重心的位置:依照力學平衡的理論,停止間已經平衡之條件下,若想向前伸出腳,就會破壞原來的平衡,這時身體重心必須稍往后移才能再維持平衡,身體平衡下,重心腳才能將移動腳推得很遠,移動腳就是下一步花式的重心腳,所以推得越遠女士就越能延伸,花式就越大越美。同樣的,若想要腳往后伸,重心則稍往前移,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跳的是探戈,稍微下降,移動腳到達位置后,重心迅速移過去。如果是跳華爾滋,弧形下降,一邊下降一邊滑移過去。移動腳變成新的重心腳后,最后的動作是女士接到男士的信號而做身體線條的延伸,延伸時注意臀部要挺起,盡量延伸以展現肢體美!而女士的左肩要緊貼著男士的右手掌擴張到極限。停止間的動作有 Over sway、Lunge、Throwaway 、Contra check、Same foot lunge……等等。
 
 初學的女士容易錯在只知花式完成后之姿勢,而不知這花式是由男士依節拍分段引導完成的!不依男士的引導,重心應往前移時,她頭卻急著往后仰,重心不平衡,動作非常別扭!筆者曾于舞場將此要領傳授數位女士,均當場學會,但會不會記住則不敢保證。依筆者的經驗,基本步練得好且對舞的理論有概念的人,很容易學會,并且可舉一反三。不練基本步且對舞的理論沒概念的人,雖然當場學會,但很快會忘記剛剛所學!
 
 女士要隨時用單腳站穩自己的重心,等待男士下一步的引導,不管你的舞步多幺熟練,千萬不能主動,比如說:男士想用六拍來詮釋一個劍步,而女士也許太熟練此步了,不必等男士的引導,她三拍就完成了一個劍步,那就太不協調了!不協調的原因其實也可能是重心沒站穩,煞不住而搶步,多練基本步可解決這個問題。要知道女士的任何一個動作(移動、轉動、站穩、延伸)都是接到男士的信號(SIGN)而做出來的,說得夸張一點,女士的一顰一笑一皺眉頭,都是內心感受到男士的引導(LEADING)而表現在臉上的。
  
  

華爾茲擺蕩的技巧和探戈的切音技巧
  
  想要把舞跳好,首先要有好的舞姿。手臂和手肘必須保持向前,女士亦相同。手的接觸必須非常優雅,對男士而言,當你將頭部向左轉時,必須可以看見自己的手很自然的握住女士,不可向內扣緊,右手也不可用力扣住女士的背部。任何上升或下降的動作,如要有良好的平衡感,須從腳部往上把身體提起來,而不是用手或胸部。

  身體的擺蕩,動力來自于腿部,而非你的肩膀,利用身體的下半部來帶動身體的移動,因此若要移動向左或向右,必須先有相反方向的動作,不要想急著移動,應控制住從重心腳來移動,女士應感覺力量是向前延伸,所有前進或后退動作,在腳部的動作都是有預備動作的,由重心腳(支撐腳)發動,切忌直接(無預備動作)向前走或向后退。同樣的,反身動作(CBM)也是由重心腳讓身體開始轉,如果腳已經走出去,才要轉就太遲了。

   舞蹈并不是每個動作都是在移動,例如Spin,它并不是移動的動作,而是一個旋轉,同樣,在作Double Reverse Spin時,重心也不能一直想要移動向前,如此將讓你的舞伴無法跟隨你,并且失去重心。

  探戈舞所有的動作, 感覺力量是往下延伸的感覺,胸部與背部要保持平坦不變形,腰部以下彎曲要比任何擺蕩舞蹈來得多,手握持同樣要輕松。探戈的步子都應小步,只是在變換重心,最好的探戈是不要看到動作,但只看到結束時的位置,移動和旋轉的動作要做清楚,如此才能看到線條和速度。Pivot在探戈里,到第四步時,感覺是一個轉,而不是一個步子,做完時要立刻把轉的感覺消失掉,這樣女士才能保持在男士的右側。探戈基本上是沒有Spin,只有軸轉,在移動時,Spin只能在原地做。

  所有舞步的設計是來自音樂,所以必須試著把膝蓋放松下來,才能控制音樂,音樂必須在舞者的下擺上。舞蹈是一種肢體動作,它必須配合著音樂,讓自己看來富節奏感,這就是冠軍和其他人看來最大的差別。

  其是女士,幾乎只有前進與后退的動作,轉度則由男士全部來完成。
  
  

摩登舞的基本技術
  
  一.基本姿態和持握在跳摩登舞之前,男女舞伴在最初的持握過程中,應很快找到狀態;男士應該感覺到立軸,通過重心足和地面的壓力經腿.髖.脊椎.頸椎到頭頂,形成挺拔的拉伸感覺。橫軸是從脊椎兩側的肌肉壓縮向兩臂延伸至兩肘,這樣的架型可保持長久,如只用三角肌抬起雙臂會很快疲勞。背部的壓縮也會使中腰兩側形成有力的伸展,得到漂亮的背部形態。

重心放在前掌,膝關節放松,不要下降彎曲。氣息下沉,呼吸順暢,頭可微向左傳,眼睛向遠看。當女士進入位置時,以右側男士接觸,女士要讓開男士的中心線,兩人合位力度以感覺到對方存在為宜,不擠不靠。男士左手握女士右手,高度齊眉,有充分的連接感。

男右手內上側靠在女士左則大臂下,手掌合攏,自然平放于女士后背左上側。感覺持握慣通,四點給與到位,左側更強一些,男士重心足向右稍微扭動,心向舞伴,從下到上轉導給女士,使女士向左側打開,形成寬闊的架型空間,此時雙方都有向左旋轉的輕微感覺,(女士不可向后打開)持握的整體感覺;即有一體緊湊又有各自的重心。雙方同時可做任何方向重心移動,輕松自如。


   二. 重心移動--腳和地面的關系  有了以上的架型和地面感覺,就可以隨意移動跳舞了。重心移動就是兩腳之間的重心轉換。以前進為例;先把重心在腳底滾動至腳跟,讓重心的始動從腳跟開始,經腳掌滾動到腳尖,膝關節一定要松弛前驅,腳跟才能抬起,腳掌象輪子一樣滾動向前。當重心從腳跟經腳掌的同時,移動足在重心足和地面壓力的作用下向前滑出,重心足將重心運到腳尖的同時,移動足腳跟首先著地承接重心,瞬間形成前跟后掌,身體在兩腳中間的兩腳重心過程,重心足完成了主要工作,當重心繼續向前,移動足逐漸接受重心,從跟碾至全掌,(有些耙地的感覺),也有慣性的作用,輕松吸收全部重心。原移動足此時以變為重心足,完成了兩腳重心轉換的全過程。記住;前進是身體先動,重心足做功,移動足后發而先至,完成重心移動傳遞的。后退是重心在全掌時,膝關節放松,先微向前,使重心滾動至前掌,此時移動足要先伸向后退方向,重心由前掌推地板向后始動,重心經前掌全掌至腳跟,移動足腳尖先到位,開始承接重心,也有兩腳重心的過程,重心足完成了推出,移動足觸地后從腳尖.腳掌吸收到全掌,完成后退重心轉換的全過程。     在前進后退的過程中,由于沒有轉度,上身沒有力量,只是保持好先前的整體狀態。


三.摩登舞運行中的要領(探戈除外)

   以華爾茲的右轉1.2.3為例;預備步到位以后,左足跟掌接受重心的同時,膝關節放松前驅(左側身體沒動作,保持垂直和架型),使右腳輕觸地面滑動到位,足跡和脊椎運行在一條重合線上,右腳由跟至掌依次接受重心以后,上身千萬不可過快向前,要保持重心在右腳,右膝關節繼續放松前驅,使右足起跟,上身右側背部肌肉進一步壓縮,以右則為軸產生轉度,出現返身動作,使左側身體下盤的髖和左腳擺蕩向前。此時速度在這一小節里最快,下盤擺蕩快于上身移動,左腳蕩出后用內側腳尖著地,右腳起跟后把重心推向左腳,其中有慣性和地板的反彈力,此刻兩腳都為前掌內側的兩腳重心過程是很快的,利用慣性和兩腿內側的加合力,右腳和地面有接觸的感覺,漸慢的并向左腳,向上延伸吊起,此時速度為零,頭位不變看向左上方。在擺蕩的作用下產生向左的自然傾斜,抑制平衡。女士后退4.5.6以引導跟隨為主,重要的是;后退是用重心足推地板去移動,移動腳要快速伸出,當左腳接到重心時,因內圈關系速度要減慢,左膝踝向右扭動,使右腳指向跟進方向,給男士讓開前進空間,右腳前掌內側著地,此時上身和頭仍在左側,只是腳和髖跟隨男士,留有左側的張力。左腳并右腳上升,要和男士同步完成上升吊起的感覺,接著再第三拍后半拍開始下降。注意上升和下降是一氣喝成,不可有間斷。切記下降腳踝是碾地的下沉感覺,是軟著陸,而上身始終保持挺拔狀態,頭和脊椎的拉伸不變,肩下沉確保持相對身體位置。下降時重心變換到新的重心足上,從腳尖落到腳掌碾地下降到全掌,迅速放松膝關節,消除傾斜還原垂直,連結下一個動作。四分之一右轉的要領很多,幾乎涵蓋了擺蕩舞蹈(除了旋轉)的全部要領,需反復練習方可漸漸掌握。

四.整體狀態需不斷加強  

   摩登舞是很專業的舞蹈,要循循漸進不可操之過急。能顧及的要領越多就有可能比他人跳的好一點。再跳舞過程中,放松膝關節,頸部拉伸狀態,舞伴的相對位置是隨時念念不忘的。重心移動要退出一半吸收一半,脊椎和足跡運行線重合,作好門軸關系和單側運行。女士的任何表現來自男士延伸和引帶。呼吸順暢,音樂清晰。最重要的是無論高位或低位移動,重心足確保完全重心,然后才有發力的機會,才有可能和地板做功產生反彈出現擺蕩。整體運行強調一個“順”字。消除不應有的斷跡,特別是最高和最低位置的斷口。整體運行軌跡是U形,高點吊起狀態為C狀,用脊椎和腳踝的柔韌去跳舞,注意前進.后退.旋轉的內外圈關系出現的時間差和速度變化。強化每一個細節,強調每一個重心。 

  以上很多狀況都是在強有力的基本功支持下,才能有機會作好。在摩登舞里,除探戈外,其它四個舞的原理相同。華爾茲和快步,維也納華爾茲的擺蕩基本相同,只是音樂節奏時間快慢的變化有別。總體感覺和地面的起伏曲線成波浪形,有跌延起伏多旋轉而流暢自然的大趨勢。狐步舞有點不同,它的上升主要是以擺蕩為主,起伏的高低幅度比華爾茲略小,急升在上的時間也較長,擺蕩的波頂不是尖頂而是平頂。更多利用反身和單則運行,從高往低時,承接重心的腳掌扭動,膝關節放松向前非常重要。后退落跟要晚,腳掌的輕松滾動才能表現出行云流水,連綿不斷的線條感。


五.探戈的基本要領 

  探戈和其它四支舞不同,他是以走步為主 ,沒有升降.擺蕩和傾斜,內柔外剛.來自南美,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他注重動靜變化,再快速流動中突然凍結,紋絲不動,需要很好的控制力.架型更為緊湊,內圓外方重心低沉.身體接觸面更長些,男士左手向內和小臂方向一致,右手向斜下方放于女士后背中間.女士左手臂包住男士右臂肘,左手拇指和手掌分開插入男士右大臂下側.男女背部強有力的肌肉壓縮,使架型更為剛勁有力和挺拔,但膝關節是很松的,只是瞬間用力并迅速放松。基本持握時腳.身體.頭有不同的方位,此時男女舞伴右耳孔相對,同樣用腳推地板去移動重心。運行步伐相對要小一些,。音樂處理為S長步更長,可占用Q的部分時值,形成的效果是慢步更慢,快步更快,整體運行中不能有明顯的升降,傾斜。移動足可抬離地面,上身安靜沒有力量,所有的力量來自于腳和地板的做功。平時練習可做長步,連接步,前進并合步,五快步,切步,西班牙拖步的小組合,融入音樂和呼吸去反復練習,探戈的獨特感覺會逐漸掌握并不斷提高。    總之,摩登舞是練出來的,理論要請楚,實踐更重要!
  
  

國標舞技巧和節奏的運用
  
 
  對任何一門藝術的掌握和運用,都要從“會”入門,即會了。進而求對,即對這門藝術的技術部分按其特有規律予以掌握。但是,對一門藝術做到巧妙的運用,展示其特有風范和魅力,那就需下一番力氣,才能令人叫絕。
  
  國際標準舞,在國際上是一門競技性很強的舞蹈。我國舞者經過十多年的學習和比賽,多數舞者已解決了“會”和”對”,部分職業舞者和教師已經開始學習和運用技巧,并取得不少的成果。本文就國標舞技巧和節奏的運用,論述一些有關問題,供大家參考。
  
  目前國內賽場摩登舞舞者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流動性差,力度和速度的對比性不強,內在感覺和外在表現脫節,上身線條與下身底盤不協調,很明顯是缺乏技藝和功力的一種現象。
  
  理論上講,通過國標舞的各級考牌和職業考級,只解決基本技術的規范,在賽場上競爭還需要有高超的技藝和扎實的功力。提高技藝和功力有諸多方面,就目前我國舞者急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技巧和節奏的運用。
  
  在實踐中,摩登舞應加強流動感,尤其是有升降的舞種。在這方面我們確實不如歐洲舞者。原因在哪里?是形體不如人家,還是功力不到家,依我看是方法問題,是技巧問題。
  
  如華爾茲舞,要做到流動感強,步幅就需加大,那幺力量從那里來,就是一個普遍的技術難點。但是,方法運用得當,又能解決這個難點,我認為就是技巧。其實在跳華爾茲時,很多人不會或是不注意運用第三拍結尾的下降,往往把這個下降一帶而過,只是足跟一落地急著就出腳,去找第一拍下降的重音節奏。這種方法肯定流動性差,步伐移動不開,身體的重量和地板的壓力沒完全形成發力點,上升的身體就沒有力量的支持,擺蕩的身體線條顯得不飽滿,上下身容易脫節,力度和速度也出不來。反之,我們如果緊緊抓住這第三拍的后半拍,即第三拍結尾這個下降,使身體著實地降下去,即足尖、足跟、膝關節下降,并和地板形成壓力,再移動身體,然后再去跳下一個第一拍的重音下降,就會把身體流動起來,而下一小節的重音下降會更從容地找到壓力,把身體搖擺起來。當然,運用這種技巧必須把華爾茲的音樂首先弄懂。不能只會跳三拍,應當會跳六個半拍,因為華爾茲的升和降是在半拍中運用的,這一點很重要。
  

  狐步舞的流動感比華爾茲更強,步伐的幅度更大。如何把這種特性表現出來,運用什幺方法才能體現出它的風格,這個問題在眾多的舞者中,仍然是個難于把握的難點。在舞者及眾多教師中,從理論到實踐沒能很好的解決。其中一個主要的論點就是把賽場和課堂的界限混同了。課堂的教學是按教科書的要求去教課,按國際規范授課,在技術規定上不允許有絲毫的改動。如羽步,在節拍上一定是:SQQ。但是在賽場上,為了跳得更好,更漂亮,更有風格和魅力,在不改變4/4節拍的原則上,運用QSQ 口令跳羽步,會跳得更舒展、大方,而且會跳得”行如流水”。由于在實踐中,很多舞者在賽場上跳的羽步運用的是SQQ,就顯得運步急促,常常拖節奏或不在節奏中。這些情況在以往的賽事中我們經常見到。除去不會運用節奏之外,在技術上也仍然存在缺陷,那就是第二拍沒有急升,拖了節奏。這樣的結果,當然動作流動不暢,狐步舞的”行如流水”風格也無從談起。不但羽步運用QSQ節奏,狐步的所有動作,包括花步都應用這種口令,其”行如流水”風格才能得到充分表現。狐步第四拍的后半拍下降,仍是值得注意的技巧,它和華爾茲第三拍后半拍的下降一樣,一定要把膝關節降下,通過足尖、腳踝的壓力,把身體運動出去,再接下一個下降運步,這就足以把步伐加大,增加流動性,使動作更飄逸、瀟灑。
  

  關于探戈,如果跳得陽剛有力,需要由內在陰柔加以控制。如做行進連步,先要有發力的準備,然后才發力完成側行。這個過程是由相對位轉換成側行位,由陰柔到陽剛的表現。在口令運用上,一般的運用為QQ,如果用&S 會更好。走步的一般口令運用是SS。如果用&S、&S,& 起步,S身體到位。把S一拍分為&半拍,S半拍完成一拍,動作就會跳得更輕松。
  

  快步不能快跳,應當慢跳。要想把快步跳出慢步,要在S節奏的時值上跳足它的時值。往往我們在跳S慢步時,口令喊的是S,實際跳的是O。其表現是足尖、踝、膝沒有壓下去,移動腳沒有從主力腳內側經過,時值不足,移動就加速了。即所謂快步快跳。由于下降壓力不足,上升的擺蕩沒有力量,想快也快不起來。快步不快,慢步又慢不下來,快和慢形不成對比,這是一般常出現的毛病。  
  

  在維也納華爾茲的跳法中,最常出現的問題是外緣前進時的第二步,應當是前進步,而不是自轉步。如果做自轉步,移動的步伐出不去,流動性就小了。另一個流動性差的原因是節拍時間的平均使用,沒能運用好第一拍的重音。如果把第一拍的重音時值作一拍半時值去運用,第一步的移動就能加大幅度,同時壓力也會隨之加大,這對擺蕩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我國拉丁舞的水平在亞洲居一定的先進位置,其標志是職業舞者和專業院校的學生已經可以和日本、中國臺灣舞者一爭高低。當然,我國國標舞專業進入國際舞行列的時間還較短,在編舞、音樂、表現力等方面和國標舞強國還有許多差距,編舞能力還需一定的時間方才可掌握,當前突出不足之處是我們的舞者音樂能力較弱,諸多舞者和教師不太注意對音樂的理解和學習,對于動作的掌握比較專一,對音樂的的掌握有些輕視,這對我們的拉丁舞的提高是不利的。我們可以看到每年黑池研討的課題,多是圍繞著變節奏、變線條進行研究,從而推出新穎的花步。可見音樂的節奏變化和運用,是一個不容輕視的問題。舞者如何運用音樂節奏是標志著其能力大小、藝術水平高低的尺度。
  

  一般拉丁舞愛好者在初學倫巴時,能夠按倫巴音樂的4/4節拍準確的跳出2、3、4、1的時值分配,只要移動腳是在2拍上,把重音的4跳出來,就算是好學生了。對舞者而言,由于是參加比賽,要展示出形體線條的美感,就須顯示出力度和速度的對比,以及超強的控制能力。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改變一般節奏的跳法,把4/4的節奏分為八個半拍跳,把動作的移動和到位細致地表現出來,增強地板的壓力,使搖擺的動態更清晰,更準確,從而增強倫巴舞的風格,爭取勝他人一籌,多得一分。當然,節奏的運用是多樣的,當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新潮跳法,也是職業舞者必須掌握的一種節奏是‖2& 啊 3 & 啊 4 1&‖,在節奏分配上是運用2和3拍結尾的 ”啊”擺動,并加大壓力反彈,力度和速度以及線條充分的展現,都將找到發力的感覺,而4 1拍是延長3的節奏感覺,因原節奏的4只有一拍,現在延長為一拍半,以展現強音和身體線條,最后的&只有半拍,其作用和2、3 拍的“啊”一樣,做擺胯、收胯以及各種轉動,都會加強力度。而很多動作的提前轉,也都是用這個半拍,延遲走步、扭臀步等,都能感覺到這個半拍的作用。實際上是把倫巴的四個4分音符作切分音運用,從而顯示了力度。可見,節奏的巧妙運用會在動律上獲得極好效果。
  

  以上切分音的使用方法,在恰恰恰的節奏上我們也可見到,把23 4&1的原節奏,變為‖2&啊3 4&1 ‖ 在啊的時值上,加大了壓力,產生力的反彈,使得第二步 的搖擺很自然的出現,動作更優美。
  
  這種切分音在桑巴的現代跳法中,我們更是明顯地見到,如有彈跳的動作,在訓練中都是按第一拍分為一拍的3/4和一拍的1/4的方法去跳。但是,在賽場上如果運用I,1&啊2呃1,節奏去跳,那幺桑巴的彈跳動作的風格就會更濃。
 
   捷舞的 4/4節拍的重音是在第2拍和第4上,通常是在多數動作中運用,感覺到它的重音,并在踏重音的同時加力于地板,反彈的力量就會加重,這正符合爵士捷舞所需要的特色。
  
  至于斗牛舞音樂的運用就比較容易,只要在樂句開始時起步,編舞組合按樂句數拍,就可以運用好節奏和旋律。反之就不理想。無論是哪一種舞曲,在比賽中它的時速和小節都是限定的。

  慢節奏的舞種,通常是2分鐘左右,快節奏舞種通常在1分半鐘左右。如華爾茲、倫巴、狐步屬慢節奏舞種,節拍都是在1分鐘30小節左右,2分鐘為60小節,加前奏4小節,共64小節。而樂句基本是8小節一個段落,如果全曲是64小節,正好八段,8小節×八段=64小節。舞蹈的段落如能按樂句編排,就能夠運用音樂為自己伴奏,而不是去跟著音樂跳舞,這幺做,何樂而不為呢。為了在比賽中表現得更富有魅力,取得更好的成績;為了推動我國國標舞的更快發展,隨著新時代的迅速腳步,讓我們跳出更新、更美的國標舞的舞步吧。
  
  3T 概念 The Three T s:Timing、Technique & Togetherness
  
  · 一般而言,合格的裁判會以那些在技巧(Technique)方面,如:腳部位置、直線、轉度、升降、腳部技巧、反身動作、擺蕩、節拍控制與兩人整體的緊密度做得非常正確的人為優先考慮,而不是那些在賽場上秀感十足者。……
 
 · 摩登標準舞中的 3T 概念是主宰摩登標準舞的基礎原則,它提供給每一個參賽者更多正面的思考,事實上在賽場上裁判們都根據這三個主要特色做評分,沒有別的了!資深的裁判更是集中專注于這三個重點上。首先是節拍控制(Timing),然后是技巧(Technique),第三個 T 是兩人的穩定度與一體感(Togetherness 附注。只要是其中一項有突出的表現,都可在比賽中獲得評審的刮目相看。
 
 · 我所知道有一對資深賽者,幾年來獲得無數次優勝,他們的移動非常好,產生的 top line 也很優美,但是如果只是單以他們整體的緊密度來評判,他們可能第一場就要被刷下來了。
 
 · 兩人整體的緊密度是一種保持身體接觸的感覺,對一個受過訓練的選手,只要身體角度正確,要在如 Promenades、Fallaways 或 Outside Partner Positions 中保持接觸并非難事,比較困難的是在當遇到雙方相關動作要做交換的位置時,如:Telespins、Outside/Cross Swivels 等。但是它卻證實了一句話:「沒有努力,就沒有收獲( no pain,no gain)。」
 
 · 我緊接著想到有關 3T 的是,這真是發展為一個好舞者的必要基礎建設。一般而言,合格的裁判會以那些在技巧(Technique)方面,如:腳部位置、直線、轉度、升降、腳部技巧、反身動作、擺蕩、節拍控制與兩人整體的緊密度做得非常正確的人為優先考慮,而不是那些在賽場上秀感十足者。
 
 · 技術是摩登舞的基礎,有了根基才能往上建設,例如:精巧的編舞、特殊的 picture line、敏銳度、個人風格等,可是當學舞者被誘人的酷炫花步迷惑時,這些基本必要的技巧,就如荒蕪的花園般被人忽略,必須要再被人提醒。
 
 · 節拍控制是一項很基本的原則,它可用來發展腳部、腿部與身體的動作做在節拍上,如腿部的擺蕩、把腳放在適當的位置上,而不是單純的外表所呈現的。即使是技巧熟練的舞者,在集中注意于表演技巧時也會犯節拍上的錯誤。
 
 · 以上有價值的基礎觀念,值得在各活動中做經常性的提醒。或許可以考慮針對這三個項目,在決賽中設立三種獎杯,頒給三對單項優勝者。
 
 · 附注: Togetherness:基本上是兩人整體看來的一體感。包含兩人間的動作的協調度,彼此持續給對方一定量的壓力,形成一種不搖晃的穩定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摩登舞四大技巧之一【升降】
摩登舞錦句
盧卡講標準舞(摩登舞)的正確技術_摩登舞教學_中華舞蹈網
標準舞動作中英文對照表來嘍!!
用內力跳好華爾茲的前三步
淺談國標舞的擺蕩技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召县| 潜山县| 商洛市| 得荣县| 郓城县| 茶陵县| 当涂县| 天峨县| 葫芦岛市| 大邑县| 清河县| 平凉市| 哈密市| 和龙市| 新民市| 安化县| 横山县| 班玛县| 比如县| 曲阳县| 石屏县| 同江市| 独山县| 仙桃市| 奉化市| 沾化县| 博罗县| 依兰县| 甘泉县| 三穗县| 洪湖市| 穆棱市| 台山市| 泸西县| 江陵县| 天祝| 德格县| 安丘市| 临夏市| 乳山市| 称多县|